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九辩》的情感母题与柳永羁旅词的诗化

2009-10-13 09:11安友广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宋玉诗化柳永

安友广

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柳永羁旅词的情感内涵与宋玉的《九辨》之间的渊源关系。本文认为柳永的部分以秋为背景的羁旅词,抒写羁旅生涯的苦闷抑郁、怀才不遇之感,多与《九辨》所奠定的“秋士易感”、“贫士不遇”等情感内涵一脉相承。

关键词:宋玉;《九辩》;情感母题;柳永;羁旅词;诗化

柳永的羁旅词多以秋天为背景,抒写其羁旅行役生涯的内心感受,人或视之“羁旅悲秋词”或“悲秋词”。而从中国文学主题史看,“悲秋”的母题或主题原型是由战国时代的诗人宋玉在《九辩》中奠定的。

宋玉及其作品对柳永的影响是很深刻的,而在中国文学史上,就个人身世经历与文学成就而言,柳永和宋玉又最为相似。柳词中出现过屈原、潘岳、曹植、谢惠连、宋玉等作家的名字,其中宋玉的形象及其典故、语汇最多,远超其他作家,以下试举几例: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玉蝴蝶》)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戚氏》)

甚聒得,人心欲碎。更休道,宋玉多悲。(《雪梅香》其四)

以上词所举诸例,均来自宋玉的几部主要作品,如《九辩》、《神女赋》等。值得注意的是,“悲秋”的宋玉意象与典故只出现在羁旅词中,而其他非羁旅题材的词中出现的却是“多才多艺,风流多情”的宋玉意象及有关典故。

唐五代乃至宋代词人引用、化用前代诗句典故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仅此似乎并不能说明柳永对宋玉及其作品的向慕有多深。然而,在柳永同时代或晚唐五代词人作品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首留下了称引宋玉意象及其作品的语汇、典故的痕迹,不仅在数量上不如柳永,而且对宋玉的作品之称引、化用的重点也与柳永羁旅词有重大差别,如:

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温庭筠《玉蝴蝶》)

画屏重叠巫阳翠,楚神尚有行云意。(牛峤《菩萨蛮》其四)

朝朝暮暮楚江边,几度降神仙。(毛文锡《巫山一段云》)

从这些词作称引的重点来看,除了温庭筠的《玉蝴蝶》以外,其余全是“多才多艺、风流多情”的宋玉形象。而且温庭筠的《玉蝴蝶》虽然用了“摇落使人悲,断肠谁得知”这种源自《九辩》的悲秋语句,但置于全词,却一点也看不出《九辩》特有的“秋士不遇”之感,而是将它用于抒写男女离别时的痛苦相思之情。

因此,柳永羁旅词对宋玉及其作品的关注是“空前”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悲秋”的宋玉意象与典故只出现在柳永的羁旅词中,而“多才多艺,风流多情”的宋玉意象与有关典故只出现在其非羁旅词中,这种倾向性非常明显。无疑,柳永羁旅词对宋玉的执着之焦点是悲秋的宋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的训诂意义往往指愁或悲【1】。而“悲秋”的基本母题主要是由宋玉的《九辩》所奠定。同时,柳永羁旅词中多次出现“宋玉”这一千古悲秋之祖的文人意象,可见,词人对悲秋这一传统诗歌母题的继承主要是通过宋玉这个意象及其《九辩》为中介。柳永对宋玉的称引比起同时代及前代词人,无疑要执着得多,这在当时的文坛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现象。柳永的这种执着显然是在清晰而有力地告诉读者,其羁旅词中所要传达的是这样的情感内涵:即由宋玉的《九辨》所奠定的“羁旅悲秋”的题材及其所抒发的“秋士不遇”与“岁时易逝”的特定情感。

从中国诗歌接受史角度看,《九辩》也许不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羁旅诗,但《九辩》首章悲叹“贫士失职”的一节,实际上可视为中国古代贫士诗的滥觞,同时也成为后世咏叹“贫士不遇”情感的“贫士诗”的原型母题:

怆恍懭悢兮,去故而就新;

坎廪兮,贫士失职而志不平;

廓落兮,羁旅而无友生,

惆怅兮,而私自怜。

这几行诗句可谓全诗之“灵魂”。它曾引起封建时代很多失意知识分子的共鸣。杜甫《咏怀古迹》云:“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是吾师。”宋玉这位起于贫寒、终生处于困顿之中的贫士相传遭奸臣景差谗言,不为楚王所重,仅为陪笑的小臣【2】,难怪他会发出“贫士失职”、“贤士失职”之不平呐喊。从《九辩》的行文看,其所写者显系一次“失职”(被贬)之后的艰难的孤身长途跋涉(羁旅)。由于宋玉的《九辩》把中国古代失意文人的怀才不遇感抒发得极为深刻,所以赢得了历代失意文人或贫士们的认同,并逐渐地形成悲秋文学的传统,而这种传统在羁旅诗中又表现得较为突出。

这种“悲秋”型的特殊情感在《戚氏》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注解。

它是柳永“羁旅悲秋”词的代表作,也是在情感内涵上把过去只有在诗歌、辞赋中表现的贫士“怀才不遇”感抒写得最为深刻的一首杰作。对照《九辩》和《戚氏》,读者不难觉察到二者在“贫士失职”而怀才不遇的情感内涵上是非常相似的。这种情感是贯穿其相当数量悲秋型羁旅词的情感主流。可以说柳永以秋天意象为背景的相当数量羁旅词中所蕴含的情感内涵显然深受《九辩》的深刻影响,而对这种影响追根溯源的结果,当归因于柳永在其独特的人生遭际与自我才能等方面与宋玉实有极大相似之处,因而在内心深处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深深地认同了宋玉。

可以说,宋玉文学,尤其是悲秋文学对柳永的羁旅词影响是极为深刻的。由于柳永的羁旅词是其慢词的重要部分,他把羁旅题材与悲秋的怀才不遇主题引入慢词,使宋玉文学的影响通过柳永在慢词领域的尝试而影响后世词家,这一点很值得注意。从另一角度看,柳永的这些羁旅词对宋玉《九辩》悲秋传统主题的继承是一种文学的自觉。“宋玉型文化语码”的抒情和叙述的能力极强,而《九辩》就是代表。《九辩》中所展现的宋玉式反复咏叹自己生不逢时的不遇之感、一味沉浸于自我不幸的抒情方式,显然对柳永而言有着典范的作用,也更有吸引力。因此,柳永的悲秋型羁旅词既是源于其自发的生活实感,也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的自觉,即对先辈审美经验的继承。

柳永的羁旅词从某种角度看,已开宋代“言志词”之先河。随后深受以宋玉《九辩》为主影响的“怀才不遇”、“贫士不遇”等文人士大夫大都把情感主题引入慢词,使慢词的情感内质(词情)得以诗化,也即雅化,这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注释:

1.《礼记·乡饮酒义》云:“秋之为言愁也。”《白虎通·五行》云:“秋之为愁亡也。”

2.习凿齿《襄阳耆旧记》云:“宋玉始事屈原。原既放逐,求事楚友景差。差惧其胜已,言之于王,王以为小臣。”

参考文献:

1.村上哲见著,《唐五代北宋词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8月第1版

2.姚学贤、龙建国编,《柳永词详注及注解》,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年2月1版

3.(日)宇野直人著,《柳永词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宋玉诗化柳永
柳永·望海潮
“本”性的诗化建构与文化纠结——阿来《河上柏影》简论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论西夏偈颂的诗化——以西夏文《贤智集》为例
从“柳三变”到“柳永”
人见人爱的“子”
这是个什么字
论柳永词的“俗”文化
废名诗化小说的叙事策略
说“看”不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