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资金互助社实践与思考

2009-10-26 09:34应兰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9年22期
关键词:思考建议

应兰秋

提要本文以金华婺雅资金互助社试点为实例,总结和分析农村资金互助社的作用和实效,探讨和思考当前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组织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思考;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

一、资金互助社概况

婺雅花木专业合作社(下称合作社)于2005年创办,拥有252户社员和8,000余亩花木基地。几年来,运作规范,效益优良,是省、市二级示范性专业合作社。随着生产规模扩大和品种改良速度加快,资金短缺问题日益明显,2008年9月合作社43户社员作为发起人入股68万元,成立婺雅资金互助社(下称互助社)。互助社同时吸收社员互助金,截至2009年5月,股金总额152万元,累计向社员发放贷款137万元,社员参与热情高,运行状况良好。

二、运作机制和经营管理

1、与合作社的关系:社内二级组织,但财务独立。合作社社员均为互助社社员。

2、组织机构:成立社员大会,制定章程,选举产生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聘任经理1名具体负责互助社经营管理活动。

3、组织原则:民主管理,互助合作;入股自愿,退股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4、管理决策方式:一人一票制。

5、股权管理:设置基础股和互助金。基础股每股1元,社员个人入股起点10,000股,同行业合作社入股起点20,000股。社员股金和积累可以转让、继承和赠与(限本合作社内)。基础股金不计利息,可参加年末分红;互助金:社员定期或不定期存款。存款利率以当地农村信用社利率为基础,上浮一个档次,互助金享受利息收益,不参与年末分红。

6、借贷程序:借款人书面申请→责任人介绍→调查人调查→理、监事会审核→保证人担保→理事长审批→签订合同→办理手续。

7、社员管理:互助社向入股社员发放记名股金证,建立社员名册和个人业务台账,作为社员信用评估和年末分红依据。

8、借贷管理:借贷服务只面向本社社员,用途限于花木生产,借期不超过一年。社员贷款需责任人介绍并提供存单担保或保证担保或联户担保:存单担保的借款额度和期限不超过存款金额和期限;保证担保的分别不同借款额度,由1户或2户本社社员作为保证人为其担保,同时需保证人夫妻共同到达现场在借款合同上签字;联户担保的由3~4户社员自愿组合成联保组,一户借款,其他户为其共同担保。

三、作用和实效

1、促进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高了村民自治能力。农村合作经济和农村合作金融相生共存,新兴的农村合作经济需要合作金融的支持,农村资金互助组织的产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建立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合作金融体制提供了有效模式。资金互助社的兴办,把村民推向了更高层次的合作。村民民主意识、诚信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民主管理中逐渐增强,在借贷担保互保过程中增进了相互间的沟通、信任和团结,逐渐形成互助合作、协作发展的和谐氛围,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

2、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资金短缺问题。上述合作社地处花木之乡,户均种植面积30余亩,单户100亩以上的有32户,社员在扩大规模、拓宽业务和引进新品种时,资金短缺现象比较普遍,帮助社员应急解难是互助社最具特色的特点。种植大户叶某,2008年因品种原因苗木一直滞销,在萧山苗木市场试销时,刚好碰上有一摊位要转让,但自有资金一时周转困难,叶某向互助社提出申请,两天时间就办好贷款,及时购买了摊位。经多方努力,叶某成功销售了滞销多时的苗木,并大批量销售本社社员的花木。现在叶某的摊位已成为合作社的销售窗口,合作社准备利用这个窗口在萧山苗木市场正式挂牌,实行品牌销售。

3、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的问题。互助社的区域性让商业银行在借贷活动中最常见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这里不会成为大问题。“合作社+互助社”模式更是让信息不对称问题降到最低限度。合作社的生产组织方式基本实现了社员生产和生活信息的公开化,互助社能及时获得借款人信息并跟踪款项使用方向,现实中极少有人愿意因不良的信誉让自己在村社无立足之地。至于交易成本,农民自己创办的互助社一般不会发生类同商业银行高额的办公成本,特别是在起步阶段,办公地点借用村办公室,管理人员一般都不计报酬,产生的费用主要是一些简单的办公用品购置费。

四、问题与思考

1、互助社未取得合法身份。依托合作社成立互助社,表面看是合作社的业务拓宽了,但实际上形成了业务不同的两个合作组织,而且两个合作组织的业务很难结合起来,财务各自独立,属两个独立的法人组织。但由于政策方面原因,目前互助社还没有登记注册,无法在银行开户,给财务核算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资金规模不足,与社员需求有差距。目前上述互助社的可借贷资金已达150多万元,但对于地处经济相对发达、社员数量较多、产业规模大且投入成本高的合作组织,资金规模仍显不足。影响资金规模的因素主要有几个:一是管理人员了解自身管理经验不足,不敢盲目扩张资金规模;二是部分社员对互助社发展前景心存疑虑,不愿冒险把大量闲散资金向互助社入股或存款;三是互助社封闭经营,社员的股金和存款是互助社唯一的资金来源,资金渠道狭窄。同时,互助社实行低进低出的经营方式,存款收益不明显,影响社员存储热情。

3、管理经验缺乏,影响互助社长远发展。互助社管理者在村民股东中产生,普遍缺乏金融专业背景和管理经验,同时理事、监事、经理、调查员均在合作社和互助社交叉兼任职务,且多数是种植大户,业务繁忙,开展与生产销售截然不同的资金借贷业务,管理者们普遍有力不从心之感。如上所述,虽然农村社区资金借贷出现道德风险几率低,但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不可避免,或因管理人员把握不当,或因借贷条件宽松、手续简化而随之加大,还有区域内社员生产同质性较强,遭遇市场价格大起大落时,可能面临大面积贷款逾期。因此,管理的力度和精度将直接影响互助社能否长远发展。

4、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互助社内部管理制度包括章程、管理办法、操作流程、票据报表设置等都还显得比较粗糙。如,固定的借贷款利率,如遇市场价格较大幅度调整,可能会导致退股退贷现象出现;操作流程不够细化严密,执行不够到位,存在安全隐患。

五、启示和建议

实践证明,“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模式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性和发展潜力,政府和监管部门要加强引导,积极探索,规范管理,使这个新型的农村融资模式得以长远发展。

1、做好引导、试点、完善工作

(1)互助社处于起步阶段,没有现成的道路和模式,普遍表现为自发状态。政府和业务监管部门要加以引导,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具备农业产业化有一定基础,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对资金有更多需求,社员之间彼此了解等基础条件的专业合作社开展试点工作,在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本土化的运行机制,然后宣传推广,切不可一哄而上。

(2)在发展模式上要特别注意几个教训。一是不办成第二个农信社。信用社由民办逐渐变为官办,最终走向纯粹的商业化经营,完全脱离了通过资金互助帮助农民发展生产的初衷;二是不走农村合作基金会老路。当初以服务三农为宗旨,村集体和农户自愿互利建立而成的基金会,最后发展成过度“高进高出”经营、违规非农化投放、低水平管理、参与高利率资金市场恶性竞争,最终被整顿关闭;三是不成为地方政府的附属机构,政府可以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但不能成为互助社股东,不能让互助社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做到只引导不强制,只服务不干预。

2、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防范风险

(1)资金互助组织是新事物,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培育。一方面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互助社的宗旨、性质、作用,提高社员合作积极性和合作水平;另一方面针对互助社从业人员管理经验缺乏的现状,建立以银监会为业务监管部门的管理网络,充分发挥中央银行的地方支行和当地银监局的培训力量,全方位培训互助社从业人员,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2)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第一,以服务社员为宗旨,坚持本社区域、专业投放原则开展资金互助;第二,依法合规审慎开展经营活动,在严格执行资本充足率不少于8%、资本损失准备率不少于100%、留足20%备付金、单笔借款不超过总股金10%、计提呆账准备和风险基金基础上,坚持短期小额投放,以规避风险;第三,规范管理制度,细化操作流程,使每个环节都有制可依、有章可循。明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建立责权利对等的考核机制,用制度来抑制农村这个熟人社会强烈的亲情、人情、权势、宗族的影响,实现互助组织高效安全运行。

3、积极探索,拓宽资金渠道

(1)适当调整互助金利率,增强吸储能力。从目前实际情况看,选择互助社的村民总量上有限,适当调高利率对金融机构存款业务影响不大。

(2)设置不同类型的互助金来增强吸引力。根据互助金不同金额,设定相应的权利义务、贷款利率、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待遇,以方便社员按需选择,吸引更多资金。

(3)借助外力,联手农信社和商业银行。可以尝试采取互助社充当中介接受银行委托贷款和互助社向银行拆借资金等模式,拓宽资金渠道,壮大互助社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省金华市农村经营管理总站)

主要参考文献:

[1]关于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金融服务工作的意见.监发[2009]13号.

[2]农村资金互助社管理暂行规定.银监会[2007]7号.

[3]姜柏林.发展新的农民互助合作金融组织.农经信息网,2005.11.

猜你喜欢
思考建议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的学习建议
高考二轮复习的几点建议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