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崎骏作品中的人情美

2009-10-14 08:20姚爱娟
文学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龙猫宫崎骏人情

姚爱娟

宫崎骏是日本最著名的动漫大师。他的作品,多是天马行空之作,但含有深远的寓意,这份寓意,其实都是源自于他对现实的不满。宫崎骏曾表示,东京到处都是拜金主义者,人们根本不肯放弃“金钱万能”的观念。为此,他“希望能够再次藉着更具深度的作品,拯救人类堕落的灵魂。”所以,他的每一部作品,题材虽然不同,但却将人性、梦想、环保等理念融合其中,令人反思。

宫崎骏的动漫作品已经被世人广为赞誉,中国的动漫爱好者对他的动漫作品也是情有独钟。因为他的作品中有着很多人文的因素,更有着浓浓的人情之美,这正好与中国观众的审美倾向和审美价值相吻合。

人情,就是人的感情,亦即人之常情。而人情美,就是人在亲情、友情、爱情、手足之情等人之常情里所体现的心灵之美。官崎骏的作品中,关乎人情的俯拾皆是,大致在三个方面让我们有深刻的感受:

一、虚幻世界里人情的力量

宫崎骏的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描述虚幻世界里的喜怒哀乐,故事里的斗争也好,努力也罢,总是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而产生这些效果的,大概应该是剧中强烈的人情味儿。这强烈的人情味儿,在剧中基本表现为一种特别强大的力量,这股力量能让孩子实现自己的愿望(《小魔女限时专送》),能使战争双方面对大自然的惩罚而最终选择和平(《魔法公主》),更能使一家人由迷失回到温馨的现实生活(《千与千寻》)

拿《千与千寻》(2001年)来说,这是一部典型的体现亲情战胜邪恶的巨大力量的的作品。任性娇气的小女孩千寻和父母不小心迷失在欲望之都——汤婆婆操绷的鬼神世界。父母因为禁不住食物的诱惑而变成了猪,千寻的名字也被汤婆婆偷走,她变成了游离在世界之外,没有来由的“千”。于是“千”在这个怪诞的世界里,不仅要寻回本来的“千寻”,还要拯救父母。

在种种磨难中,“千”学会了忍耐:毫无怨言地做着汤婆婆安排的苦工;学会了尊敬:帮肮脏的罗神洗去身上污垢;学会了善待常人:让无根漂泊的无脸人有一个躲避风雨的所在;明白了要有诚实的品德:帮白先生归还了他偷来的宝物;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爱:为白先生找回失落已久的名字,并与他产生深厚的友爱;实现了自己的诺言:让父母重新变成人。

这是一部用想象温暖现实的作品。可以说,在这个故事中,宫崎骏以东方固有的美德完成了一次奇异的成长礼。每一个人都无法避免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亲情的力量让原来娇弱的小女孩克服了一系列让人匪夷所思的困难;在人与自然的对决中,人情的力量也让疲惫的我们回到了现实世界里。或许,宫崎骏是要用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在对世界的怀疑;而与以前仅仅是在怀疑中表达一种人与自然对立着的情绪不同,他这次想说的是:如果每个人都是“千”,每个人都能借着人情的力量,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人与自然就浑然一体了。

《千与千寻》写善恶交错社会里的生存,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千寻回到人类社会,并不是彻底打败了恶势力,而是她自己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可以说,这就是人情的力量,非人情无法达到的力量。

二、残酷现实中人情的温暖

在宫崎骏的作品中,直接表现现实生活的并不多。或许是现实生活太平淡无奇,或许是现实生活比较难以表现,也或许是现实生活太过令人失望。但是,一旦有,宫崎骏就绝对不会粉饰太平,他就要表现生活的无奈、失落、绝望,甚至是残酷。但无论如何,他都要让自己的作品充满人性的光辉,充满人情的温暖。

《萤火挽歌》(1988年)可能算不上是宫崎骏的代表作,但却是他为数不多的直接表现社会现实的佳品。14岁的清太是一个日本海军军官的孩子。战火燃烧,父亲奔赴战场,清太在家中就担负起一个男人应该承担的责任。空袭开始了,他们不得不和其他的居民一起搬到防空洞去居住。不久。母亲在空袭中被炸死,婶婶很快就设计把清太兄妹赶出家门。清太带着妹妹搬到一个废弃的山脚的防空洞中相依为命,但饥饿和疾病却困绕他们。为了让妹妹不再饿肚子,清太宁可趁飞机轰炸的时候去偷。然而,年幼的妹妹没能逃过饥饿和疾病的双重折磨,悲惨死去;没多久,清太也在忍受着失去亲人的悲痛以及饥饿和寒冷的多重折磨之后死去。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影片一开始就定下了一个悲剧的基调,让人看到一个非常残酷的现实。但是,残酷的只是社会;人情的体贴却在战火中闪烁着一点光亮,让人感受到一阵阵带泪的辛酸的温暖:影片中,父亲虽是以照片和回忆的形式出现,但他爱着他的家庭,也被家庭所爱,他留给家庭的是骄傲和思念。影片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清太和妹妹的感情,装糖果的小铁盒子、兄妹俩在夜晚的奔跑和漫天飞舞的萤火虫都营造出了一种幸福的氛围;每当他为妹妹找到一些吃的东西,他都会无比的兴奋。再有,清太偷东西被人捉住,被毒打之后扭送到警察局,警察很体谅清太的处境,把他释放了。

这部作品,砸伤了人性脆弱的一面。恬淡与残酷相间,冷漠与温情并存。虽然,无情的战争已经让亲情疏远,物质的贫乏更使得人们彼此冷漠;但人心深处的某些东西却不会被战火烧掉,反而会绽放出更为温暖的光亮。即便是死,人还能有那么一点温暖的回忆,让人感到那是去和早他而去亲人团聚。这仅有的一点点温暖,在那种环境中显得是那样的弥足珍贵,令人唏嘘。

三、现实与梦想之间人情的光彩

每一个人都不可能永远生活在梦想之中,毕竟现实才是自己赖以生活的场所;也没有一个人可以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因为人需要依靠梦想来支撑自己的信念。然而,无论是现实还是梦想,人们不能缺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不能缺少人和自然之间的融洽与和谐。这实际就是宫崎骏作品中另一个表现人情之美的出发点。

《龙猫》(1988年)就是这类作品中的上品。和爸爸一起搬到乡下的两姐妹,在家旁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只有好孩子才能看见的小精灵TOTORO(中译“多多罗”)。她们和TOTORO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其间也发生了很多不可思议而有趣的故事。一天,妹妹梅和姐姐月吵了架之后,便独自出走去找自己生病住院的妈妈,途中却迷了路。姐姐四处寻找无果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于TO-TORO。善良而温和的TOTORO唤来龙猫电车,载着姐姐找到了迷路的妹妹,乘着龙猫电车,妹妹把亲手摘的玉米送给了妈妈,祝她早日康复。

这部作品有两条充满人情之美的线索,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穿梭在现实与梦想之间,感受现实的温暖,看着梦想在闪光。

一条是现实生活中的:梅姐妹与父母一家人之间深厚的感情。完美的家庭是要有兄弟姐妹的,相信每一个看过《龙猫》的70年代生人一定会对那种单纯深切的姐妹深情感到无比亲切。每次看到这部电影,总是回想起童年里总也甩不掉的远远跟在身后哭着跑的弟弟妹妹们,梅在那一刻成为每一个观众自家的妹妹,所以每个人都在那一刻焦急的寻找着走失的梅。

还有一条是梦想中的:梅姐妹与TOTORO的相识、相知和相亲。在宁静的乡间夜晚,一切都是淡淡的、自然的。梅姐妹种下了代表她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梦想的橡树种子,在TOTORO的帮助下,种子都发芽了,让人看到了她们梦想成真的希望。在这个故事中,龙猫没有一句台词,甚至没有出现过几场,却成为我们永远的至爱,当然还有那个闪电一般迅速、软卧一样舒服的龙猫巴士。

龙猫,是每个人都梦想有的邻居。《龙猫》这部影片充满了童话色彩和亲情的温馨,把观众从清淡的现实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也让我们看到了梦想中的美丽人情,她很暖人,她更在闪光。TOTORO可以说是宫崎骏先生笔下最成功的角色了,它已经成为宫崎骏吉卜力工作室的代言形象,吉卜力工作室的每一部作品都有一个TOTORO的LOGO画面,这也说明了TOTORO这个形象的成功。

人情美,并不是简单的人的情感的美,它还是实践主体——人的生活的灿烂多姿的美,其表现在人与人的深厚交往,表现在个人对集体、个人对祖国的赤子之情,更表现为人与自然的融洽相处。

从这个意义上说,宫崎骏的作品可以说是充分达到了表现人情之美的目标。《千与千寻》获得了柏林影展的金熊奖,成为当年奥斯卡最佳动画奖得主。可是,在颁奖典礼上,他缺席了。宫崎骏当时的理由是埋首新作《魔法城堡》;但事后他通过监制表示,他为美伊战事令不少无辜市民受伤而感到非常忧心和苦恼,故无法因获奖而高兴。

宫崎骏这份心情,正好可以用著名美学家黑格尔说过的一名话进行注解:“一切美只有从心灵里产生才真正是美的。”让我们为他作品中的人情之美喝彩!

猜你喜欢
龙猫宫崎骏人情
龙猫
倍er好用
嘿,我就是圆滚滚
欠人情
假如我有一只龙猫
宫崎骏动漫
人情
人情练达即文章
可爱的龙猫
日媒曝宫崎骏因罹患心脏病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