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思想品德课堂讨论的思考

2009-10-22 09:12蒙元恺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8期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师

蒙元恺

课堂讨论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教学中实现学生作为主体的共同参与,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出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充分调动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给课堂注入活力。但是,调查发现,有的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就是不动。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教学过程中确实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

第一,合作学习在课堂讨论中流于形式或作用不大。如合作操之过急、合作次数过多、合作时间不充裕,学生合作技能偏弱、讨论的问题价值不高等弊端严重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质量。

第二,教材虽然较直观,可读性强,但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往往不能深入,这样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产生厌倦,因此教师对学生自学要引导好,处理好。

第三,学生知识面的狭隘。尽管学生接触信息的机会与渠道多了,但是接触的东西是表面的、肤浅的,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求知的习惯没有养成;语言贫乏,缺乏逻辑性。所以在课堂讨论时会因知识的狭隘造成讨论不能深入。

第四,课堂无效提问、无效讨论过多。教师为了表现课堂的热烈气氛,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重复化。认为学生反应积极,就是主动参与,就是面向全体。表面上看学生都参与了,你说,我说,大家说,热闹一节课,但仔细分析便会发现,思维的深度不够,导致的结果是传统的东西没有了,新的内容又没掌握。

针对出现的问题,笔者在新课程实施中及时总结,认真反思,提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讨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教师的提问要难易适宜,要有一定的梯度,要有思考的空间和价值。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问题,尽可能考虑到学生讨论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过难,超越了学生的理解概括能力,会使他们感到无从下手而产生观望态度;过易,学生感到无味,没有思考的兴趣,会有厌倦情绪。

二、要根据教学的需要而定。教学形式要为教学内容服务、要为教学效果服务,这是教学的常规要求。如果教学内容在讨论后能使学生获得更深刻的体验以及得到更深、更全面的理解,就可以讨论,否则就没有必要。在讲授“积极适应新生活”时,我运用《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请同学们讲故事、进行角色扮演并设置一组问题来讨论,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内驱力。根据《谁动了我的奶酪》的故事,我设置了如下问题:你愿意做小老鼠还是小矮人?为什么?小老鼠为何会有如此遭遇?假如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作为一名初一新生,你会怎样去找寻自己的“奶酪”?学生根据以上问题,分小组进行讨论。这样的讨论式活动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思维积极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才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三、注意教师的语气、态度和情绪,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讨论时,作为教师要进行反思:我关注学生了吗?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我该怎么做?我给讨论营造了什么学习氛围,设置创造情境了吗?

情感具有感染的功能,以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提高课堂情绪的兴奋性和对教学内容的接受性,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

四、重视学生主体观,关注生活热点问题。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如果老师只从单方面按教材的逻辑和自己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时常会产生厌倦情绪,注意力分散,最后导致思维僵化。因此立足课堂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必须首先建立学生主体观。

建立学生主体观,要求教师换位思考:假如我是学生,我会对什么感兴趣?我会喜欢什么样的老师?我会喜欢听什么样的课?只要我们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多想想他们的喜怒哀乐,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将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现在的学生爱上网,我们可以根据课本内容设置辩论题:中学生上网聊天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既然大家这么喜欢网络,那么大家到底有没有想过网络对你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呢?这种影响是正面多一点还是负面多一点?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之间自然会分成两大派别。于是我又说:“请大家推选出各派的辩手,下周一的思想品德课我们将进行一场辩论赛。正方:中学生上网聊天利大于弊;反方:中学生上网聊天弊大于利。”此语一出,教室里像炸开了锅,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大家的兴趣。接下来,学生奔图书馆查资料,广泛收集同学们对网络的看法,利用课余时间模拟论辩双方进行辩论。在正式辩论赛的时候,学生们旁征博引,你来我往,显示出了良好的思想修养、娴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放开让学生去思维、去表达。合作学习需要磨合。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的主要学习形式,也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重要形式。我们要不断地探索研究,使这种学习形式更合理,更有效。充分去挖掘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周围找答案,找经验、找做法,增长学生智慧。如在讲述第八课《法不可违》“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这一内容时,我充分运用了学生身边有可能发生的或者已经发生了的事例,设置一些情境:1.你怎样对待一个或几个身强力壮的入室抢劫犯?2.被坏人勒索了怎么办?学生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非常活跃,各自表明了自己的看法。

六、课堂讨论中,教师注意角色(有作为和无作为),做学习过程的主持人,做讨论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是课堂讨论的“联络员”,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在课堂讨论中,有一些是积极参与者,还有一些是被动的参与者,或者根本就不参与。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他们是在认真地倾听、思考,还是神游课外,或者是很被动地接受。教师的任务就是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组织与参与是同等重要,相辅相成的。做一个平等的参与者,充分信任,给予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信地开展教学活动。

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学会作为一个欣赏者(无作为)。教师不但注重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更加注重学生是否开口和别人交流。在新课程教学中,每一节课我预留有5—8分钟来给学生进行相互交流,期间我不做任何的引导,只强调要尽量记下别人的意见,在和别人议论的过程当中,他们多多少少能找到一点灵感,从而充实自己的见解。这一种相互间的学习和引导比老师讲一百句都好。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新课程课堂教师
甜蜜的烘焙课堂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最美教师
美在课堂花开
教师如何说课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