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慧芳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而这一切,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关键词:音乐教学;培养创造力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应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创造力来进行。在音乐教学中,要发展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力。
所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地培养比传授知识更重要。那么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呢?
一、在知识的积累中,启发学生的创造力
发声练习是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能用自然良好的嗓音进行歌唱的重要途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大胆发挥想象力,去创造不同情绪的乐曲。
例如我出示一条简单的练习曲:
1 23|3 21|3 2 3 4|5—|
学生通过以往掌握的音乐知识,很快就会唱。教师可以启发性提问:“如果我们想将这条练习曲唱得连贯些、圆滑些,该怎么办呢?”学生会想到学过的音乐符号,利用“连音线”来处理,那么
123|321|32 34|5—|
或123|321|32 34|5—|
这样一来,曲子果然变得连贯而圆润。教师再启发:“如果想将这条练习曲变得活泼、跳跃呢? ” 学生用活泼、跳跃的感觉来唱这条练习曲,会很快想到加上顿音记号, 那么
123|321|32 34|5—|
通过小小的创造性尝试,学生会想到加速度标记、加波音,为自己创造出两条不同情绪、不同唱法的新练习曲而兴奋异常。与此同时,他们也真正理解了音乐符号在乐曲中的作用和唱法,进一步掌握了有关的音乐知识。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节奏练习在音乐中对于塑造音乐形象上有极重要的作用。要发展学生的音乐创造才能,教师必须把节奏训练搞好。
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去寻找音乐节奏。比如钟表的声音:xxxx | xxxx|,水管滴水的声音:xx | xx |,可以使人联想到二拍子的节奏音素;还有汽车的“嘀嘀”声:xx -| xx- |, 母鸡下蛋的“咯咯咯”声: xxx- | xxx- |,可以使人联想到三拍子的节奏音素;小马奔跑的“得得得”声:xxxx | xxxx | xxxxxxxx|,可以使人联想到四拍子的节奏音素等等。在教学中,让学生自由地想象,每人都可以说出生活中的很多节奏来。在进行节奏的概念归纳后,学生懂得了这一乐理知识,就可以让学生进行组合各种“节奏创造表演”,如小猫的叫声如何用节奏来表示,还有小鸟的、老牛的,它们的一样吗?学生们既动脑又兴奋,在快乐的情绪中完成自己的创作。
二、在歌唱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唱歌是音乐课中最易为学生接受、喜爱、理解和最便于普及的实践活动,是进行情感教育,培养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手段。
在唱歌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歌曲的背景、题材的内容、作者的创作环境等有关资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想象来处理歌曲。只有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体会理解歌曲中优美的旋律、节奏、音乐形象,才能在感情上和作者产生共鸣,表现出歌曲的思想感情。
例如一年级教学中《小雨沙沙》一课,我们可以直接根据歌词的内容来完成歌曲的演唱。当学生学会后,教师启发:“大家感觉一下,这首歌怎样唱会更好听?”同学们会通过自己对歌词的理解,发挥想象力。有的说:“‘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要唱得轻些,因为下小雨时很轻。”有的说:“‘种子,种子,在说话,应唱得声音小些,因为种子说话声音小,我们听不见。”教师对学生的这些话加以肯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见再唱一遍,效果会更好。
三、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是通过音乐认识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是学生感知、体验和理解艺术的一项实践活动。它除了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之外,还能使学生将感受用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让学生欣赏一首歌曲时,要将视觉、听觉、动作与创作相结合来理解和感受音乐。
例如在欣赏《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曲时,学生会借助跌宕起伏的旋律,感受歌曲中载歌载舞的、热烈欢腾的情绪,从而增强其表演的欲望。教师可以启发性地教几个简单的动作,让学生边唱边跳,发挥自己的创造力,随节奏扭动身体,把歌曲的情绪表现得惟妙惟肖,用肢体语言来表现自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与喜爱。
四、音乐活动中,鼓励学生的创造力
在教学中,开展多种多样的音乐活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同时又是培养和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学习手段。通过创造性音乐活动,巩固和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获得对音乐表现的实际体验。
例如四年级音乐活动《田园随想》一课中,教师可首先通过听音乐、欣赏名画、配乐朗读散文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田园的优美意境。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去表现音乐,即用自己喜欢的艺术形式去表现一幅田园小景。这样的创编活动,不但使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艺术是产生思想和训练想象力的方法,艺术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积极地发展想象力、创造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各环节中,都应贯彻、渗透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教学的各项内容都应给学生进行创造力探索的机会。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最大提高,从而培养出更好的新世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