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珍利 柳 丽 陈红艳
摘 要 本文介绍了交际教学法产生发展,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的现状。采取了科研实验的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运用交际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尝试和探索,分析交际教学法在教学运用中的利弊,认为交际法具有可行性,可以各种教学法综合运用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大学英语 交际教学法 科研实验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20世纪70年代德尔·海姆斯提出了交际法语言教学的理论,交际法语言教学旨在通过外语教学提高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交际法理论引进到我国已有三十几年。我国有关交际法的研究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时期:(1)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是交际法理论介绍引进及实验期;(2)80年代中后期,是接受运用期;(3)90年代至今,在研究规模和水平上趋于更加理性,人们开始重视结合我国外语教学实际来审视、思考、评价交际法在我国实施的相关问题。
交际法理论在教学实践应用中反映的问题使笔者开始思考在我国普及交际法的意义和可行性。本文作者所在的课题小组根据交际法原则进行了一项交际教学法的实验,在实验基础上组织了针对试验班和对照班师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了实验及调查、访谈的结果,探讨了交际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并结合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目标分析交际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可行。
1 研究内容及实验效果
首先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检索文献:交际教学法的产生与发展;交际教学法与传统教学理论;交际教学法在中国的实施现状;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目的:(1)了解交际教学法的研究现状。(2)了解高职院校大学英语的教学现状。(3)交际教学法在高职院校的应用的历史和现状。(4)比较交际法与传统教学法。帮助确定研究的具体方向及形式。
1.1交际教学法实验内容
2006年10月,本课题小组开始进行交际教学法的实验。实验对象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2006级生物工程系学生,因为生物工程系学生英语水平可代表普通院系(不包括英语,艺术,体育系)的基本情况。实验对象分为两个实验班两个对照班。实验班进行交际法教学,对照班进行传统教学。
实验班级根据交际法基本原则及主张组织教学。采用了以下12主题:
(1)likes and dislikes喜恶
(2)lifestyle生活方式
(3)interview工作面试
(4)shopping购物
(5)selling销售
(6)awarding ceremony颁奖典礼
(7)guess what they are performing猜猜看他们在表演什么
(8)guess the intention of a foreigner猜猜外国人的意图
(9)discussing on culture difference 关于文化差异的讨论
(10)brain storm—discussing about travelling plan头脑风暴—讨论旅游计划
(11)questionnaire survey 问卷调查
(12)debate辩论赛
交际课堂组织形式有:角色扮演、分组讨论、场景模拟、辩论。教师在课堂上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情景,并提供不同题材、类型的真实语料,根据不同内容采用课堂交际活动形式。教师在组织交际法教学的同时,对主题活动的效果进行详细记录,填写交际法效果统计表。此表分两大类:学生学习反馈,教师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评价。分为多个小项,涉及话题、活动形式、活动经过、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利度、交流技巧的应用等。
1.2交际教学法实验效果
主要通过对教师和学生以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方式,对交际教学法的实施及其它相关方面问题和现象进行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得出结论。
1.2.1 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问卷由所在班级的教师统一发给学生完成,发出问卷220份, 100%收回,全部有效。
问卷一 实验前的大一新生的英语学习问卷
对象是接受实验前的大一新生,包括对照组和实验组,内容共有22题,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考察我院学生在入学前英语的情况。第二类考察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第三类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结果汇总如下:
(1)入学前英语的教学情况:
开始学习时间:小学40%,初中60%。
教师英语授课多89%。
教学模式:①小组活动师生互动3%,②讲授为主48%,③填鸭式讲授49%。
(2)英语学习状况:
接触课外学习资料78%。
语言能力:①听说:擅长12%,薄弱71%,②语法:擅长32%,薄弱7%,③阅读:擅长45%,薄弱7%,④写作:擅长11%,薄弱15%。
(3)学习兴趣动机信心:
有兴趣88%。
有信心85%。
目标:①学分12%,②英语四级100%,③考研72%。
总结:目前大一新生大多经过了6到10年的英语学习,对英语较感兴趣,并且学习目的明确:通过四六级或以后考研,同时认为语言运用很重要。尽管听说及写作能力比较薄弱,但由于大部分在高中阶段其英语教师较多使用了英语授课,这为交际教学法实验奠定了基础。
问卷二 交际教学法教学课堂的反馈情况
对象是接受实验后的大一新生即实验组学生,考察交际法教学的效果,主要包括四大项:(1)学生对交际课堂的兴趣。(2)课堂活动的配合情况。(3)课后练习形式。(4)遇到的问题。
总结:实验班绝大多数学生都对交际法教学模式是认可的,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也由原来的通过英语四六级或考研转为对英语的兴趣,对交际课堂活动能积极配合,但在交际课堂中还是有些障碍:发音不好、词汇量不足、怕出错等。
1.2.2访谈结果
针对交际教学法实施情况分别对实验班进行学生访谈和教师访谈。目的是获得有关交际法实施效果的资料,以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1)学生访谈。访谈的内容:有无必要进行交际法教学实验、参加课堂交际活动的问题及交际法教学的效果。大多数认为可以进行交际法实验。交际法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学生有新鲜感,可轻松地参与;大量真实语言材料、模拟的交际环境提供了更多的听说的机会;为了参与课堂活动,学生要主动预习,接触到了更多语料。问题是难以确定交际中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有时交流不能顺利进行。参加课堂交际活动的障碍有:词汇量不足、发音不标准、怕出错、缺乏语境等。
(2)教师访谈。目的是调查实验组教师对英语教学法的评价看法,尽管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在教学的宏观方面能纵观教学法的使用情况。访谈内容:交际法教学实验的效果及影响因素。访谈结果:交际法教学实验的效果: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多样,重视学生配合,学生学习积极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听说机会,实验班学生听说能力有明显提高,语言运用更灵活,学生自信心增强,对外语学习更感兴趣,自学能力也有提高。但由于内容多、语法词汇难点介绍少,学生觉得抓不到重点。影响因素:教师课前准备情况,包括教材处理、交际话题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计划;学生水平、学生个性差异及学生的学习习惯;班级人数及其它客观条件。
2 交际法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部制定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明确了高职英语教育的目标:经过英语教学,使学生较好的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为今后继续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目前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沿袭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模式。教学思想和理念没有更新,英语教学在整体规划、系统性方面欠佳。例如它不重视口语和听力训练,学生得不到充分的听说训练,口头交际能力欠佳等等,这些显然与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基本主张是背道而驰的。
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要走特色、实用、创新的道路。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口头及书面的信息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其综合文化素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教师应充当“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等多种角色,学生应从被动的听众转变成课堂的主体。教师应注重在教学过程中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际中学习使用英语。交际活动的展开可以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形成轻松、和谐的英语学习气氛。注重学生对教学情况的反映,整理反馈信息,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组织教学,协调教与学的关系。针对学生的基础、水平等个体差异,以及实际课堂的班级大小限制。英语教学中还可以尝试实行交际法与传统教学法结合运用,在实践教学中摸索一种行之有效的英语教学法。
3 总结
交际教学法实验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目标。交际课堂尽量模拟真实的语境,教学过程交际化。其教学形式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习变得积极主动,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总之,采用交际教学法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交际能力这一目标的有效方式,可以应用于高职院校外语教学实践。问题在于:交际法课堂效果受到师生水平、班级人数等客观因素的限制;另外,由于缺乏高职院校适用的交际法英语教材、配套大纲、考核依据的指导,交际法教学目前只能作为目前教法的有益补充。
综上所述,交际教学法应用于英语教学效果是积极的,在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是可行。基于交际教学法应用存在一些问题,现实情况下,应该在传统教学法的基础上引进交际法的一些先进理念、方式、方法等。这样能够扬长避短,解决不同教学法在运用中的问题,更好的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本文是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6)
参考文献
[1] 程同春. 交际法理论与实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3).
[2]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3] 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 金国芬.交际能力与交际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5(1).
[5] 李观仪.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可行乎?—高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英语教学法之我见[J].外语界,1989.
[6] 李瑛,吴长镛.交际法得失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8(11).
[7] 李予军.交际法研究在中国:问题及思考[J].外语界,2001(2).
[8] 张仪娜.交际教学法问题之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