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大学生导师制的教育理念

2009-10-14 05:02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09年17期
关键词:教育理念导师制创新思维

张 平

摘要:文章拟从教育理念出发,以教育思想作为实际操作的指导,对牛津大学大学生导师制的特点进行分析,澄清导师职责不明的困惑,并有助于建立健全导师制的运作机制,提升教育理念,发现新的内涵和意义。

关键词:导师制;教育理念;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45(2009)26-0194-02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以“世界上最为有效的教育关系”而备受世人赞誉。正如法国现代史教授马蒂亚斯·夏尔曼所说:“在牛津大学,我们不培养绵羊,而是培养具有负责精神的人。”这些人今后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能作出正确的选择。在长达六百多年的历程中变化发展,足以显示它的独特教学模式的重要地位。

在剑桥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世界著名院校也实行各具特色的大学生导师制[1-2]。在我国,浙江大学、北京大学等曾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过大学生导师制的尝试。今天,许多高校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大学生导师制的实践探索。

一、牛津大学导师制的特点及其蕴涵的教育理念

(一)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与其独特的学院制密不可分

在校学生必须在某个学院注册,同时又属于大学。大学负责提供所有的课堂教学和讲座,学院实行导师制,由导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本科期间的教育注重集体教学与导师辅导相结合,学生的学业发展与品格发展相结合[3]。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在实际当中是如何操作的呢?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导师摩尔(W.G. Moore) 1969年在《导师制及其未来》一书中写道:

个别指导是通过学生与导师每周一次的会面进行的……学生就每周的写作任务(weekly essay)进行口头报告,导师认真听取并立刻与学生展开讨论……通常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它的非正式性。个别指导通常在学院导师的房间进行,导师和学生在靠近壁炉的舒服的椅子上围坐在一起……[4]

至今,尽管不少导师仍然要求学生写短文并做口头报告,导师们如何安排个别辅导的内容确实存在很大的差异。富有创新精神的牛津导师会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采取一系列不同的方式与学生交流[5]。然而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导师相信学习是一个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达成。正如牛津学生所言“学生的充分投入是个别辅导顺利进行的前提”[5]。又如一位牛津导师所作的比喻,“个别辅导并不是航程本身,它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航线的手段”[6]。通过导师和学生之间积极的思想交流,如苏格拉底式的诘问、小群体的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而最好的导师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学术方面的独立。从20世纪初的行为学派到中期的认知学派,到当今的建构主义教育思想,反映了人们不断增加对学习的本质的认识。古老而又年轻的牛津导师制,通过个别辅导的方式,导师充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导,在学生主动投入的过程中,在思想火花不断碰撞时,真正的学习自然而然地展开了。

(二)牛津导师制的教学内容是德智实践并重的

学院导师负责督导学生的信仰世界,并监管学生的行为举止和日常开销。现今的导师职责已经随着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变化,然而,导师仍然认为教育应当在狭隘的教学意义上继续延伸。因此,导师会鼓励并同学生一起参与新的文化、政治或体育活动,向学生介绍就业渠道、成功的校友或是学生学习领域的前沿学者。学院理念的核心是学院是一个各种兴趣交融的社团。学院的职能在于发展学生的品格。正如牛津大学的导师教学由导师和学生一对一地进行[7]。牛津大学导师制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学生个体的智力水平和兴趣爱好。虽然这种一对一的导师教学在当今的牛津大学并不多见,更多的是两至四名学生一起上课,但是关注每个学生的论文,实现对学生有益的个别指导,仍是牛津导师关注的核心问题。

在牛津大学的导师制中,学生不是消极的消费者,而是积极的参与者。师生双方的协作和互动对于导师教学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导师教学过程的核心是师生对于学习观念不同理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共同思考同一个问题,双方的合作能使他们获得独自无法获得的成果。

综上所述,牛津导师制的教育理念回答了一些非常重要却常常被人们视为当然的问题:大学应当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教育应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标,通过保持师生的直接交流建立良好关系,促进学生各种优良品质的形成,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导师制实践中主要问题的澄清

大学生导师制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我国曾在1910年后开始试行美国模式的学分制。1937年,英国学者林迈可受聘为燕京大学经济学导师,创办了牛津大学式的导师制,几乎在同一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的领导下首开大学生导师制之先河。随后,国内其他高校也相继仿效。然而与牛津大学导师制想必有显著的差异。可在基本的教育思想方面,却有着共同点。就教育目标而言,按潘懋元先生的表述即是,“社会主义教育,必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或者说社会主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把它用在高等教育领域,则可以表述为,“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必须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培养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优化,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8]。这与牛津大学的“全人(the whole person)教育”是一致的。牛津导师制教育以学生品格发展为重,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作真人”的思想十分吻合。西方的教育理念对我们来讲并不新颖,我国古代的哲人先贤、近代的教育思想家可能已用更加精辟的语言加以表达和流传。但是,我们躬行实践的本领却差强人意,有时我们在不清楚主体思想的情况下偏行己路,更有时我们的理念本身会因为种种思潮和外界环境的冲击而混淆不清。根据所得材料的情况,现提出实践中困惑的问题和笔者的看法,与同行商榷。

(一)导师究竟导什么

德智并重的“全人”教育是牛津大学导师制的教育内容。在我国,教师既上堂讲课又担任导师,时间和精力是否允许?导师的工作是否有相应的机制保障?导师制是一种教学模式还是德育模式?有高校规定“导师应了解学生的志趣、性格、才能及家庭背景,指导学生选课,协助解决学生学业的困难,与学生每学期个别谈话至少两次……”不难发现,导师的工作其实没有实质性的教学内容。反观有些高校实行科研导师制,由导师在授课之余带领学生做科研项目,是非常好的探索。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导师制素质教育由导师以个别辅导方式开专业素质、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方面的课程,学生经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的学分,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9]。我国的大学生德育由“两课”教学承担,而通过导师与学生谈心的方式是否能有效地改善目前德育质量欠佳的状况?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漫长渐进的过程,通过讲课和谈心,在短期内都难以实现吸收和内化。相反,以一种文以载道、教以载道、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方式,能够自然地收到效果。因此,本科导师制要落到实处,应与课堂教学有效地加以结合,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目标,以教学辅导为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二)导师应该如何导

由于导师的职责不明,与学生的交流往往流于形式,导师和学生都觉得沟通是好事,可就是难以保证经常的师生沟通,更难建立真正和谐和具有建设性的个人关系。不论高校具体情况如何,无法保持师生直接交流的状况是导师制形同虚设的最显著的标志。再者,导师是否能够以建构主义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调动学生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性,并把握好辅导的力度和尺度?正如C. Meyers 所说:“教学生一种新的思维过程需要非常敏感地衡量,给学生适度的不平衡感是最好的。如果太多,会使学生感到负荷过重而无法继续前进,如果太少,则会出现大家都很开心却没有真正地学习的情况……”[10]。总之,导师制要行之有效,导师必须保持与学生的交流。在个别辅导的过程中,导师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难以起到的作用,激励学生实践,指引学生创新,促进学生感悟,伴随学生成长。

三、结论

与教育理念相一致,我们探讨了在导师制实践过程中应当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具体的教学科研内容为载体,以保持师生的直接交流为手段,让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优良的品格得到充分的发展。

牛津导师制至今仍然有一定的神秘色彩,任何高校都无法通过复制它的模式达到相同的效果。我国高校在实践的过程当中,也应当总结经验,提炼教育思想,发现新的内涵和意义,走出富有特色的导师制之路。

参考文献

[1]谷贤林.导师制 午后茶 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2003,(9).

[2]陈晓云,叶先宝.浅议大学生导师制的实施[J].高等理科教育,2002,(5).

[3]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2).

[4]W.G. Moore.The Tutorial System and its Future.Oxford: Pergamon Press, 1968.

[5]S. Shale.Tutorial Teaching, http://www.learning.ox.ac.uk/

iaul.

[6]A. Smith, Been there; Got the T-shirt.The perspective of a recent survivor of the tutorial system, In Palfreyman. D. (Ed.) The Oxford Tutorial: ‘Thanks, you taught me how to think, UK:Thanet Press Ltd., 2002.

[7]赵敏.从牛津大学的导师制看我国施行大学生导师制的必要性[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9).

[8]曾冬梅,黄国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略——从教育的内外部关系规律看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高校学生司网.

[9]高廉平.高校大学生导师制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1,(3).

[10]C. Meyers.Teaching 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 guide for faculty in all disciplines.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6.

猜你喜欢
教育理念导师制创新思维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形势下数据库原理的双语教学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德育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化工类学生试行成长导师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