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墩一号春秋钟离国君墓

2009-10-26 09:35钱仁发阙绪杭
文物天地 2009年8期
关键词:随葬品钟离国君

周 群 钱仁发 阙绪杭

安徽蚌埠市区淮上区双墩村境内,有两座大墓封土堆,呈东北西南走向,两墓之间相距80米。20世纪7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双墩某雷达连为建造雷达站将两墓墩顶部推平,并挖开两墓墩封土堆修建砖混防空军事设施,致使两座墓葬封土堆遭到严重的破坏。驻军撤防后。防空洞被盗墓分子所利用,2005年6月,位于北侧的一号墓被盗未遂。2006年至2008年,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蚌埠市博物馆组成考古队,对双墩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打开了这座奇特的大墓。

地下宫殿

双墩一号墓的墓葬结构主要由封土堆与白土垫层、墓坑和墓道、墓底埋葬布局等组成。

封土堆现状呈馒头形,体量大,高9米,底径60米,是目前淮河流域见到的时代最早的墓葬封土堆之一。封土以及墓坑内的填土均为黄、灰(青)、黑、红、白等五色颗粒混台土。其中黑色土和白色土并非当地所产,需要从异地选择和采运。这种五色颗粒混合土的大量使用,应有一定的寓意。

在封土堆底部发现一层白土垫层,厚20—30厘米左右,范围与封土堆底部大小基本一致,高空俯视,平面呈玉璧形,气势非常壮观。

墓坑为圆形竖穴土坑,深2米处有生土二层台,正东向有一条14级阶梯式短墓道。墓坑壁和墓道全部用厚3厘米左右的白泥抹平,显得整洁美观,大气恢宏。加上二层台内缘上一周“土偶墙”,俨然是一座地下宫殿。

墓葬底部为十字形埋葬布局。墓底直径近14米,主棺椁居中略偏北,围绕墓主椁室东、西、北侧各殉三人,南侧殉一人。与南侧殉人相临的为一个大椁室,即南椁室。南椁室又分为南北两个椁箱,南箱为食物(猪、牛、羊骨骼),北箱为器物。在一个圆形墓葬底部形成一个非常规整的正南北东西向的十字形“三三制”墓底埋葬布局。

墓葬的本质葬具全部腐烂,仅在填土清理过程中发现椁室墙板腐烂的痕迹。从葬具痕迹来看,墓主为一棺一椁。在主棺椁内随葬有玉器、青铜剑、戈、戟和镞等。殉人均有较窄的木棺腐朽痕,多随葬青铜小刀和加工过的陶片,少数有海贝饰、骨笄等。该墓葬最值得重视的是在墓坑填土中首次发现极其复杂的遗迹现象。在墓坑二层台以上的填土中发现三层由填土或“土偶”构成的不同的遗迹现象。

在距墓口0.7米深的填土层中发现沿墓坑一周宽约2米的深色填土带围绕着中间的“放射线形状”的迹象,由深浅不同的五色填土构成,从中间向四周辐射,呈扇面形状。放射线共有20条,除东南角4条线似被扰乱外,其他方位都很清楚,并有一定的角度规律,其西南方向正对着涂山和荆山。叠压在“放射线形状”遗迹层下,在墓坑0.7—1.4米深的填土层中发现用填土构筑的18个“土丘”和1000多个“土偶”。

叠压在土丘与“土偶”层下,在墓坑1.4~2米深的生土二层台内缘上,用3~4层“土偶”垒砌成墙体形状的内壁,高34—40厘米左右。土偶墙与墓壁之间形成一条环行走廊。

一位名叫柏的钟离国君

该墓葬随葬品十分丰富,不仅有专门放置随葬品的器物箱,还有专门放置三牲(猪、牛、羊)的食物箱。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南椁室器物箱内,少量放在主棺椁内和殉入棺内。随葬品以大量的铜器、彩绘陶器、石器、玉器为主,其他有少量的几何硬纹陶瓮、陶盆、灰陶钵、小陶罐等以及海贝饰件、金箔饰件等,计400多件。在器物箱西北部发现大量漆木器痕迹,可惜全部腐烂,仅存厚厚的漆皮叠压,从腐烂的漆木器痕迹中可以看出有漆盘、漆方盒等。表面有非常细致精美的花纹。

铜器出土时多锈蚀破碎,有编钮钟,鼎、劈、篱、豆、岙、匝、盘、觑、勺、盒、刀、锛、镰、车軎、马衔、戟、戈、矛、剑、镞等380多件,其中镞最多,有200多件。9件编钮钟均有相同的“唯王正月初吉丁亥童麂(钟离)君柏作其行钟童魔之金”铭文。

彩绘陶器共14件,全部出自器物箱内。因器物椁室盖板早期倒塌,大量集中摆放的彩绘陶器全部被砸得粉碎,经精心套箱提取,目前已修复一批。彩绘陶器均为通体装饰,以红、黑、黄三色彩绘制,花纹图案分上中下三段组合,精美华丽。

玉器共13件,主要是放置在主棺内的饰件,有管、块、璧、环、龙形佩、璜等。在器物箱内还出土了一件特别精致的玉扳指。

蚌埠双墩一号墓结构特殊、规模宏大、遗迹现象复杂、殉人众多、随葬品丰富精美,特别是车马器和兵器较多,墓葬主人属权高位重的显赫人物,应是一位英勇善战的具有王者气概的男性。目前已经在9件青铜钮钟的钲部和二件青铜笸的内壁以及二件青铜戟的戈上均发现有相同的“童露君柏”铭文,铭文中的“童鼹”即钟离,国名。铭文显示,该墓葬的主人应是一位名叫柏的钟离国君。

据有关文献记载。钟离,一作终黎,赢姓,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个重要方国。今安徽省凤阳县临淮关镇东五里有钟离国故城遗址,曾出土过汉代“钟离丞”封泥,城垣保存较好,1991年和2007年,在该城周围曾发现过两批出自墓葬的春秋时期重要青铜器,铜器上亦有“童鼹”铭文,这表明该城与钟离国都城密切相关。

关于钟离国始建于何时,其历史文献匮乏,根据零星的文献资料,一说是山东曲阜附近的赢姓钟离(一作终黎)氏族,南迁于此定居,逐步演进成为一个国家;一说是春秋时(周朝)以姓为国封为钟离子国。

有关钟离国的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左传》,共有五条。其中最早为周简王十年(前576年),十一月,鲁成公“会吴于钟离,始通吴也”。周景王七年(前538年)冬,“楚箴尹宜咎城钟离以备吴”。此即风阳钟离城有稽可考之始。周敬王二年(前518年)钟离被吴王僚所灭,属吴。《左传》记载的钟离国历史前后约58年。钟离国地处淮河中游,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曾先后为吴楚的附庸,一直是吴楚争霸江淮的重点争夺对象,最后在大国兼并战争中被灭国。从《左传》记叙钟离国的历史看,有关钟离国历史的记载大多是在提到某项重要事件时将钟离国顺带上,为附属式,不能反映其真实的历史,其实际始建国的历史应比《左传》记叙的早得多。

关于墓葬的年代,首先,从青铜器铭文可以确定墓葬主人是钟离国君柏,文献资料证明钟离国是春秋时期淮河中游地区的一个方国。关于钟离国君“柏”,目前还没有查到文献资料,具体年代不详。其次,出土器物的组合和形制以青铜器和彩绘陶器及玉器为主。考古材料反映,凡使用乐器编钟、石磐和大量青铜器、玉器等随葬的墓一般都具有体量大,结构复杂,等级高的特征,其时代多为春秋到战国时期君王贵族墓葬。因此,该墓葬的器物组合和形制具有比较典型的春秋中晚期的特征。结台文献中关于春秋钟离国的零星记载,该墓葬的具体年代大约在春秋中晚期,距今2600年左右。

猜你喜欢
随葬品钟离国君
西安公园上城(一期)考古发掘简报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青春的荆棘也能开成蔷薇
狂泉
安徽江淮地区汉墓文化因素分析
楚汉笔记之钟离昧之死
浅谈技工院校UG/NX4.0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