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淑琼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新课程十分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发儿童的思考。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已越来越被广大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所认同。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但不少教师有这样的体会:精心设计的情境往往学生“不领情”,不是提不起兴趣,就是难以开展探索。情境的设计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来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呢?现谈谈我的思考。
一、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应是学生熟悉和能够理解的情境,具有时代性和生活性
由于教材的编写原因,部分教学内容是滞后于时代发展的,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有自己的思考,对于教材,应抱着尊重、理解、充分运用、改造创新的态度。结合教材,努力创设富有时代性,与学生联系较紧密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
案例:《年、月、日》
创设情境:在日历上圈出一个日期,问学生,猜一猜今天是什么日子?学生答不出,老师自己宣布今天是老师的生日。然后又让学生自己圈出自己的生日。确实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兴致盎然,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是我又不免想到:像这样问答式的情境除了使学生兴奋之外,还有什么意义?我想如果在教学《年、月、日》时,选择一些重大的事件,例如:以我国“神州”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为内容,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中回放当时的壮观场景,配以富有激情的解说,这样的情境不仅富有时代气息,在数学教学中体现与时俱进,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的热情,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是不是效果会更好些呢?
情境是教师进行教学,也是学生学习知识的载体。在创设教学情境时,不仅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广泛应用;还应做到“到位不越位”,根据教学的需要,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设具有“数学韵味”的情境,体现社会发展的新文化,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开展积极的数学活动,促进数学知识建构。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应是能把握住数学学习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从多方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问题情境的创设过程中,要考虑到情境对问题的指向性与暗示性,以有利于诱发学生提出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而不是杂乱无章、与教学内容不一致甚至毫不相干的问题。教师作为学生的主导者,要正视、发挥教师情境的潜在功能,善于在“趣”与“思”之间寻求结合点。
案例:百分数的认识
上课开始,教师与学生共同展示自己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数”例子,在饮料的包装盒上、在衣服的标签上、在报纸上、在玩具的说明书上,学生们发现了很多的百分数,并且表现出对这个新数的极大兴趣。此时,教师创设了让学生对于百分数提出问题的情境。学生围绕百分数提出了多种角度的问题,下面是几个有代表的问题:
(1)人们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2)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区别?
(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
(4)分数用得多还是百分数用得多?
……
接着教师做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事情,带领学生将刚才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下面的四个问题:
(1)为什么喜欢用百分数?
(2)在什么情况下用百分数?
(3)百分数是什么意思?
(4)和分数比较有什么不同?
学生开始分小组尝试解决问题,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提炼出本节课的知识。
上面的情境给我的感觉就是“深刻”,它们不仅仅很好地激发起学生探索的欲望,而且仅仅把握住数学学习的核心。教师在引导学生归纳问题时,将学生的讨论聚焦在百分数引入的必要性、百分数的应用范围、百分数的含义、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上,说“大”些就是数学学习的几个重要方面:必要性、应用范围、含义、联系。
三、有效的数学问题情境,应是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积极地思考,引起学生联想更多问题
当我们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和理解的情境,是否就意味着这是一个能促进学生发展的情境呢?
案例:一位教师在教学“分解质因数”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
师:首先请同学们玩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课件展示)。
1.把一个数写成几个数相乘的形式,乘号越多得分越多,每正确写一个乘号得一分。
2.不能按游戏规则写成乘法算式的数就不要写了。
3.只能用自然数(1除外)。
4.时间120秒。
例如:把12写成2×2×3得2分,而写成4×3得1分;写错一个乘号扣一分,如把17写成1×17,因为我们规定不能用1,所以要扣一分。看谁写得多?
游戏开始:出示数据6,7,19,28,60
师:你写出了几个乘法算式,说说你这样写的理由?
生1:28=4×7
生2:28=2×2×7
师:这两种方法谁的得分多啊?
生2:上面的算式乘号只有一个,才得了1分,把28写成2×2×7有两个乘号,得分就多了。
教师很有创意,精心地设计了比赛得分的游戏,合乎高段学生竞争的心理,使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融入在简单的游戏中,很具体,很形象。这样自然和谐的引入教学,是个令人欣赏的游戏情境。在欣赏的同时我们不禁想到:这是用数学的形式来进行游戏,还是以游戏为载体来学习数学?在这个环节中,当学生出现两种情况的时候,老师问了这两种方法谁的得分多?我们的学生一直围绕着游戏的规则,认为乘号多得分多,学生的思维还停留在游戏之中,自始至终都在玩游戏,游戏味比较浓,但这是一节数学课,就应该体现数学的内涵和思想。如何来体现数学味呢?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来发现4可以再分成2×2,发现这个4是合数,而2×2×7每个数不能再分了,发现它们都是质数,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分解的结果要使每个数都是质数为止。这样的情景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而且学生能够站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使课堂充满了趣味,充满了数学味,展现了数学课的灵魂。
有效的数学情境要能够让学生“触景生思”,诱发学生数学思维的积极性,引起他们更多的数学联想。如果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使学生只停留在情境的表面,不能进入数学实质性的领域,无法引起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考,这样的数学情境在教学中价值不大,甚至是毫无意义的。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福建泉州师院附属丰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