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分层教学探究

2009-10-12 09:51
新课程研究·上旬 2009年7期
关键词: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积极性

辛 艳

【摘 要】分层教学是“因教材施教”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阐述了分层教学的理念,分层教学的现实意义以及分层教学实施的方法。

【关键词】因材施教 分层次教学 积极性

著名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只要在提供恰当的材料和进行教学的同时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充分的时间,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学习任务和规定的学习目标。所以,素质教育就要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学中要把群体目标与受教育者的具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就要积极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在此仅就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次教学问题做一些探讨。

1.分层教学的理念。分层教学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班级授课制下按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分层辅导、分层评价。以做到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尊重和发展。

2.分层次教学的现实意义。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由于全体小学生都升入初中,在初一新生中出现了知识、能力参差不齐,学习水平层次拉大,学习态度、习惯、方法差异显著,后进生比例明显上升的严重局面。这就产生了教材基本不变和学生层次参差不齐之间的矛盾,分层次教学可针对性地解决这一问题。

现行的教学方式为传统的“平行班”教学,由于学生的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有所不同,如果按中等生的水平授课,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的状况,优生学习没有动力,冒不了尖,后进生最基本的也掌握不了,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分层次教学可改变这一现状。

3.分层教学的实施。分层教学不是简单机械地把学生按成绩的优劣划分到所谓的快班和慢班中,这样的分班制度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学习热情。科学的分层教学不是分班,而是在教学中灵活分层,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学生分层。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要有充分的了解,根据学生的智力,基础和学习态度大致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 A层:基础扎实,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接受快;B层:学习成绩中等,能力一般,学习勤奋;C层:学习困难,消极厌学或顽皮的学生。划分层次前,教师应对学生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到相应的层次里去;分层后,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适当的调整,激励学生上进,最终达到C层逐渐解体,A、B层不断壮大的目的。

(2)教学目标分层。首先,根据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基础及特点,进行教学目标的分层定位。根据教材,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和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的教学目标。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可分为三个层次,对A层的学生要设计些灵活性和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求学生自己深刻理解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对B层学生设计的问题应有点难度,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基本知识,灵活运用基本方法,发展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对C层的学生应多给予指导,设计的问题可简单些,能掌握主要知识,学习基本方法,培养基本能力。

如“圆周角定理”的教学目标可定为:

[共同目标]记住圆周角定理并用它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层次目标]

A层:能分三种情况证明圆周角定理,并能熟练运用它解决一些有一定难度,综合性的问题。

B层:能理解圆周角定理的证明过程,并用它解决稍微复杂的问题。

C层:记住圆周角定理,并会作一些简单的应用。

(3)分层施教。教学分层是课堂教学中最难操作的部分,也是教师最富创造性的部分。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的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应设计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中等的题目让B层学生回答,简单的题目留给C层学生,如初三代数反比例函数的一道例题设计如下:

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两点A(1,y1)B(2,y2),比较y1与y2的大小。

变式一:若A(x1,y1)B(x2,y2)且x12

猜你喜欢
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积极性
激发兴趣,走出误区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
因材施教并非只是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