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丰保 韩贤文 赵荣华
中图分类号:S852.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09)07-0017-01
1 猪场免疫的目的
猪场免疫目的:一是控制或净化猪场内危害大的病原微生物(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二是产生或加强猪群对外界流行疾病的抗体。
2 制定免疫程序
2.1后备猪免疫程序
在配种前免疫,可产生一些主要预防疾病的抗体,减少繁殖方面疫病的发生。主要免疫疾病有蓝耳病、伪狂犬、细小病毒病、猪瘟、乙脑和口蹄疫等。一是在配种前35d,进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肌肉注射。二是在配种前30d,用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肌肉注射。三是在配种前15d(4、5月份),用乙型脑炎弱毒疫苗接种1次。四是在配种前7d,用蓝耳病、猪细小病毒、伪狂犬疫苗免疫,首免皮下或肌肉注射2mL/头,间隔20d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2.2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一般在怀孕后期接种常见病(非繁殖性疫病)疫苗,可以提高初乳中的抗体,使乳猪在哺乳期不易发病。一是临产前15~20d和40~42d分别用仔猪大肠杆菌苗(K88、K99、987P)免疫接种1次。疫情严重地区,产前7~10d加强免疫1次。二是产前35d、15d进行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免疫接种(2mL/头)。三是产前30d和15d分别用猪链球菌病、水肿病、病毒性肠炎、出血性肠炎灭活菌苗,各免疫接种1次。四是用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疫苗分娩前5~6周肌注2mL/头和分娩前1周肌注2mL/头,免疫期为1年。
2.3空怀母猪免疫程序
繁殖性疫病的疫苗应避免在怀孕期使用,以免引起严重后果。主要包括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细小病毒病。
2.4公猪免疫程序
一是每年春秋两季免疫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猪口蹄疫、猪喘气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胃肠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二是每年4~5月注射1次乙型脑炎疫苗,皮下或肌肉注射。三是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等疫苗,种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月首免2mL/头,皮下或肌肉注射,间隔20d加强免疫1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1次。
2.5仔猪和育肥猪免疫程序
主要免疫场内外常见病疫苗,加强常见病的抗体。一是猪瘟超前免疫:吃初乳之前立即用猪瘟兔化弱毒苗接种4头份/头,免疫2h后方可哺乳(适用于发生过猪瘟的猪场或猪瘟高发期)。仔猪可于生后21~30日龄和60日龄左右,各注射1次,4头份/头,皮下或肌肉注射。二是仔猪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活疫苗于乳猪出生后2~4d注射,每头仔猪用量为母猪注射量的1/4,用注射器或滴管注入口腔。三是猪蓝耳病、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等疫苗于仔猪出生后20日龄皮下或肌肉注射,1mL/头。四是链球菌疫苗于仔猪出生后20~30日龄注射1mL/头。五是猪丹毒、猪肺疫疫苗于60日龄注射,1头份/头。六是仔猪副伤寒疫苗于仔猪生后30日龄、60日龄各免疫1次,2头份/头,肌注或口服。七是猪口蹄疫疫苗于60日龄时免疫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3 疫苗使用和保存注意事项
(1)同类型活苗或弱毒疫苗,不可以同时接种。如猪瘟和猪蓝耳病弱毒苗,链球菌活苗和副猪嗜血杆菌活苗等,原因是活苗之间可能互相干扰,降低抗体的产生。病猪、弱猪不宜接种。疾病潜伏期或隐形感染时,不要接种疫苗特别是活苗。非同类型的苗,可以同时免疫,一边打针。如猪瘟和链球菌,免疫时,可以加一针转移因子,加快抗体的产生,特别是在紧急接种时。
(2)不同的疫苗保存的环境也不一样,所以必须按说明书来操作。
疫苗在配制后,最好在2h内用完,尽量减少光照,在放疫苗的箱子里放冰块,用纸壳隔开。
上述使用的疫苗,根据猪场的情况来加减使用,可随机改变免疫程序,保护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