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传统政治课堂插上时尚的翅膀

2009-10-13 09:11
学周刊·下旬刊 2009年7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信息技术

李 敏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是学科教改的一个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形式、实践中对应用信息技术利弊得失、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向等方面出发,并结合高中政治教学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

关键词:信息技术;政治教学;整合实验

江泽民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陈至立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也提出:“要重视在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同时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要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与学习信息技术”。

迎合时代的趋势,近年来,我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学工作者,在高中政治课实践中寻找整合点,大胆开展实践活动,力争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认知工具来促进学科知识学习和能力提高。

政治课不同于其他课,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加进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兴趣。而现代信息技术正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内心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的学习。尤其是让他们自己动手,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常规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往往要为一节课制作一个课件,课件使用的灵活性不大,而且在实施教学前要作大量的准备工作。其实计算机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教学功能,特别需要指出的是,Internet网络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思想政治课多媒体素材资料库的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网络资源具有下载、编辑便捷、材料新颖等特点,是素材资料的重要来源。教学资源库的许多材料可以从人民日报网站、中央电视台国际网站选择和编辑。例如“一国两制”这一知识点,关于香港、澳门的背景材料,主权回归的谈判历程、邓小平《关于香港问题的原则立场》、《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的白皮书》以及港澳人士谈回归等资料都可从以上两网站采集和编辑。科利华校园网操作(csc)系统中多媒体课件中心是下载课件的好去处,课件中的好素材可以充实微教学单元库。此外,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教师网、北京英才苑试题中心都是建库的重要素材资料来源。有如此多的资源,引导学生大胆探宝就行了。实践也表明,学生通过整合教学,不但激发了使用计算机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的兴趣

在讲述经济常识,我国的分配制度中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时,先用MTV播发《三个和尚》,一下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就趁机提问:1.一个和尚为什么有水喝,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我们的分配机制应该实施一个和尚战略,还是三个和尚战略?学生自然想到都不是,应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于是引导用经济常识分析认识我国分配制度。学生们自然地想到我国分配制度是什么——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制度并存。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想到我们这种分配制度的必要和必然性,并能准确评价这种分配制度的优点——即能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效率优先;又能体现社会制度的优越性,兼顾公平。并且能更好地理解时政中十七大再次强调的“完善多种要素参与的分配机制,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更加注重公平”的知识点。

三、利用信息技术、网站帮助学生提高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我们都知道政治学科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直观性这个优点,起到帮助学生理解的作用。研究性学习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正是一个人际沟通与合作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发展创新精神,获得亲自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体验和提高沟通与合作的能力。例如学生利用网络技术从不同资源中查找、评价、收集信息;利用数据处理技术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图表以及汇报研究成果;学生利用虚拟技术模拟研究现实问题,提出解决策略和方案等。充分挖掘学生在实践生活中的体验,对开阔视野、培养发散性思维有较大的帮助。

假期我留了一个作业:让学生带着百年梦想实现的激情观看2008奥运,并小组合作学习上网搜集奥运有关资料,证明我国承办这场百年盛会做出的努力,思索这场盛会的成功体现了我们学得哪些政治常识和经济常识道理。学生们积极参与,经过合作探究和网络帮助,每人都交了份满意的答卷。

四、应用信息技术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有目的地恰当地选择和使用媒体教学手段,切不可为使用而使用,哗众取宠,喧宾夺主,忽视实际效果。其次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选择最能取得实际效果的教学手段,力争获得最佳效果。要明确教学软件在教学中处于从属地位,为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服务,不可主次颠倒,将师生变为教学软件的仆人。再次通过情境设置,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洞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能力。使用教学软件的时机和数量要适当,切忌盲目追求形式,追求使用的次数和软件的数量。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然要真正做到信息技术和教学的完美结合,对教师的要求是很高的,因为当我们要为学生倒一碗水时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因此我们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研究新型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尤其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教育价值,推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进程。这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充满勇气和热情的同时,又应不失理性地投身于这场声势浩大的改革中,进行更多辨证、科学的思考,为21世纪中国的基础教育谱写出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与21世纪的教育革新》

2.陈至立,《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2004

3.刘向永,《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03)

4.李春生,《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新理念》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