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美术教育——旨在育人

2009-10-22 00:07许汝珏
神州民俗 2009年1期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造性

摘要:美术是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它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感受、提高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创造性;艺术感觉;美术教育

一、如何做好新时期美术教育工作

美术是小学生必修的一门艺术课程,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是一门基础技能课,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关注和加强儿童美术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感受,提高欣赏水平与鉴赏能力,激发小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陶冶其高尚的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如何做好新时期美术教育工作,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獐的创造性

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更是遗憾。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地野外写生、随心所欲地泼墨赋彩、绘声绘色地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从社会的发展来看,网络和多媒体等高科技将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充分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美好的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要注重美术教学中的美育。“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教学中,首先应启发孩子们认识生活,启发他们去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树立良好、正确的审美观点。儿童美术教育要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自然的表达意识

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儿童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程式化的模式、公式化的教条、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地机械模仿,来干涉儿童绘画。小学生天性爱画画,这是儿童心理机能成长的需要,儿童绘画与体现原始观念的原始绘画、民间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最具诱惑力的是创造意识的自由和艺术形式的自然。孩子们不受时空的束缚,不受客观情理的限制,喜爱在平面上自由自在地用那稚嫩拙朴的线条和缤纷的色彩去排列组合自己心目中对多彩生活的感受,大胆地创造出他们自己心目中各种艺术形象。教师应尊重孩子们的创作愿望,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让他们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培养儿童艺术创作的兴趣和信心

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认为初期的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让儿童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和表现手法。此外,教师还應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

另外,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定时的训练过程,这对磨练儿童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等都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儿童美术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愈来愈受到重视,就其本身而言,教育观念是否新,教育思想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正确,亦是非常重要的,更值得认真探讨。

二、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培养开拓型人才的宗旨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呢?我们认为:一流的老师教人,二流的老师教知识,三流的老师误人。教师具有什么样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就决定了他怎样教学。

教育的宗旨应放在培养有能力、有优良品质、有高素养的现代人——21世纪所需要的开拓型人才这个基点上。那么,如何在儿童美术教育中贯穿这一宗旨呢?我们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

(一)培养儿童的创造性

黑格尔说:“说到本领,我认为最重要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美术课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激发引导孩子们的想象力,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也在于幻想,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一个充满幻想和想象的神奇世界。教师的教学应着眼于童心的释放,鼓励儿童好奇心的张扬,如自由自在地野外写生,随心所欲地泼墨赋彩、绘声绘色地形象思维启动等,都能激发孩子们用自己的画将神奇的童心世界表现出来,使想象力得到发展。

(二)培养儿童的开放意识

孩子们生活在一个开放的、高科技的信息时代。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应丰富多采,让他们接触人物、动物、花鸟、山水、建筑、民风民俗、影视等大千世界所有的美好东西,扩展他们的视野;在风格技法上,应接受传统和现代的各种流派,可运用毛笔、水彩笔、油画笔、刻刀,甚至计算机等各种可接受手段;使之形成一种开放的意识,塑造开放的人格。

(三)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艺术气质

儿童美术教育把孩子们带到一个美的世界中去,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鉴赏,如讲解大师的作品,带领他们参观好的画展,到郊外观察大自然,讲述优美的童话故事,听音乐等,提高他们的对美的感受能力,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真挚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培养儿童自由、平等的民主意识

好的教师应尊重孩子、平等地对待他们,给予他们积极的指导性的建议,尊重和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判断力,为他们创造一种自由、愉快和谐的民主气氛,在一种自由的游戏状态中学习和创作。让他们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

(五)培养儿童的自信心

兴趣是儿童学画画的基础。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还应多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的才能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害他们的自尊。

(六)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

竞赛状态最能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老师应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竞争气氛,表扬、奖励成绩优秀的孩子,鼓励、帮助进步较慢的孩子,使他们努力赶上来。适当参加一些美术比赛、展览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参与和竞争意识。

另外,儿童美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定时的训练过程,这对磨练儿童的毅力,培养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能动能静的禀性等都是大有益处的。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就是让儿童在美术环境中游戏,在游戏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教给他们正确的观察方法,启发形象思维运转,鼓励想象与表现的“敢”字。美术教学的基本原则,就是让儿童处于自由创造的主动地位。万不可用程式化的模式、公式化的教条、以成人的意志强制性的机械模仿,来干涉教育儿童,这种做法的后果导致儿童失去兴趣、失去信心,直至对美术产生反感。这种教学与开发学生知识背道而驰。

美术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的创造性是关键,对儿童而言,没有生活感受是缺憾,有了生活感受无法表达便是遗憾。为了增强儿童的想象力,在选修课中先抓儿童速写这一关。一个常见的静物、一个简单的工具、一个劳动机械、一个新的环境,都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讲解整体和局部的先后顺序,改变孩子千人一面的公式化弊玻在速写过程中改掉个别好动的儿童“马虎”和“求快”习惯,一定要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让学生勤思索、细观察,从中完成能力培养。经过一段时间,就深入得如同绣花一样,这时再趁热打铁,催促“快”中有量点、有整体。儿童绘画教学讲究一个“严”字,多鼓励、多观察,收益无穷。教师手勤、腿勤、眼勤、嘴勤、脑勤,只要全身心投入,儿童就会学有所长。

现代儿童的美术心理发展规律需要一种旨在培养人格的新型美术教育。我们的美术教育实践对儿童的美术发展特征明显地停留在一种比较表面的主观评价水平上,一般说来对儿童美術心理发展缺乏正确的评价,这就导致了我们的美术教育过分地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而过分强化教师在知识、技能方面的传授、示范,使儿童的人格过早地开始了内在分化并向知能方面倚重。实际上,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人格化的,格雷斯·钉克雷格在《人的发展》中认为艺术是儿童游戏的最高形式,在这里,运动神经和知觉、认识、情感的调整与配合得到了更好的发展。特别是美国美术教育家罗恩·菲尔德更是不遗余力地强调美术与儿童的创造性、自我表现、人格全面发展的内在联系。许多研究心理分析传统的学者也都特别注重人格在儿童美术活动所表现出来的人格整体性、创造性等特征,将儿童天性中固有的同时又是美术活动所必需的这些特征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来,存留下来,而不是以成人为中心的一味“改变”儿童,“塑造”儿童,把大量地描绘技术孤立地传授给儿童。总之,必须着眼于儿童人格的自我实现,促进儿童人格和谐发展:发掘儿童的潜能,发展儿童的天性。儿童拙朴的造型洋溢着他们天真活泼的感情,展示了积极的创造本能和蓬勃的生命力。美术教育要为它们的实现创造开放、自由、宽松、民主的时空条件。

参考文献

[1]何韵兰.还孩子率真的童年.资料来源互联网,2009.

[2]胡晓珮.从理论到实践的探索.资料来源互联网,2009.

作者简介:许汝珏(1974-),女,汕头市群众艺术馆群文系列助理馆员,研究方向:美术教育及群众文化。

猜你喜欢
美术教育创造性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关于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几点思考
浅谈小学生的美术教育
基于视觉识别时代的学校美术课程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