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时间问题初探

2009-10-16 06:26周红兵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时间现代现代性

关键词:现代 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 审美现代性 时间

摘 要:通过对现代、现代性概念的词源考察,分析了蕴含在其中的时间意识,对启蒙现代性、审美现代性的产生及类型的考察,分析了存在于两者之间与生俱来的悖论,指出产生这种悖论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了一些现代、后现代之间存在的时间概念。

一、词源及起源

现代性是一个纷繁复杂的问题,几乎当代每一个有影响的理论家都对此问题有着自己的见解,这也导致了“现代性”这个问题内涵的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与“现代性”这个词相关的还有一些其他词语,如现代、现代化、现代主义等也都有各自独立的概念系统,这也在某种程度上给理解“现代性”这个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要“讨论现代性这个简单却又无比令人困惑的问题的最好起点,仍然是这个术语的词源”①。根据卡林内斯库的考察,“现代”一词是和基督教联系在一起的。由于古典拉丁思维对历时关系不感兴趣,中世纪之前的拉丁语无需“现代 / 古代”这种对立,只有“古典”一词,“古典”的反义词是“粗俗”,而不是“新”或“最近”。“现代”一词产生于基督教的中世纪,根据柯蒂乌斯的考证,全欧洲广泛使用“现代”一词应始于5世纪后期。“这个词被用来描述任何同现时(包括最近的过去和即至的将来)有关明确关系的事物。”②兼做名词和形容词的“modernus”(现代)是在中世纪根据“modo”(意思是“最近、刚才”)一词创造出来的,就像“hodiernus”来源于“hodie”(“今天”)一样。根据《拉丁语言宝库》,“现代”指的是“在我们时代的,新的,当前的……”它的主要反义词就像同一部词典所开列的,是“古的,老的,旧的……”③由现代一词的词源考察我们可以明确,“尽管现代性的概念几乎是自动联系着世俗主义,其主要的构成要素却只是对不可重复性时间的一种感觉”④。

从卡林内斯库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现代”一词是一个时间性的概念,它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的契机,而是历史的走到那个阶段的一个必然。我们知道,如果要对欧洲发展史做一个阶段划分的话,无论采取何种划分方法,从纵向历时的角度来看,文艺复兴都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分期。经历了黑暗的神学统治的中世纪之后,文艺复兴试图以“人文主义”重振黄金时代的雄风,开辟新兴资本主义发展的坦途平川,而在神学统治的中世纪,是不存在线性的时间概念的。如同世界上其他任何一种宗教一样,基督教统治的欧洲只有一种时间观念,就是循环论的时间观,“时间本质上是按照神学思想来理解的,它被看作人类生命短暂性的证明,是对于死亡和死后生活的一种永恒提示”⑤,世俗的所有一切都完全在上帝的掌控之中,人类无法逃出尘世和天堂的轮回,而“现代”概念的出现却打破了这一占据欧洲统治地位的循环时间观,以线性不可逆性时间观确立了现代人的自我观念,这也宣告了古代胜于现代观念的破产和现代胜于古代观念的产生和逐渐确立,可以说,“现代”这个概念的出现正体现了现代与传统的一种决裂的态度。这也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要是我们知道自身时代的力量并有意尝试和运用它,较之古代,我们肯定可以期望从中获得更多,因为我们的时代是世界的一个更进步的时代,它储备和保存着无数的实验与观察。”⑥

哈贝马斯是从对黑格尔对现代的理解开始自己对现代性的思考的,他对现代的确认与卡林内斯库也基本一致。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一书中,他首先是从黑格尔对现代的理解开始自己的阐述的。因为“黑格尔是第一位清楚地阐释现代概念的哲学家”⑦,哈贝马斯认为现代从历史时间上来说始于1800年之前的那三个世纪,“1500年前后发生的三件大事,即新大陆的发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则构成了现代与中世纪之间的时代分水岭。”⑧另外,在具体分析现代特征时,哈贝马斯还认为:

同“当下”一样,诸如革命、进步、解放、发展、危机以及时代精神等,也都是一些动态的概念:这些概念或是在18世纪随着“现代”或“新的时代”等说法一起出现的,或是被注入了新的涵义,而这些语义迄今一直有效。另外,这些概念后来也成了黑格尔哲学的关键术语,并从概念史角度来把握随着西方文化的现代历史意识而出现的问题,即现代不能或不愿再从其他时代样本那里借用其发展趋向的准则,而必须自力更生,自己替自己制定规范。⑨

从这段话里,我们可以读出,在哈氏所说的现代与过去时代的比较当中,现代也是一个历史时间概念,“新”也是现代的一个明显特征,可以说现代是在和过去的比较中逐渐独立出来的,与过去相比,现代的一切规范都应当重新界定,新的时代不再是在黑暗中徘徊的中世纪了,理性已经把人类从神学的蒙蔽中解放出来,科学赋予人们以理性知识,让人类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神、上帝之外,还有人自己,人类第一次重新发现和认识了自我,美洲大陆的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中的伟大的艺术成果,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这一切都使人类信心迅速增长,主体性的力量得到张扬,理性的规范从此确立,人类从此要告别神学统治的时代,来到人类自己管理自己的“新”时代,这就是现代。在这种情况下,法国象征派诗人兰波用充满决绝的语言:“必须是绝对地现代!”⑩吹响了向过去时代告别的号角。

二、悖论与类型

如果按照上述分析,现代性在其发展进程中应当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的,但实际上,现代性问题不仅在今天遭遇到了激烈的争论,即使是在其产生之初,也伴随着众声喧哗的鼓噪声,多种意见杂陈其中。在现代性历程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悖论:“现代性反对现代性”{11}。

前面通过卡林内斯库的考察,我们已经明确了“现代”一词的词源。这里,我们同样借用卡林内斯库的成果,考察一下“现代性”一词的变迁。“现代性”一词从17世纪就在英国流传了,但在法国,大概在19世纪中期才刚刚出现。这个词在夏多布里昂、波德莱尔等人那里得到了使用。但是在早期的一些用法中,现代性却用来指日常“现代生活”的平淡和乏味的,是用作一个贬义词语的。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词语的内涵也逐渐丰富和饱满起来。

我们想要进一步弄清楚现代性,首先可以对现代性作一个类型的划分,通过梳理现代性的不同类型,分析每种类型的不同特征和发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性。现代性一般又可以从历时和共时两个维度进行划分。

第一种方法是所谓的历时方法,即把现代性视为一个有前后不同阶段并显出不同特征的历史过程。第二种方法则是共时方法,即在逻辑的层面上来分析现代性的内在矛盾和张力。从前一种历史(历时)的方法出发,我们把现代性区分为前期现代性和后期现代性;从逻辑的方法出发,我们把现代性区分为社会现代化(性)和文化的现代性。……前期现代性也可以不那么严格地界定为启蒙的现代性。{12}

其实这里所说的从逻辑上划分的社会现代化(性)和文化的现代性,也就是卡林内斯库所说的作为阶段的资产阶级的现代性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现在通行的说法即是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进步的学说,相信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可能性,对时间的关切,对理性的崇拜,在抽象人文主义框架中得到界定的自由理想,还有实用主义和崇拜行动与成功的定向,这一切都构成了启蒙现代性的主要内容;而厌恶中产阶级的价值标准,并通过极其多样的手段来表达这种厌恶,从反叛、无政府、天启主义直到自我解放等构成了审美现代性。

无论是对现代性两种类型的哪种说法,其实我们都可以归纳出,现代性其实是包括两个层面的:从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层面讲,指的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科层管理结构等;从哲学、文化的层面讲,体现了现代社会的朝代精神和价值观念,比如理性、进步、个人主义等{13}。第一个层面对应于启蒙现代性,第二个层面对应的是审美现代性。

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可以说本是同根生的同生同源关系,便是自19世纪前半期某个时刻,在作为西方文明史一个阶段的现代性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无法弥合的分裂,从此以后,这两种现代性之间一直充满不可化解的敌意,审美现代性以自己的激进的反资产阶级态度,表明文化现代性的是它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公开拒斥,以及它强烈的否定激情。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现代性自其出生那刻起的悖论。

所谓的“现代性反对现代性”,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审美现代性反对启蒙现代性。{14}那么,这里就又出

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为什么审美现代性要反对启蒙现代性呢?

我们知道,传统与现代的区别是全方位的,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价值观等各方面。传统社会与农业社会相关,相对处于稳定状态,在西方还意味着神权统治;现代社会与工业社会相关,相对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它的最大特点就是求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在经济上将资本原则普遍化,在政治上将中世纪的神权统治拉下马来,建立自由民主博爱的世俗国家。在取代了宗教神学思想的理性的推动下,启蒙运动给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但与此同时,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新问题,甚至是一些灾难性、全球性的新问题。如:工具理性的泛滥,科学主义盛行,人文价值的失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之间的异化和疏离,生态失衡,军备竞争,等等,人越来越感觉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单面人”的人时代。关于现代性带来的巨大灾难,鲍曼在其著作《现代性与大屠杀》中令人信服地论证了现代性与大屠杀之间的关系。所有这些问题可以说正是伴随着启蒙理性和启蒙现代性的产生而产生和发展的,当作为现代性负面影响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大时,人们也就无法对其负面作用视而不见,现代性的负面作用也就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恐慌。作为审美的现代性就自觉承担了批判启蒙理性和启蒙现代性的历史任务,正如前面所说,审美现代性一开始就是作为启蒙现代性的反面而存在的,它在启蒙现代性面前力图保持一个批判者、清醒者和补充者的角色,正是审判现代性充当了启蒙现代性的他者。由此我们可以说,正是在现代性问题诞生伊始,两种现代性就相互纠缠互相缠绕同进共退,当然也同时存在着对各种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

三、现代与后现代

正是由于理性的片面发展,仅仅被当成了“工具理性”或“科技理性”,启蒙现代性包含着深刻的矛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工具理性的发展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危机,特别是技术崇拜和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最终造成对人的全面发展的漠视和偏离,造成社会进步中人与科技的本末倒置,严重困扰着人类的精神生活。人生的意义失落,人们把经济价值置于社会价值体系的顶端,人不再是作为全面发展的人,而仅仅是作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人存在。正是这些日益明显的现代性危机使思想家们开始对启蒙的现代性理性进行反思。哈贝马斯和利奥塔正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矛盾冲突中开始进行各自的现代性反思的,并成为两个不同阵营的领军人物。

哈贝马斯是现代性和理性的捍卫者,主张继续推进现代性的事业,“重建现代性”,而利奥塔则是后现代主义的始作俑者,坚决排斥以理性为根本特征的现代性,要“重写现代性”。哈贝马斯主要从他的交往理论出发,倡导共识概念,主张用共识来解决不同话语领域的纠纷,他认为在交往理性的基础上有可能描绘出裁决差异以达成共识的途径。而利奥塔则提出了著名的宏大叙事解体理论,他主张在建立“异质标准”的基础上,以“语言游戏规则”来建立多元理论话语的“语用学”,也借此反对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和共识的整体建构理想,并以追求悖谬、开发歧见、维护竞赛的“公正”宽容法则,争得人人文叙事话语的生存空间。{15}这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争鸣,引起了当代许多久负盛名的思想家们的参与,并掀起了层层波澜。关于现代或后现代,我们不论其他,只讲其中一点,就是其中包含的时间意识。

根据前面我们的分析已经清楚,现代也好,现代性也好,都始于一种时间意识,可以说正是这种现代的时间意识,让生活在其中的人们意识到自己和古代、过去、以往甚至是未来的不同,并在不断流逝的线性时间之流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认识到作为过去继承的现代人,完全有可能比古代人“更古代”{16},更有可能创造得更多更好,这当然把生活在神话和传说塑造的神和古人的阴影中现代人解放了再来,并以极大的热情和强烈的自信、旺盛的精力去积极开拓,不断进取,努力超越,并取得了很大成就。既然是一种时间意识,我们也就无法在其中找到一个截然分开的界点,以确立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是前现代,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是现代,然后再去确定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已经进入了我们所正的讨论的后现代了。这中间我们无法为“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找到一个界线分明的临界点。关于现代和后现代的区分,即使是利奥塔本人也承认:“无疑,后现代是属于现代的一个组成部分”,“要想成为现代作品,必须具有后现代性。因此,后现代主义并不是现代主义的末期,而是现代主义的初始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川流不息的。”{17}而对现代社会的人们来说,要想能够理解后现代,“我们非得根据未来(以后)(post)的先在(modo)的这一悖论,方可进入其隐奥空间。”{18}这不啻于在明确地暗示我们,要想去寻找一个确定的时间点无异于缘木求鱼,不得其终。现代和后现代其实并不存在一个截然分开的时间点,反而二者是相互交融互相渗透的,这就是存在于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时间意识。当然,回过头来说,后现代本身就是不确定性,寻找确定本身就是和其意旨相违背的。赫格在其《现代性理论》中讲到时间的时候说,“先和后是基本的历史范畴”,“亲历过的历史是生命中最大的福祉”{19},“当代的、后现代的男人和女人们决定生活在绝对的现在时”{20}。这句话可以作为我们对现代和后现代中存在的时间意识的最好注脚。

(责任编辑:赵红玉)

作者简介:周红兵,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文艺学专业2008级博士生,研究方向:西方文论。

①②③④⑤⑥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1页,第1页,第19页,第18页,第24页,第31页。

⑦⑧⑨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现代性的哲学话语》,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第6页,第8页。

⑩{11}{12} 周宪:《现代性的张力》,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第10页,第5页。

{13} 张有奎:《现代性的哲学批判——从马克思生存论角度的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8页。

{14} [美]马泰·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48页-第49页。

{15} 岛子:《〈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译后记》,见:[法]利奥塔著,岛子译:《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14页。

{16} 培根就曾利用了ancient一词既有“古代”也有“古老”的意思,故意造成了一种“我们才是古老的和较年老的”悖论。可参见《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一书第30页;另外,钱钟书先生在《读〈伊索寓言〉》中也讲到:“把整个历史来看,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先前是幼稚的,经过几千百年的长进,慢慢地到了现代。时代愈古,愈在前,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他积的阅历愈深,年龄愈多。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

{17}{18} [法]利奥塔著,岛子译:《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第207页,第210页。

{19}{20} [匈]阿格尼丝·赫格,李瑞华译:《现代性理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248页,253页。

猜你喜欢
时间现代现代性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重构现代性
时间消灭空间?
“时间”面前人人平等
现代教育技术在体育院校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现代烟草工业发展趋势及降焦减害技术应用研究
谈森林管理管理体制的创新
解放军,在“现代”与“后现代”之间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