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生评教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009-10-07 00:00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09年6期
关键词:评教评价课堂教学

唐 霞

在高等教育教学实践领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可以分为学生评价、教师自我评价、同行评价、专家评价、教育行政评价等,这些评价方式相互联系,相互协调,共同构成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始于20世纪20年代美国大学的学生评教经历了各个时期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内外大多数高校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学生评教甚至已经开始占据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导地位。

一、学生评教价值的争议

学生评教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它在教师课堂教学评估、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地位、作用、有效性、合理性和可行性方面。对此,主要有如下两种相反的意见:

1.肯定方的观点

第一,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和判断是非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是公正客观的,能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负责任的评价;第二,学生评价人数较多,从统计学意义上说,评教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第三,许多高校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实践证明学生评估结果是客观可信的。

学生评教的积极影响。一是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学习信息的效率。不仅在形式上满足了学生对师生平等的要求,使师生情感更加融洽,而且也提醒教师应注意克服教师中心主义思想,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形成师生民主的氛围。在智力和谐、心理融洽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师生间的思维频率才能相互接近,引起共振,从而降低干扰信息的噪声,有利于提高学生接受学习信息的效率。二是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通过学生评师活动能有效激发教师营造一种和谐的创新人才培养氛围,敦促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有利于学生自主意识的觉醒,有利于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三是有利于学生评价能力的提高。不迷信权威、坚持真理、敢于批判错误、勇于评价别人与自己,是创新人才的又一个性特征。有利于学生主体人格的塑造,有利于培养学生参与教学的能力。四是促使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五是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六是使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考核更全面、更合理。

2.否定方的观点

第一,教学内容具有学术性,学生难以作出判断;第二,学生评教会给师生关系带来负面影响,教师会降低对学生的要求,或任意更改教学大纲以迁就学生。人情因素严重影响学生评教的结果。大多数学生以自己能否听懂来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当教师的教学内容有一定难度时,学生听起来比较费力,就认为这个教师的课讲得糟糕;相反,只要这个教师上课能“吹”,不管他讲的内容是否与课程有关,就认为这个教师讲得好。如此,学生就会将自己的认识水平反映到评估结果上,给教师作出以偏概全的错误结论。

二、学生评教中存在的问题

当学生评教被简单化和极端化,并被视为衡量每个教师教学工作成败的唯一依据和标准时,它本身所具有的局限性以及因误用而带来的消极作用也就暴露出来。目前,高校学生评教至少暴露出以下几种缺陷:

1. 教学效果难以及时得到评价,完全以学生的即时感受来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做法过于简单化

要准确地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确立可靠的评价标准。值得思考的是,究竟是学生的课堂感受还是学生的最终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才是最根本的评教标准?教学工作的成果是人才这一复杂的精神产品,这一精神产品的优劣只有通过人才的社会实践效果才能得到检验,所以,教学工作成败得失的最终评价准则只能看教育对象的社会实践效果。这就使人才培养效果的展示与显露具有明显的长期性和滞后性,每一门课程、每一个课堂所带来的最终效果难以及时得到反映,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学生当时的课堂感受和兴趣来权衡。尽管学生的教学感受与自己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之间也存在一致性,但两者不能等同,因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艰苦的训练过程,有些学生不一定能忍受严格的学习训练。当以学生的评价作为教师教学效果最重要甚至唯一标准时,只能鼓励教师投学生所好。而那些尊重知识本身的内在逻辑,立足于系统讲解和严格论证的教师,因给学生带来了思维压力和紧张的学习气氛,不一定能赢得学生的好感,但这样的严格训练无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复杂的,如果完全依据在校学生的主观感受进行评价,很可能会使评价失于偏颇。

2.某些非理性或理性因素的误导可能使学生的评教失真

高校学生的理智尽管比较成熟,但并不稳定,他们对教学的评价难免受到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此外,有时作为非教学因素的情感或情绪也会影响学生的评教,如注重自己外表和形象的教师,善于利用课堂和课外对学生作出关爱姿态的教师,都会弥补教学的不足而得到良好的评价结果。

3.不同年级学生有不同的评价,对不同课程的评价缺乏可比性

不同年级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值不同,将他们对教学的评价作为考评教师的根据有失公平。一二年级的学生,对大学生活有很多憧憬和向往,对教师比较敬畏,在这些低年级学生的评教中,容易取得高分。但到了高年级,学生的新奇感消失,甚至会对以往的学习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而产生种种不满,并把这种不满带入新的学习中,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更严格,导致不同年级学生的评教标准不同。用不同年级学生的评教结果来比较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显然缺乏公平。学生对不同性质课程的评价也缺乏可比性。学习思辨性较强的理论学科通常比学习应用性较强的经验学科更困难,而收效却不太明显。所以,从事理论学科教学的教师要想获得学生的良好评价,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三、对建设学生评教体系的思考

理论上,学生评教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质量,但实际上问题很多,主要包括: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认知水平、对评价的态度以及学生参与评价的广度影响着学生评教结果;教师对学生评教认识不到位;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评价方式单调;评价信息反馈不及时,不畅通,对学生评教结果的处理可能导致教师与教学管理部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立等。由此可见学生评教亟待科学化、规范化和人本化。

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体系,首先要转变其参与者——教师和学生的认识。教师需要提高认识,学生评教并不是对教师的不尊重,相反是一种对教师的期望与信任。学生则需要认识评教的严肃性,端正评教态度,掌握评教方法,科学、负责地评教,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学生评教的目的。也只有当学生的评价是公正、客观、科学的时候,学生评教才可能作为一种可靠的评价手段被教师接受,得到教师的支持,才能让师生齐心协力搞好教学。

教学主管部门是学生评教活动的组织者,具有组织和协调的作用,它的行为对评教总体质量具有重大影响。目前,由于许多教师对学生评教的公正性、客观性持怀疑态度,因此主管部门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设计评教表时,教学主管部门要下大力气组织人员对学校现有学科特点进行调研,邀请不同学科教师代表共同参与设计,初步设计的评教表要广泛接受教师和学生考察,由全校师生对其提出意见,最终由教学主管部门汇总意见并修改评教表;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帮助学生端正态度和掌握评教方法,让全校师生充分认识到学校要做好学生评教,提高教学质量的坚定决心;联合相关专业的教师设计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结果统计方法,建立评教结果的分析管理制度,在学校中确立学生评教的试点,结合同行评教、专家评教,对学生评教结果进行有效性分析;做好学生评教结果的信息反馈工作,激励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当学生评教在试点成效显著,体系趋于成熟时,将其推广至全校。由于试点涉及面较小,处理学生评价所需的时间、人力、物力也就相对较少,这样教学主管部门完全可以有能力重点研究和解决试行学生评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找出影响因素,将不利因素的影响减小到最低限度,逐步推广和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教体系。■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教务处)

[责任编辑:张 雯]

猜你喜欢
评教评价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高职院校学生评教工作改进与实践总结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学生评教的标准化处理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评教,别忘记站在教师的立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