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欣 柳海霞 彭贤文
美国抗抑郁药处方量十年增长高达68%,且呈全球蔓延。
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BD)2004年公布的数据显示,精神疾病占全球疾病总负担的14%,约1/3成人疾病由神经精神异常引起,中低收入国家占全球神经精神疾病负担的3/4。
在中等收入国家(包括中国),神经精神疾病引起的疾病负担远大于感染、心血管疾病和肿瘤等,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元凶”。
抑郁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心身健康的常见精神疾病。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日趋白热化以及压力舒缓之道缺乏,抑郁症离我们越来越近。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抑郁症发病率约为11%,全球抑郁症患病人口达1.2亿,抑郁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
目前,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5%,目前已有约3000万人患病,每年带给中国的经济负担达621.91亿元。预计到2020年,抑郁症可能成为仅次于心脏病的第二大疾患。
现状&数字
抗抑郁药处方量屡创新高
由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署开展的联邦医疗支出专组调查结果令人震惊,1996~2005年,虽然到医院就诊的患者数量持续减少,但是抗抑郁药的用量却增长了近2倍。
哥伦比亚大学Mark 01fson等的分析包括近5万例年龄≥6岁、至少服用一种抗抑郁药的儿童和成人,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涉及的精神科药物主要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情绪稳定剂、情绪兴奋剂或抗精神病药。
结果显示,1996年,有1330万美国人服用抗抑郁药,占美国人口的5.84%,而2005年该数字分别高达2700万和10.12%,其中6~17岁儿童接受抗抑郁药治疗的比例上升78%。校正地域差异、收入、保险水平和自诉精神健康状况后,美国10年间抗抑郁药的处方量增长仍高达68%。而且,联用抗抑郁药和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也显著增加。
然而,10年间抑郁症患者的服药率变化不大(1996年26.25%;2005年26.85%),绝大多数服药者并非患抑郁症,主要被用于缓解适应障碍、背痛、神经痛、焦虑等不适。此外,伴随抗抑郁药用量增加的是接受心理治疗者比例的大幅减少,即从1996年的31.5%跌至2005年的19.8%。
抗抑郁药处方量的增加步伐日益加快,并且呈全球蔓延趋势。美国抗抑郁药处方呈阶梯样增加,主要由精神科医生、全科医生、家庭医生和内科专科医生开具(美国抗抑郁药处方量分布,见图1)。
在西班牙,女性公民中服用抗抑郁药的比例高达24%。英国的抗抑郁药用量也创历史最高,2006年英国医生开出的抗抑郁药处方超过3100万张,比2005年增加6%,百忧解等抗抑郁药用量1年内增长10%(美国抗抑郁药处方量,见图2)。
早在2004年,就有英国媒体惊呼,英国已成为“百忧解国度”!调查显示有超过一半的英国成年妇女服用抗抑郁药。生育子女、照顾双亲、离婚等压力都成为触发女性抑郁症的因素。为了克服考试引发的焦虑,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服用抗抑郁药。2003年,就有14万张抗抑郁药处方开给了16~18岁的学生。
中国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抑郁症发病率为3%~5%,目前约有3000万人患病,每年带给中国的经济负担达621.91亿元。
北京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社区15岁以上人群,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牢为6.87%,调查时点患病率为3.31%,以此推算,北京地区抑郁症的现忠人数约达30万。然而,市民对抑郁症的知晓率较低,60%的患者不知道自己患病,仅不足10%的患者接受相关药物治疗。
相应医疗负担越发沉重
近日,美国医疗保健研究和质量署公布的数据显示,1996~2006年,美国有关抑郁症以及其他精神疾病的医疗支出增长近2倍,其中治疗费川从3500万美元增至5800万美元,涨幅接近2/3,从而精神疾病继心脏痫、癌症、创伤相关疾病和哮喘后,“荣登”疾病医疗支出排行榜第5。
2006年,仅抗抑郁药一项,就让英国国民健康保险体系支出2,915亿英镑。专家测算结果显示,中国由抑郁症导致的直接经济负担(如医疗费用)约为141亿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劳动力丧失等)约为481亿人民币,总经济负担高达622亿人民币。
《2009~2012年抗抑郁药行业竞争格局与投资战略研究咨询报告》提到,未来5年间,全球市场上的精神类药物中将有43个药物专利期满,市场份额高达850亿美元,其中抗抑郁药占了22.41%的份额。2006年,我国抗抑郁药物的市场规模已达12.58亿元。
态度&思考
处方量增加是喜还是忧?
OHSON的研究再次引发了关于抗抑郁药处方行为的热议,作者强调,抗抑郁药处方量增加在常理之中,但其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诧。他认为造成抗抑郁药用量倍增有多种原因(见表1)。
另一项调查也证实,1998~2006年,某些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意愿明显提高,例如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患者比例从41%增至49%,即对于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越来越为美国人所认可和接受。
总之,抗抑郁治疗已为广大美国人认可和接受,但仅限于药物治疗,这种重药物治疗而轻心理干预的趋势值得我们深思和担忧,得了抑郁症就一定需要服药吗?抗抑郁药真的能使患者长期获益吗?
抗抑郁药真的不可或缺?
抗抑郁药已成为改善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一切并非一帆风顺!2003~2004年公布的几项研究发现,服用抗抑郁药反可增加患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自杀倾向和自杀率。美国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FDA)先后于2004年、2005年和2007年3次提出警告和强制措施,要求在抗抑郁药包装上附加黑色警告标签——抗抑郁药可能增加自杀倾向。
2006年新年伊始,由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两项大型独立研究均表明,服用抗抑郁药不仅不会增加成年人的自杀倾向,而且能有效治疗抑郁症。基于此,一些精神病学家呼吁FDA重新评估其对抗抑郁药的警告。
2008年,英国赫尔大学教授Irv—ing Kirsch等报告,临床常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帕罗西汀、文拉法辛和奈法唑酮)的疗效被夸大,除对部分重度抑郁症患者有效外,多数情况下未能改善抑郁症状,不过是精神“安慰”,这意味着抑郁症患者完全可通过非药物方案获益。
英国著名精神卫生慈善机构“精神”指出,程度较轻的抑郁症成年患者不应服用抗抑郁药,而应接受心理咨询和认知行为疗法或在医生指导下加强锻炼。
有医学专家指出,在空气清新的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