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2009-09-30 08:07杨树夫
新课程·上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品德课研究性思想品德

杨树夫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落实,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沿袭了几千年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而在学生学习的诸多学科中,思想品德课是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确立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主阵地。然而,就是这样一门重要的学科,在农村初中的教学中却存在着许多薄弱环节。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因为试题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而且大部分题源来自于城市生活和城市建设。对于地处乡村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感到陌生,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农村学生对城市生活的体验很少,特别是农村初三的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低无法辅导,而且有些家长根本就不重视孩子的学习,繁重的学习任务使孩子们无暇顾及国家的新闻细节。因此,造成农村学生视野比较狭窄。一到中考试场,看到试卷题目,只能做些书上已经准备好了的死答案,至于联系实际能谈出自己的看法的学生那就微乎其微了。而要改变这个现状,目前迫切需要解决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改变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与时俱进的适应农村教学的新观念,探索出适应农村实际的教学新路子。要使这门学科克服空洞乏味的说教,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体现思想教育性和知识性,又要能吸引学生的趣味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寓教育性和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农村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创造性品质,敢走新路,敢为人先,努力开拓自己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复杂多变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接班人。

第二,要在初中各个年级的教学中解决并重视开展研究性教学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摒弃惰性,树立创新意识。创新要勤奋,要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勤于实践,惰性是创新的绊脚石。教师只有克服惰性才能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带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教师只有根据教材的内容,联系本地区的实际和学生本人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认识,进而积极参加创新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彻底摆脱死读书、读死书的困境,不会在联系实际的问题上傻眼了。

要掌握最新的最先进的科学知识,还要掌握大量的新鲜的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源,这是教师进行研究性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参考依据。就目前情况来说,绝大多数的农村初中教师还沿用着几支粉笔一块黑板的教学方法。因此,想方设法增大现有思想品德教师的知识面、提供他们的信息量,是改变目前农村思想品德课落后状态的紧急而有效的措施。

第三,要解决师资问题。因为,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奇缺,已经严重地阻碍了思想品德课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特别在边远的农村初中已经到了严重脱节的程度,一所学校仅存一名最多两名的专职思想品德教师。他们无法在学校内进行本学科的正常教研活动;无法抽出时间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他们只能每年被学校领导安排到初三毕业班去“把关”。由于初一、初二年级的思想品德课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基础没打好,所以这一、两位专职教师即使使出浑身解数,要在一年内补上前两年的知识缺口又要完成初三的教学任务确实是非常困难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同样需要基础,因此,端正观点重视本学科的地位和作用,充实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师资力量,是农村初中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的关键。

综上所述,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必须要解决转变思想品德教师的观念问题、教学的模式问题、教师的业务培训问题和师资问题。除此之外,要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我相信不管怎样的问题只要我们敢于去面对、努力去解决,农村初中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一定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局面。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海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品德课研究性思想品德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