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晓镜 程 诚 孙娇娇
摘要:学生的学习投入(school engagement)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心理融入,以及在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努力程度,或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程度。学生的学习投入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基本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试图对国外在此领域的相关研究作简要的介绍,并力图对影响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因素、测量学习投入的方法以及提高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措施作概略的说明。
关键词:学习投入 影响因素 测评方法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5-0210-03
学生的学习投入(school engagement)对我们来说或许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但国外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学习投入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及未来的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想对国外相关方面的研究作一简介,以期给有关的理论研究工作者和教育实际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
1 学习投入的定义及其相关的理论模型
学校无疑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和情感影响着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以至于影响到教育的成效,从而对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有的学生与学校员工和同学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对学校有着归属感(belong at school)[1]。但有的学生缺乏这种归属感,从而导致其远离学校(disaffected form school)[2][3],他们会越来越少地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对老师和同学持有一种消极的态度,并且在某些情况下,可能还会表现出一些破坏行为。在教育心理学中,学生对学校的这种态度和情感被定义为学生的学习投入(school engagement)。按照Skinner,Wellborn和Connell的观点[4],学生的学习投入是指在学校生活中,学生表现出来的行为、努力、坚持性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伴随着的积极情感。大部分人认为学生的学习投入是指学生对学校的心理融入以及在学习、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方面的努力程度,或者是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而努力学习的程度。Newmann和他的同事认为,在定义学生的学习投入这一概念的时候,应该强调学生为了获取知识、学习专业和掌握学术技能所做出的努力。
理解学习投入这一概念的另外一种方法,就是考虑它的决定因素。Newmann 等人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投入。第一个因素是学生胜任的需要(Need for competence)。即他们希望能够精通学业,并在学业上获得成功。第二个因素是希望成为学校成员的需要。即学生希望自己是学校中的一员,能够得到公平的对待,得到同伴和老师的帮助,并且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动机。第三个因素是在学生的观念中,学校与他们是相关联的。即他们能够在学校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这些学到的东西能够将来运用到工作中去。上述这些因素都能够使学生对学习更加积极地投入。
学习投入由三个方面组成,即行为(Behavior)、情感(affective)和认知(cognitive)这三个方面[5]。
行为投入反映的是学习的努力程度和学业表现[6]。学习投入的行为方面反映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的努力程度,以及他们为了完成老师和家长提出的基本要求所努力的程度,行为参与能够通过以下的角度来进行
测量,比如学校的出勤率,参与课堂学习的程度,所做的准备工作,在学业上的努力和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学习投入的行为方面与学业成就之间有着正向的关系。有研究发现,学生与家长和老师之间积极的关系,能够预测在行为方面的学习投入。当学生从老师和父母那里得到较高水平的支持和鼓励时,他们就会在学校中有较高的投入,并且会在课堂学习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努力。
情感投入是指学生在完成与学习相关的任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学生的情感投入就是学生与老师和学校的情感联系。既有害怕(fear)、焦虑(anxiety)、烦躁(boredom)等消极情感,也有学习的热情(enthusiasm)等积极的情感,积极的情感表明学生融入到学校环境中,他们感到被教师和同伴接受。情感投入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是学生感到他们是学校的一员,与教师和同学有积极的关系,老师关注他们,对他们进行教育,他们在学校里有着清楚的目标。
投入的认知维度[7]是指学生对自己、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感知和信念(如,自我效能感,学习动机,感知到老师及同伴的照顾,追求和期望),还包括在学习中认知策略的使用(cognitive strategy use)、集中注意(attention)、完成任务(mastery task)、对挑战性工作的喜爱(Preference for the challenging tasks)等[8]。
关于学习投入的理论模型,目前最为流行的就是Finn的参与-认同模型(Participation- Identification Model)和Connell等人的自我系统加工理论[9]。参与—认同模型关注的是积极的社会和情感经历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在参与—认同模型中,将学生的学业成就、12年义务教育(K-12)的成功完成及问题行为(滥用药物、青少年怀孕和反社会行为)的减少与“积极地参与学校和课堂上组织的活动,并且能够在情感上认同学校” 整合起来。该模型强调了两个基本的因素——参与和认同。参与因素是指与学习投入有密切联系的行为方面,涵盖了学生对学习活动(读、写、练习)、学校组织的其他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参与情况。积极参与被视为学业成功的保证。认同描述的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包括了两个重要成分——对学校的归属感(school belonging)和对学校生活在情感上的依恋(attachment)。认同感的产生能够使学生与学校结成同盟,认可学业价值,并认为学校对自己来讲是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参与和认同的密切结合,形成了良好的学校氛围,支持了学生的学习投入。自我系统加工理论认为,当学生从权威人物(老师和家长)那里接受到积极的支持和强化时,就能够增强其对学业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促使自己更好地投入到学校的学习中去。
2 学习投入对学校教育的影响作用
学生学习投入水平的高低与其学业成就和长期的健康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学习投入水平对学校教育效果的影响也是重大而深远的。
2.1 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
教育研究者、学校管理者和行政人员对学生的学习投入越来越感兴趣,学校改革者已经意识到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是提高学生学业成就的一个关键策略。
大量研究探讨了学习投入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大部分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学习投入对学生的学业成就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10]。许多研究表明:学习投入是学业成就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果学生未能投入或者对学校有敌意,就会导致低的学业成就。也有研究者认为,较低的学业成就会使学生远离学校,使其学习投入水平降低,也就是说二者是互为因果的关系。有一项研究表明,8年级学生情感投入和行为投入的水平与其语文测验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12、0.26,与其数学测验的相关系数分别是0.14、0.27;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与其测验成绩之间的相关程度会越来越高。到12年级的时候,学生的情感投入水平与其语文测验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20。在研究中发现,情感投入对学业成就所起的作用要大于以前的学业成就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所起的作用。对学校积极的态度本身就可以预测学生的学习成绩,因为积极的态度和信念能够让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而努力。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从学生个体和学校两个角度,通过图示描述了学生的学习投入与其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见图1)。
2.2 学习投入与问题行为
研究表明,学习投入水平的高低与滥用药物、未成年人怀孕及犯罪等问题行为有着密切相关[11]。高水平的学习投入意味着发生问题行为的机率低。美国的一项国家教育纵向研究(National Education Longitudinal Study),对8223名8年级的女生进行调查发现,学习投入的水平与延迟怀孕、辍学率、加入帮派组织、从事犯罪活动和药物滥用呈负相关。
另一方面,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会对学校有叛逆倾向,从而导致很低的学习投入水平。对产生过问题行为的学生进行长期的追踪研究发现,有近一半的学生当其成年后,会继续遇到心理或者社会上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地杜绝问题行为的产生,一旦产生后又如何恰当地解决,从而提高其学习投入水平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2.3 学习投入与辍学
国际教育组织的纵向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投入的高水平与延迟怀孕和较低的辍学率是相关的[12],而辍学是学习投入水平低的一个表现,也就是说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及其学习投入的水平会影响到他们是否能够完成学业。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最近的报告表明,16-24岁之间的学生最容易辍学,究其原因往往与问题行为有关,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也正是减少问题行为,从而降低辍学率的有效途径。
综上所述,学习投入水平关系着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未来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充分关注。
3 影响学习投入的因素
对学习投入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总体上可划分为情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情境因素和学生自身的因素都会降低或者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13]。情境因素是指一些社会性的因素,诸如家庭因素、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校环境、以及所在社区的特点等。个体因素指的是一些人口统计学特征(如性别、种族、家庭收入、父母的职业、社会经济地位),以及人格特征(如自我效能感、自主性、成就目标、逃避失败的倾向等)。有研究表明,女孩比男孩有较高的学习投入,社会经济地位高的学生投入水平要显著地高于社会经济地位低的学生。当教师对班级表现出较少的热情,并且给学生提供较少的课堂讨论和交流机会时,学生就会远离学校(disengaged from school)。相反,当学生感到与学校的联系是基于一种积极的师生关系时,教师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在学生渴望学习的时候能够提供真诚的帮助。这样,师生之间的积极关系就会成为学生与学校建立联系的重要基础,成为学生学习的首要动机。
如图2所示,学校生活中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因素主要是同伴团体因素、教学因素和学校因素,在此对上述三个因素作具体说明。
同伴团体的影响可以概括为3个主要方面:(1)社会情感。同伴关系的质量、社会胜任力和社会所要求的行为与个人的社会情感是密切相关的,最终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被同伴接受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进而间接影响学生对学校的兴趣水平。相反,那些不被同伴所接受的学生往往会经历消极的情感,而消极的情感会导致学生低水平的学习投入。(2)学业动机和追求成功的需要(academic motivation and success)。感知到的同伴支持和对学业成功的共同追求能够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3)同伴团体之间的友谊。密切的友谊关系也是学习成绩的一个有效预测指标。
与学习投入相关的教学情境包括:(1)班级集体(Classroom as a community)。班级的大小、班级的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深远的影响。(2)师生关系。它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所起的作用要大于同伴团体和社会所起的作用。Wentzel[14]通过研究发现,感知到来自教师的支持是一个独立的、正性的预测因素,能够预测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追求成就目标的努力程度,以及遵守学校规则和要求的自觉程度。(3)相互尊重(Mutual respect)。当教师鼓励学生在不相互攻击的基础上,以一种和谐的方式来相处时,就建立了相互尊重。相互尊重作为社会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水平和为完成学业而进行自我规划的水平。(4)合作学习。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而增进其对学校的归属感。
与学校情境相关的因素包括:(1)学校的客观环境。指学校的设施、学校教师的构成及学校的周边环境等。(2)学校的规章环境。学校制定的规则、对学生采取的奖惩措施以及学校的管理政策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同伴团体、教学情境和学校情境这三方面交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研究表明,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投入有重要的影响作用[15]。该研究考察了6个方面的课外活动时间对学生学习投入的影响,这6个方面分别为:(1)参与学校组织的活动的时间;(2)与同伴“结伴”玩耍的时间;(3)独处的时间(娱乐或者阅读);(4)与成年人在一起的时间;(5)参加宗教类活动的时间;(6)有偿活动的时间。结果表明,学生在课外经常参加有意义的、有组织的活动,可以对其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相反,经常与同龄人一起外出玩耍,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4 学习投入的测量
学习投入的测量通常采用调查和问卷的方法,信息主要来源于学生、教师和学校的记录。一般从如下五个维度着手调查[16]。
(1)学业成绩(academic performance)
用来测量学习投入对学业成绩的要求,包括的项目有询问学生的GPA (学业成绩平均点数)、成就测验分数、学习花费的时间、付出的努力程度、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等。信息来自于教师和学校记录及学生的自我报告。
(2)课堂行为(classroom behavior)
让教师和学生分别对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是否有破坏行为及其学习努力的程度做出评价,此外还从学校考勤记录中了解其出勤率的情况。
(3)课外参与(extracurricular involvement)
许多研究将课外参与作为预测学习投入的一个指标。这一资料的获得通常是通过与学生面谈,或者是让他们完成自我报告式的问卷来实现。主要是调查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数量和质量等情况。
(4)人际关系(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调查学生与教师及同伴之间的关系。与师生关系相关的项目有:喜欢教师的程度,向教师请教问题的主动性,教师是否关心、称许学生,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能够相互鼓励。与同伴关系相关的项目,包括学生是否感到自己与同伴是一起努力学习的,以及同伴是否认真地考虑自己的意见,并且自己的意见是否能够起到支持作用。
(5)学校生活(school community)
主要用来调查学生对学校和学校活动的总体感受。最常见的调查项目有“我喜欢学校”和“早晨我最向往的事情就是去上学”等。
在问卷方面,主要有学校心理感受测量问卷(Psychological Sense of School Measurement Scale,PSSM)和专门用来测量“学习投入”的问卷。前者被用来评定青少年的学校归属感, 而后者则是测量学习投入情况,包括诸如“我感到自己是学校的一部分”,“我们班上的学生一起努力来解决问题”等项目。还有一种方法是对“疏远的缺失”(lack of disengagement)的测量,在这种测量中,与测量“投入”的问卷相反,是让教师对学生表现的疏远行为和破坏行为做出评价,如“在去年,这个学生有多少次是因为有问题才引起你的注意”,“在课堂上不能够很好的配合我”等项目。此外,该问卷还调查学生的逃课率。
5 提高学生学习投入的措施
我们可以根据国外现有的研究,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提出一些建议。研究表明,对自身能力非常自信的学生更有可能获得好的分数,因此提高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就可以潜在地增加其学习投入的水平。一个可能的干预策略是增加强化的数量,也就是在学生做得较好时,要给予及时鼓励。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地寻找和发现学生的优点,增加强化的机会。教师对学生的支持尤其是一个重要的因素[17],教师支持是指教师倾听、鼓励和尊重学生。已有研究表明,教师的支持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呈显著正相关。
最近有报告发现,学校的类型和学校的组织结构能够预测学生的学习投入。研究表明,采用现代教学方式和现代管理理念的学校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投入水平。这类学校特别强调学生与教师在课业计划中加强合作,增加更多的课堂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和参与(engagement and involvement)。
学校的宏观政策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投入。在一项研究中,对进行重组的学校(重组措施包括班级规模的减小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减少)和没有进行重组 (传统的官僚主义)的学校进行比较时发现,进行了重组的学校比未进行重组的学校有较高的学习投入,即重组学校的学生会更好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更愿意完成学业。另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是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还是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学生,学校的重组和教育改革与学生在数学和其他理科上取得较好的成绩是密切相关的。最为显著的是,理科方面学业成绩的提高与充满竞争性和参与性的课堂教学氛围直接相关。学校改革强调的是为学生提供“以人为本”的学习环境,同时赋予教师更大的教学自主权。
总之,学习投入是一项关系着学生在学校中能否顺利完成学业并且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对学生个体未来的发展及社会问题的产生同样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希望能够籍此引起人们的关注。
注释
[1] Kirsten Caraway, Carolgnm Tucker. Self-efficacy, goal orientation, and fear of failure as predictors of school engagement in high school student.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3, 40.
[2] Finn J D. Withdrawing from school.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 1989, 59: 217-242.
[3] Jenkins. School delinquency and school commitment . Sociology of Education, 1995, 68: 221-239.
[4] Skinner E A, Belmont M J. Motivation in the classroom: Reciprocal effects of 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engagement across the school year.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93, 85: 571-581.
[5] Michael J F, Angela D W, Grace S J, Jenne S, Alicia S, Sandy P. Multiple contexts of school engagement: Moving toward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California School Psychologist, 2003, 99-115.
[6] Frank R A . Assessing the links between Emotional and behavior school engagement and academic outcomes among high school student . the Pennsylania State University, 2003, 1-136.
[7] Shane R J, Emilly C, Jnnifer L G. Toward an understanding of definition and Measures of School engagement and related terms. The California School Psychologist, 2003, 7-27.
[8] Student engagement at school :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participation. results from PISA2000, 2000, 18.
[9] Connel J P, Halpern-Felshsher B L, Clifford E, Crichlow W, &Usinger;, P. Hanging in there: Behavioiral , Psychologic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ffecting whether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stay in high school.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arch, 1995, 10: 41-63.
[10]Lee V E, Smith J B. Effects of school reconstructing on the achievement and engagement of middle –grade student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6: 164-187.
[11]Kirsten Caraway, Carolgnm Tucker. Self-efficacy, goal orientation, and fear of failure as predictors of school engagement in high school student.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2003, 40.
[12]Malwell S, Christenson A B, Cobb B J. Essential tools Increasing Rates of School Completion: Moving From Policy and Research to Practice Annual for Policymakers Administrators, and Educators. 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Human; Development, 2000, 84.
[13]Connel J P, Halpern-Felshsher B L, Clifford E, Crichlow W, &Usinger;, P. Hanging in there: Behavioiral , Psychological, and contextual factors affecting whether African American adolescents stay in high school. Journal of Adolescent Research, 1995, 10: 41-63.
[14]Michael J F, Angela D W, Grace S J, Jenne S, et al. Multiple Contexts of school engagement : Moving Toward a unifying Framework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Practice. The California School Psychologist, 2003, 8: 99-113.
[15]Will M J, Saundra M N. How student invest their time out of school -effects on School engagement, perception of Life Chances and Achievement, 1999, 1-36.
[16]Student engagement at school : A sense of belonging and participation. results from PISA2000, 2000, 18.
[17]Ann B B, Gary L B. Teacher Support and the School Engagement of Latino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at Risk of School Failure Child and Adolescent. Social Work Journal, 2004, 21: 4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