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实践与思考

2009-10-22 08:13竟永华
科教导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网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竟永华

摘要网络的迅速发展,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怎样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本文对此做了一些思考和探讨。

关键词 网络 思想政治教育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当前,我国互联网用户已达2.1亿,网民以青年为主,其中学生所占比例为28.8%。网络已经成为许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他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观念乃至政治倾向产生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网络新阵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不断增强其时代性和实效性,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网络对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影响

1.1积极影响

互联网开拓了一个崭新的、广阔无比的学习空间,使得处于信息时代的高校大学生群体的获知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体现:(1)获知场所的变化。因特网的全球性打破了国界与地域的限制,大学生学习比较自由,同时也不再满足单纯的课堂教学,大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来选择在何地学习与学习什么内容,在网络普及的环境下,查找资料并运用资料的能力比牢记知识更重要; (2)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在网络环境中,大学生越来越认为,虽然他们在不断地接受教育,但却是依靠征服信息获得教育和知识,而不是知识的消极接受者。

1.2消极影响

网络积极影响大学生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不可忽视的问题。(1)网络成瘾,迷失方向。网络信息良莠不齐,各种冗余信息成为干扰的“噪音”,影响了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不利于大学生对知识的正常吸收。(2)网络道德失范和双重道德标准。由于网络环境还未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使用者的自觉自律和道德责任感,加上网络行为的虚拟性特点,约束不力,易造成道德责任削弱和自由意识泛滥,动摇现实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3)容易出现网络孤独。由于网络使用者性格内向、自卑,惯于自己承受心理负荷,不愿意、不善于与他人交往,希望通过网上交往和娱乐来摆脱孤独,但网络隔绝了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这种孤独和心理压力束缚了网络使用者在现实中正常的交往和成长。

2 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创新思政工作模式

我国目前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方法和程序,这种滞后和被动局面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网络的优势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必须研究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充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推进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1树立网络阵地意识,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就要用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把握文化主旋律,确保网络文化有正确的政治导向。比如面对2008年的雪灾、汶川大地震、国外媒体的失实报道,全球华人空前团结一致勇敢面对,在这里面网络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波助澜的作用。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增强其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正确引导舆论导向。

2.2建立大学生电子档案,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电子档案的建立,便于教育者在日常工作中查询学生的道德基本情况,把握学生整体思想状况;便于学生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大学生电子信息资料库不但包括学生的专业、年级等基础信息最重要的是大学生日常道德行为表现、思想政治素质、诚信状况、学习实践情况等基本评价,并和教学系统合并,公布在网络上,使大学生可以随时查询自己的思想政治表现。在学生毕业时,学校可以从学生电子档案中以各项德行表现、思想政治素质、诚信状况、学习实践情况等基本信息的综合得分来对学生做一个客观评价。

2.3依托现实校园文化,强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的核心和实质是超功利主义,其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它以文化为载体,着眼于精神建设,直接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高校校园文化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中,由全体师生员工参与营造的行为方式,由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构成的氛围。网络思想教育不是孤立独行的,它需要现实校园文化的支持和强化。

总之,人的精神境界的提升需要主体自觉自主的努力与付出。不管是使用传统的还是现代的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是做人的工作,都应从人的发展的角度,关注学生的个性塑造和能力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要建立起与网络时代环境相适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和体系,并与其它教育方式有机结合,形成多层面多结构宽松灵活的立体教育模式,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钱建国.大学生职业规划与指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26~58.

[2] 王照侠.高校思政工作进网络的实践与思考[J].青海教育,2006.3:9~10.

[3] 李惠蓉,朱红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网络素质[J].天府新论,2006(6):156~158.

[4]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中国青年报,2004-10-15(1).

猜你喜欢
网络模式思想政治教育
永续债券探析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