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语文课堂吸引学生

2009-10-14 08:20陈会玲
文学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身体语言手段创设

李 娜 陈会玲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要有效地学习,不仅要有适当的知识准备,而且必须具有对知识主动加工的心理倾向;同时,教师的“教”也是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外部因素。因此,如何通过教师的“教”来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问题。下面就“吸引”这一问题简述我的一些看法。

一、教师要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也是教师最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学语言这一“手段”是任何其它手段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学语言也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的手段。

1.教学语言要人情入境。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的教学语言如能做到:激动时高昂、激越,悲伤时低沉、凄怜,快乐时活泼、生动,愤怒时怒发冲冠,则一定能激起学生同样的情感,使他们的情感不由自主地移人相关的对象上。这实际上就是使用了心理学上的“移情”原理。

2.教学语言要诙谐幽默。古人言“亲其师,信其道”。我们的广大教师往往是多了一份拘谨,少了一些潇洒;多了一些威严,少了一些亲切;多了一些庄重,少了一些幽默。学生和老师之间有了一段太远的距离感。其实,几句适时而又恰当的幽默诙谐的语言,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教师要运用合理得体的身体语言

从教学心理学角度说,合理得体地运用身体语言,是正确地采用了“暗示”原理,用好它就能较好地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1.要注意面部表情。教师进了课堂,要努力做到微笑中显热情,严肃中显关爱,给学生以轻松、愉快、机敏、富有朝气的感觉。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老师传递的信息才易为学生接收,学生才能较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当然,表情要受课文内容的制约,基调低沉的课文,教师自然就不应该有微笑了。

2.要注意姿势和动作。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讲出重点处加深语气且伴之轻敲桌子,高昂激越处伴之于振臂、昂首的姿态,轻松愉快处伴之于活泼的眼神和微晃的身体……就一定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当然,教师的姿势和动作要尽量贴切、自然,不要过于夸张,以免给人装腔作势之感。

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起作用。而创设良好的活动情境,正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1.通过恰当的提问来引发学生研究兴趣,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创设“问题情境”,要依循学生认知水平,层层设疑,环环紧扣,以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学生多多思考,并使学生保持高涨的情绪投入学习。如讲《祝福》时,诸如“祥林嫂是怎么死的?她好吃懒做、体弱多病吗?”“为什么勤劳能干、身体强壮的祥林嫂会穷死、饿死、冻死呢?”一连串的问题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要解决问题就必须研究教材。

2.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在课堂上常常会有学生有些奇思妙想,在非恶意情况下都应给予肯定。这样一来就能让学生感到在课堂上能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没有过多的约束,形成了这样一个氛围,再难的问题他们都愿意去自主的找答案了。

3.合作竞争,激发好胜心。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中信息交流只有“师——生”这一渠道。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学会合作”是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因此,如何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增加些“生——生”交流这一渠道,让他们在合作中学习,培养与他人共同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我们不容回避的课题。这其中,进行学习小组间的互相竞争,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无疑能吸引学生积极学习。

四、教师要丰富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

多种感官共同参与比单纯听或看接受信息的量要大,效益要高,同时也更能培养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现代教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也给我们带来了这一可能。我们可以通过录像、多媒体课件等方式来丰富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化单调为多彩,化封闭为开放。如此,就可能吸引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猜你喜欢
身体语言手段创设
创设未来
身体语言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战争允许一切手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身体语言对中学生的影响研究
The Applic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English Teaching
最不受欢迎的手势语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
临机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