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芝
素质教育对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科的特点,形成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为核心的地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学思路,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地理教学中,需要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师生应相互交流与沟通
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双方组成的双边互动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传统教学中,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着老师转。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沟通与交流,课堂中“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应交流,相互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正确处理课堂认知教学和活动教学的关系,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乐于学、善于学、创造性地学。
二、讲与练要相互结合
“讲”和“练”是教学过程的两个基本方面。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地理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尤其是知识的模糊点和某些抽象费解的地理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各种教具和电教手段,使复杂问题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地理教师应该精心设计一些典型练习,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并及时完成,通过练习还能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知识缺陷,从而有助于教师及时弥补、矫正。达到当堂掌握、当堂理解、当堂巩固的目的。在选择或设计习题时,不能太难,也不能过于简单,同时习题涉及的知识要相对全面,并要突出知识重点和思维难点训练。
三、情感因素不可忽视
在地理课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了知识目标而忽视了情感目标。地理知识涉及面广,若能进行情感引导,不仅可以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情操,而且能使学生更加热爱这门学科。例如,在讲中国的自然资源时,教师既要带着激情洋溢的民族自豪感,又要带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切地认识到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对于初中生而言,对地理老师的好感也会形成学习的驱动力。这就需要地理老师增强自己的组织能力与亲和力,教师精湛、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亲可敬的教态,机敏的教学机智,都会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四、地理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地图
地图教学是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作能力、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初中地理学科的基础性特点,完全可以借助地图来把握知识,会阅读地图,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读图分析。读图分析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部分。学生对一张新的图像进行观察、阅读、分析的过程,就是一种创新思维的过程。
总之,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方法。既抓大面积教学质量的提高,又重视学生个性与特长的引导与发挥,鼓励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积极参与,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教学中,通过互动的地理教学与生活密切的地理知识联系,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爱好和初步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熟悉地理”到“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的海阔天空。
作者单位:唐山市滦县雷庄学区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