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佩璐
【摘要】本文结合当前计算机教学的现状,阐述了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探讨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教学;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高等职业教育旨在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自主创新能力。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践性教学,并制订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教育教学中所提的创新,并不仅仅是指学生进行什么样的发明创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创新学习方法,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今天的学生即是未来的缔造者,他们的创新能力将影响着一个民族能否自立于世界之林,而这一切又深深依赖于一个国家和民族创新教育能否得以顺利实施。作为计算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养生独立学习和思考的能力,为他们以后发展成为创新性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1目前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是一门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学科,其知识更新换代速度如此之快。有的时候当我们接触它时,新的知识和技术已经出现,所以要用新的授课方法和授课思维来引导学生学习。但是,由于我国计算机技术起步较晚,并且教师资源、教学实验经费等教育资源的相对不足,导致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手段方面,注重学习计算机知识,忽略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知识。如果仅仅讲述学生学计算机知识,而没有或者很少教学生从计算机学习知识或者利用计算机来学习知识。现代教育理念认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必然会影响着将来的社会生存方式。随着终身学习的提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普及,我们必须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我学习和创新的能力。计算机专业实验室和专业实践基地的投入不足。国家管理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原因,办学要兼顾到教、学以及学生和老师的生活等,再加上本来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就不足。目前很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实践还主要是以计算机公共实验室作为支撑,其结果是学生最重要的综合实验课程与实训课程环节的实施得不到保证。
2优化课堂理论教学方法,深化创新的教育观念
在我国,教育将成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国际竞争的依靠者,教育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将更加突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要从思想上增强创新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注重创新的教育,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充分发挥想象力。在这个过程中,老师的引导也很重要。教师不只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更是实践者。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创新教育的价值就在于通过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使学生从创新的教育走向创新的人生。教学活动实际上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甚至是教材、学习目标、社会环境等等因素的多边活动。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个原则始终是课堂教学卓有成效的前提。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是调动学生情绪的媒介,是组织好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因素。如果计算机教师基本功扎实,能准确地解答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激化学生跃跃欲试的心理,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之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2.1树立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观。在信息社会中,学习的资源无限扩大、异常丰富,要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解决实际问题就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与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社会发展到今天的信息时代,越来越突出地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教育教学从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为中心,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且使它们相互促进,和谐结合,协调发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促进他们的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是指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终身培养,创新动机也需要终身激励,使创新教育做到终身教育。
2.2树立全新正确的教学观。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使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产生了重大变革。首先,传统的教学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教学就是智育”,“教学就是教书”,这些看法是片面的。其次,由原来以教师为中心的,基于知识归纳型或演绎型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将会被时代所淘汰,而转变为基于“情景创设”“主动探索”“协作学习”“会话协商~问题提出”等多种新型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综合运用。树立全新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了客观条件。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状况,构建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更新实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以必须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内外并举,优势互补,建立校内、校外实验实训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教师不但要熟悉计算机在过去和现在的应用,更要对将来的变化有较全面的了解;又如介绍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时,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所学应用软件的安装与使用,而且特别要多介绍一些其它学科的多媒体教学软件安装人使用的操作方法;另外应指导学生掌握通过帮助文件来熟悉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在讲解计算机的存储设备时,可将光盘、优盘等穿插进来,让学生能了解最新存储设备。
3营造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更好结合起来。现行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中获取知识和技能,所以应当使课堂成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精神的摇篮。在计算机实际教学中,创设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意识。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课程设计、上课实验作业的成绩作为该门课程的考核依据,进行评定成绩。如:
在讲授如何使用WindowsxP附件功能时,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绘制出精美的图画,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文件,这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程设计上,要求设计的内容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可用性要比较高,可以提高学生的调研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和实践同步进行,课程都在实验室进行教学,理论知识、实例演示同步进行,在实例中体现知识点的使用方法,同时通过实例把知识点更具体的表示出来。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意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交叉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就是说,各学科教学之间应加强联系与合作,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提高的目的。
4采用科学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逐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成就感,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树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现行最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两种:
4.1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自学、讨论交流和构建新知,变“教师讲明”为“学生自悟”,知识主要由学生自己探索和领会。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针对学习内容明确相应的任务,进而围绕目标自己主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暴露他们感知理解新知的矛盾和差异,把他们弄不懂的地方、错误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再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摒弃错误,发现真理,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要学习的东西,能够积极地去探索,因而容易得到更深刻的理解。自主性学习,主张的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而不是学习的主宰者。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调整好与学生间的关系。学校要采取措施构建创新的教育环境。如在校内组织网页制作比赛,对学生的创新成就进行奖励,并将优秀作品在网络上交流。这不仅为学生提供自主性、首创性和个性化表现的机会,还可在校园中形成浓郁的崇尚创新、尊重创新人才的氛围。
4.2问题式教学模式。问题式教学模式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学习者通过互相合作来解决这些问题,发现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两种模式最终的效果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着重问题的创设,提供氛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致力于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去发现新问题,大胆地引导学生试验,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独辟蹊径。推动计算机教学改革、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为重点,以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职场就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促进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快速提高。
5在计算机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新性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继而促进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从而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主体性和创新性密不可分,创新是主体性的最高体现。没有积极主动的学习,就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创设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去主动参与,把他们智慧的火花尽量激发出来。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实现主体性教学和培育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发展学生主体性和创新能力,既要灵活合理运用各类引导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教学方法,又要注重构建多维互动的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把接受性、主体性、活动性、问题探究性等自主创新性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实际和需要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改变过去教师独占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的单一的教学信息传递方式,促成师生间、生生间的多向互动和认知与情感和谐互动教学关系的生成。计算机教学本来就是一个寓教于乐、上机实践的活动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保持学生的兴趣,是个漫长的过程。计算机教师如何影响学生,帮助学生分析其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循序渐进,逐步走向成功,并让这种成功的感觉一直激励他们,期间有着许多环节。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处理课堂教学时,针对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充分考虑各个教学环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从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全而深化素质教育,为学生将来发展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才能提高计算机课堂教学效果,培养出时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