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建军
在推动中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贯彻新课改精神,渗透新课改理念,进行新做法尝试是摆在每一个中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翻开中学历史课本,看到的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一件件历历在目的历史事件,如同众多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着学生,中学历史课堂在进行创新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把自己在历史课上的一些尝试活动简谈一下,供大家参考。
一、配乐巧开头
一节历史课的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巧开头。即导语要有新意,引人入胜,不能平铺直叙,我在这方面非常重视。比如:讲《三国鼎立》时,我以不久前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主题曲为引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随着浑厚、凝重的音乐响起,把学生引入到那遥远的战争迭起的时代,伴着这种思绪,我慢慢讲解:这里的“是非成败转头空”即转头之间或得或失,这个道理突出地表现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从而引入正文。
这样的开头,既吸引了学生的有意注意,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
二、演史剧出新意
说是剧,实际上够不上剧,不过是请学生扮演课本上出现的历史人物,现身说法地进行表演,再现当时的历史风貌,这样做,不仅演剧的学生容易投入,观剧的学生也容易参与,受到感染。尽管表演显得简易些,还是很受学生的欢迎,课堂上的气氛异常活跃。
我做了些简易的头饰,只要把扮演的历史人物名字写好,往上一别戴在头上,就算是化好了妆,进入角色了。
仍然以《三国鼎立》为例,为了突出表现曹操、诸葛亮、孙权、刘备等人物的特点,我请四位同学分别扮演不同角色,请他们走上来,说说“自己”在历史上有哪些作为,大家还可以就感兴趣的问题向他们请教。由于学生对这段历史非常熟悉,同学们情绪高昂,对这些人物的评价褒贬不一,提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我站在一旁,时不时地出来为“古人”解解围,最后我来个“青梅煮酒论英雄”,从而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三、制幻灯唤兴趣
目前,各个学校基本上都使用了电化教学。我也充分发挥电教优势,但是学校准备幻灯片毕竟有限,而且有的实用性不大。针对这种情况,我有时自制幻灯片。学生们对我的这一举动异常热情,有的同学帮我找材料,有的干脆积极参与进来,画画不是我的擅长,我就用拓的方法,把幻灯纸铺在书上,依葫芦化瓢,有拓不像的,投放出来连我自己都觉得可笑,可学生们还挺捧场,看得津津有味。
此项举措异常火爆,大受学生欢迎,在默契合作中,也由此拉近了师生距离。顺便说一句,有关部门若肯在此方面投入一些力量,多制作一些与教材紧密相关的、质量较高的幻灯片或多媒体教具(如与教学相配套的光盘等)来支持、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对推动新课改具有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到那时,我自制的这些相形见绌的幻灯片即使搁置起来,我也会很好的保存,由衷感到高兴的。
四、走出课堂觅古迹
北京、西安等名古都有悠久的历史,文物、古迹丰富,组织学生搞一些参观活动,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典型,同学们置身其中,最易受到感染。比如,学生身处西安兵马俑前,一定会被这气势磅礴的艺术杰作所吸引,从而慨叹我国古代雕塑大师的巧夺天工;在北京圆明园,看到火烧后的残垣断壁,一定会激发学生勿忘国耻,报效祖国,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的爱国情绪……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古迹,观看有教育意义的历史影片,对历史教学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起单纯的照本宣科的组织教学,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热情高、兴趣浓、收获大,而且从科学的角度讲,还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拓宽学生眼界,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单位:河北省乐亭县大相各庄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