江 莹
摘 要: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小学免试进入初中”改革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又缺乏客观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教师队伍工作“简单化”、能力弱化、结构严重失衡,直接导致了大批农村学生辍学。
关键词:辍学率 教学质量 评价体系 教师队伍
近年来,农村中小学大批学生辍学,这一现象已经在广大农村司空见惯。由国家民政部主办的《中国社会报》曾报道:河北省威县是个“普九达标县”,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但是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多人,3年里流失6000多人。威县贺营中学目前在校学生共400多人,其中初一学生200多人,初三只有50人。该学校负责人说,这样的班级人数结构是很正常的,初一入学一般可以编3个班,到初三只剩下半个班,大部分学生在初二就辍学了。据了解,该学校今年参加中考的学生只有24名,3年总辍学率达90%……
笔者长期在偏远的中西部山西省繁峙县集义庄乡一个乡村学校从事教学工作,周边学校学生辍学情况都比较严重。全乡镇21所学校,总计适龄学生1300多名,目前在校学生总数不到400人,总流失率达70%。
是什么原因导致农村大批学生辍学?笔者根据教学实际,调查周边学校学生情况,从现象入手,深入研究了农村学生辍学背后的教育真相。结果表明,在农村基础教育中,“小学免试进入初中”改革后,“提高教学质量”没有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又缺乏客观、有效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使农村教师队伍工作“简单化”、能力弱化、结构严重失衡,直接导致了大批农村学生辍学。
农村教育的突破,必须建立客观、必要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大批中小学学生辍学的局面。
一、建立客观有效的农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着眼全球的发展趋势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的效率标准是知识的生产率,即生产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技术、转化为产品的效率——知识有用的程度。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转化能力是关键。我们传统的教育评价,侧重学生对设计好的问题寻找统一模式化的答案为主,其实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更重要。因为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需要一定的文化理论知识和勇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反映学生认知知识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评价体系可分为基础知识和实践两部分。实践考查中,预设生活情景,让学生在不确定的情景中,完成某项工作。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与实践融为一体。学生考查最后要在特定时间范围内,用基础理论知识将自己完成工作的问题假设、分析原理、解决方案及具体过程,阐述准确完整,以供考查者作为评价的重要标准。考查重点以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善于思考、勇于探索、推陈出新、远大抱负、强烈责任感、百折不挠的斗志、不怕困难的精神为主。任务只是考查的一个特殊载体。
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明了教师的教育方向、工作重点,有效地引导了教学模式,激活了教师的竞争意识,实现教师从传统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二、建立客观有效的农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注重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
我们在关注世界发展的同时,要致力发展中国文化。我们的民族文化,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它也是世界的文化精髓。只有扎根民族特色,不断创新,我们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三、建立客观有效的农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适应农村的现代化发展
世界经济和知识管理专家达尔·尼夫(Daie Neef)指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变化是以物品为基础的生产明显地转向高技能、高技术和服务为基础的增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经济发达国家中低技能、蓝领职位以惊人的速度消失。我国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支柱之一的农业,也必须转向高技能、高技术、低能耗的发展方向。农村教育必须培养适应农业发展的人才。
农村发展区别于城市的显著特点是“土地的经济效益”,农村教育要振兴、在教育竞争中获胜,必须要利用自己的教育优势,开展“掌握农村知识,提高土地效益”的示范性教育。这种“示范性”教育是新技术、高效益取代传统落后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农业生产示范活动。农科教三位一体,首先培训一批农村教师成为拥有“农业专业知识技能”资格的复合型人才;然后根据本地农业实际,制定“土地经济效益提高”的实践计划。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既是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指导学生生产实践,引导学生亲身体验知识,提高经济效益过程的农业专家。通过学习活动,学生一方面发现自己学习的知识就蕴涵在生产实践中,了解知识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学习信心;另一方面掌握一些高科技含量的农业专业生产技能,使自己成为“知识提高土地经济效益”的有效传播者。
建立客观有效的农村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必须完成以下工作:1.在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之前,增加一年学前义务教育,保证入学学生的质量。2.完善学籍卡制度。对于农村学生,学习成绩差、有意愿“通过继续努力学习提高成绩”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作者单位:山西省繁峙县集义庄乡常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