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闽南童谣《天黑黑》看当代歌曲创作与传统民歌保护

2009-10-22 00:07
神州民俗 2009年1期
关键词:流行歌曲传统文化

周 云

摘要:我国丰富的民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流传至今却渐入窘境。文章通过分析闽南童谣《天黑黑》在当代流行歌曲中的运用,认为当代歌曲创作与传统民歌密切相关,传统民歌在当代歌曲创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是当代歌曲创作的艺术源泉。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民歌,使这种民族文化精粹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关键词:民歌保护;流行歌曲;传统文化

《天黑黑》是一首曲调优美、节奏欢快的儿童歌谣,在闽南一带流传颇广。在现当代歌曲创作中,流行歌手

或重新演绎、或借鉴它进行创作,使之形成了不同的新版本,表现出传统民歌在传承中顽强的生命力。

闽南一带以“天黑黑,欲落雨”开头的民歌很多,而在流行歌曲中运用“天黑黑”的则有邓丽君演唱的《天黑黑》和孙燕姿演唱的《天黑黑》,这两首流行歌曲在歌词、曲调、风格上大不相同,对民谣的运用手法也不相同。

邓丽君的版本忠于童谣的原始风味,歌词完全没有改编,讲述的是“阿公”、“阿妈”雨前掘芋却挖出泥鳅的故事。本歌用闽南方言来演唱,句尾词就有押韵的现象,如“乌”、“雨”、“芋”、“鼓”都落在“O”這一韵脚上,而“咸”、“淡”、“鼎”的发音相似,最后都落在“YA”的韵脚上,这就使歌曲富有韵律感。这首创作歌曲不仅是歌词保留了童谣的原始风貌,在曲调上也基本没有改动,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创作者在进行音乐加工时是如何做到在保留其原始风貌的基础上赋予音乐现代感的呢?(1)背景音乐中富有节奏感的敲打声与用锄头掘芋的节奏相似,使音乐与情节相融合。创作者在处理背景音乐的时候,放弃了繁杂的音乐元素,而是使用简单的敲击声来配合邓丽君的演唱,这种类似于木鱼或竹筒敲打出的声音又将音乐的节奏与阿公挖芋的节奏合为一体,音乐与现实情景的融合,成为这首歌曲创作的一大亮点。(2)前奏与间奏处理得简短干练,符合歌曲轻快的基调。音乐以一阵鼓点开头,但这鼓点不是常用的激进的鼓点,而是非常轻快简短的一小段,就像是下雨前重色的云彩快速的向地面压过来,可急劲的雨点又还没有到来。鼓点过后也没有运用复杂的旋律,而是简短的重复着简单的几个音符,重视的是音乐整体节奏的表现,旋律相对简单。间奏的处理也是一样,在不唱词的时候也没有改变音乐的节奏,而是用最简单的单音符表现旋律,其他的音乐元素都用来打节奏,把握住了歌曲的整体特色。

孙燕姿的《天黑黑》则是将童谣引用到自己创作的歌曲中,以深化主题、抒发情感。这首歌描写的是在成长中遭遇挫折的心情,下雨前天色灰暗,正如同人灰色的心情,于是在创作时巧妙的将童谣运用到歌曲中,达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1)“天黑黑,欲落雨,天黑黑,黑黑……”这一句在整首歌里重复了三次,每次出现都仿佛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童年时光。在现代流行歌曲中引用童谣,两种风格的碰撞使这首歌的曲调颇有特色,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从唱词上看,歌曲直接引用童谣,并没有因为怕造成语言障碍而将方言用普通话唱出来,而是保留了原始的风味。外婆的歌声用闽南语来演唱,使这首流行歌曲不同于其它的流行歌曲,增添了歌曲的地方特色,又使艺术扎根到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3)钢琴伴奏将流行风格与传统民歌很好地融合。创作者用钢琴伴奏,利用钢琴在艺术表现力上的可塑性,将歌曲处理得既有现代的流行元素又不失传统音乐的质朴。音乐明显的分为三段,一开始是慢慢回忆过去,后来想到成人的世界有这么多的不快,节奏就快了起来,就像人的心情澎湃起来,最后想通了人生的道理,又恢复平静,音乐又再次慢了下来,用外婆的歌声收尾。

丰富的民间歌谣为创作者进行歌曲创作提供了宝贵素材,总的来说,当代歌曲创作运用民歌元素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民歌翻唱。保留民歌的原始风貌,在唱词、曲调、风格上均保持原样,只是演唱者换成了专业歌手(也包括民间歌手),并由他们将传统民歌更艺术化的演绎出来。如西北民歌《走西口》,现存有几十个不同的演唱版本,但在大多数版本中,其基本唱词、曲调都保留得很好,“送别”的主题也没有改变,也没有脱离伤感的基调。像这样保留民歌的基本形态、加入歌手的理解重新演绎的歌曲很多,如黑鸭子合唱组演唱的《小河淌水》、《茉莉花》、《摇篮曲》,邓丽君演唱的《船歌》、《泥娃娃》等都是很好的例子。

2.民歌改编。除了以上这种忠于原貌的作法外,对传统民歌进行重新演绎还可以在唱词、曲调、风格上进行再创作。例如朴树的《白桦林》,就是将俄罗斯民歌的曲调谱上汉语歌词完成的。电视剧《闲人马大姐》的主题歌,则是将中国传统的儿歌按照剧情的需要重新谱上新词创作出来的。值得说明的是,现存的传统民歌有许多都只有歌词而没有曲调,在重新演绎的时候给歌词加上曲调,使歌谣重新散发出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尝试的。

3.借鉴民歌元素进行创作。有一些当代创作的歌曲看上去与民歌没有直接联系,可实际上运用了民歌元素。如宋祖英演唱的《大地飞歌》就吸收了大量民歌元素,特别是对苗族飞歌的借鉴与运用,赋予了歌曲独特的魅力。又如邰正宵演唱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这首风靡一时的流行歌曲的高潮部分曲调借用的是《彝族舞曲》的部分曲调。流行歌曲《中国话》中大量的绕口令都来自民间,绝非是作家一个人的创作,这些民间元素使流行歌曲具有鲜明的特色。

当代歌曲创作对民歌的吸收和借鉴说明民歌对当代歌曲创作有着重大的作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歌为新歌的创作生成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不仅是唱词、曲调可以作为创作的素材,在表现手法上民歌也为流行歌曲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使创作者能够信手拈来。

传统民歌如此重要,可它在当代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调查显示,其受欢迎程度远不如流行歌曲,特别是在青少年人群中,极少有人喜爱民歌。因此,我们应该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传统民歌:

1.从教育着手,使更多的人特别是青少年了解民歌。民歌不受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人们不够了解民歌,或者对民歌有所误解。许多人认为民歌都是“老掉牙”的东西,不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其实我国的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感情真挚,不管是喜欢什么类型歌曲的人,都能从民歌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歌曲。而且许多流行歌曲之所以能够“红火”正是由于歌曲中运用了民歌元素,正是这些元素给流行歌曲增添了生命力。我认为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将我国民歌的基本内容作为必修课,使学生对我国民歌有大致了解。民歌是我国各民族人民共同创作的文化瑰宝,是我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相信只要对民歌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关注民歌的人们必然会越来越多,喜欢民歌的人也会慢慢多起来。

2.大胆改编,消除不利于民歌流传的因素,使传统民歌更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传统民歌的改编方法有许多种,这里要强调的是,在改编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改变那些不利于民歌广泛流传的因素,如语言障碍等。有些民歌所用的方言太难懂,确实不利于民歌的传承与发展,在改编过程中可以适当保留最有特色的方言腔或发音、演唱习惯,将大部分歌词改成现代人易于接受的普通话,这样既可保留歌曲的地方特色,又有助于歌曲的流传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对文化现象我们应该采取包容的态度,不要把民歌与流行歌曲完全割裂开来。尽管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民歌的改编不都是成功的,有些传统民歌被改得不伦不类,引起人们的反感,可这都可以看作是民歌在寻求自身发展的过程中的一些尝试,不管好坏,总的来说,对民族的保存还是有用的。

3.借鉴流行歌曲的经验,发挥歌星的偶像作用。不容质疑,歌星对流行歌曲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直接而重大的,民歌求生存、求发展也可以借鉴这一经验。虽然传统民歌不像创作歌曲那样是专人创作、专人演唱的,可传统歌曲在民间传唱的同时,也涌现出了一批演唱水平较高的民间歌手,这些人就相当于民间的歌星。现在人们接触歌曲主要是通过网络、电视、电台等媒体,而这些媒体大多被流行歌曲和歌星占据,若演唱传统民歌的歌手也能经常登台演唱民歌,让现代人更容易接触到这些民间艺术的魅力,那么随着人们对民间表演者的喜爱,人们对民歌的喜爱也会加深。

总之,民歌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我们应该重视、保护这一珍贵的传统艺术,使我国的民歌在当代以及后世都能绽放出瑰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刘正维.民族民间音乐概论[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周小泉.中国民歌三百首[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3]周耘.中国传统民歌艺术[M].武汉出版社,2003.

[4]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部[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

[5]邓光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厦门市文化局.行书闽南童谣百首[M].福建美术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周云(1982- ),女,湖北武汉人,中南民族大学文传学院2007级民俗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俗社会学。

猜你喜欢
流行歌曲传统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流行歌曲的正能量表达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打支山歌过横排》——“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五
《摘葡萄》——“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四
《刨洋芋》——“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二
《蓝花花》——“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一
流行歌曲——贾樟柯的银幕“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