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教师适应课改要求的捷径

2009-10-13 09:11郑立瑛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1期
关键词:课改课文内容教案

郑立瑛

摘要: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行,借助工具书,对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研究与练习”,独立地设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为此,教师可以从撰写课堂教案、研读课文内容、细嚼文外文字、揣摸“研讨与练习”、联系学情拓展几方面着手。

关键词:教师 课改 教案 课文内容

课程资源在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教学的基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标,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一样,只有有效地开发和利用好语文课程资源,才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中开门见山地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语文教学是创造性很强的劳动,但是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为此,课标编写者针对这一现象在教材编写时给广大教师留有一个较大的发挥空间,过去我们不少教师对教材和教参依赖惯了,面对新课程的这一变化应该怎么办?我认为,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首先就应该对此身体力行,即丢开依赖思想,借助工具书,对课文自主阅读、自主探究,找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研究与练习”,独立地设计有个性的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尽快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结合平时在教学中的体会,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 撰写课堂教案对教案的撰写,长期以来,有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即应付检查者居多。这种教案,要么照抄各种出版物,要么按照教案格式抄写教参上的有关文字,要么随心所欲写上几条“筋”,它们有一个共性,教师几乎没有独立思考,几乎没有自己的见解。因而,教案的主要用处就是供领导检查,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不大,这种教案必须立即废止。教案是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阅读探究的方案,它的设计直接关系课堂教学的质量。在这个环节上,我认为教师应该在以下四个环节上,安排清楚阅读探讨各个环节之间的先后顺序,拟清教学思路。教案的撰写在明确了“教学目标”以后,应以“教学内容和步骤”为主,不必严格遵循官样格式。我们提倡教学要有个性,教案撰写同样应有教师的个性,但前提是有见解、实在、实用、务去虚言。

2. 研读课文内容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先不看教参,也不找其他研究资料,独立地研读课文,把自己探究的全过程简要地记录下来:提出了哪些问题,每个的问题探究过程是怎样的,探究的结果是什么,探究的教训是什么,每一点只要记下几个字就行。这样做,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力求自解,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看教参,读资料,将自己的见解同别人的见解比较,才会有鉴别能力,才能理性地决定取舍,别人有益的观点才能内化成自己的,教学引导才能主动,不至于照本宣科;另一方面教师通过自主探究,才会真正懂得探究的内涵,了解并熟悉探究的门道,怎样引导、组织学生自主、合作地进行探究,心里才会有数,学生对课文学习到什么程度才不会茫然,才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引导他们按照探究的正确路径去感悟、体验课文内容,获得思想启迪。

3. 细嚼文外文字与课文阅读直接相关的文字大致有“语文课程标准”、“单元阅读提示”、“课前阅读导语”和课后“研讨与练习”等。教师在自主探究课文之后,只是对课文有了自己的感悟、理解,但这篇文章做为课文应从什么角度把握、教到什么程度、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借助课文阅读培养学生哪些语文能力,只有在用心咀嚼这些课文以外的相关文字以后才能把握。这个环节说到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细嚼文外文字,把蕴含在这些文字中的课文编选意图和阅读要求挖掘出来,形成学生阅读课文的学习目标。

4. 揣摸“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体现了教材编写理念,是对课标能力要求的分解,它具有其他练习题目不可替代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无疑应该以“研讨与练习”为主线,将它作为课堂情境创设的几个重点和高潮来对待。但“研讨与练习”只是停留于文字表述的东西,它只有同特定情境融合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情境。如何使“研讨与练习”情境化?至少要揣摸以下两个内容:

一是“研讨与练习”的适应性,即揣摸“研讨与练习”的难度是否适应自己所教的学生,揣摸如何化解“研讨与练习”的难度。一般说来,对广大农村学校,许多“研讨与练习”的题目难度都需要化解。化解的方法或者是将大题目分解为若干个小题目,或者是围绕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先作启发性讲解,或者是在解决这个题目之前教师先讲授相关知识。具体采用什么方法,要视具体的题目和学生而定。

二是提出“研讨与练习”的时机性,即揣摸在课堂教学中“研讨与练习”出示的具体时间。将“研讨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并不是指按照其先后顺序自然展示即可。教师应揣摸“研讨与练习”的题目,若研讨内容顺序不当,应根据研讨内容对先后顺序进行调整;若研讨某题目需要教师讲清相关问题和相关知识,就要考虑问题和知识所讲的分寸,应在讲到恰到好处时,看准时机引出研讨题目。

5. 联系学情拓展 “研讨与练习”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主线,是就其创设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高潮而言的。“研讨与练习”决不等同于课文学习研讨的总和。对一篇课文阅读教学的设计,地方实际不同,学生的认知现状和智能水平不同,研讨的程度、内容就有差别。在这方面,教材留下的弹性很大,不同层次的教师无疑有不同水平的发挥。吕叔湘先生曾经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一个“活”字。语文教学“活”的艺术就体现在这里,“联系学情拓展”的效果,关系课堂教学境界的高低。

如何联系学情拓展研讨内容呢?首先,应围绕“研讨与练习”那几个重点,针对地方和学生实际做好铺垫性研讨内容的设计。如:要完成《济南的冬天》“研讨与练习”第一题,必须以整体把握全文内容为前提。因此,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完成这一练习,在做这一练习之前,教师在学生阅读全文之后,应引导学生弄清这样三个问题:济南的冬天总的特征是什么?文中具体描写了哪些景物?你最喜欢作者对哪些景物的描写,为什么?其次,应结合地方和学生的实际拓展研讨内容。如果条件许可,要让学生的视野开阔,认知起点高。一方面可以由“研讨与练习”切入,向纵深探究;另一方面还可以由课内引向课外,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拓展程度的深浅,由学生的实际而定。

总之,理念不同,决定了课堂教师角色与作用的不同。打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让语文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能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这的确是一条让初中语文教师尽快适应课改要求的捷径。

猜你喜欢
课改课文内容教案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立定跳远》教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半张纸》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