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青 李华闻
摘要:本文结合国家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国外优秀教育理念与资源的引进、国内外师资的配备与利用、学生外语能力的运用和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方式等诸多因素,探讨了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提出了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教育质量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 教育理念 教育质量 教学管理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规模不断扩大,我国已初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目前全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已经发展到1000 多个,这是我国教育开放的具体体现,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中外合作办学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因此,努力提高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势在必行。
一 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
1.1中外合作办学的内涵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由中国教育机构同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在中国境内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核心是引进与利用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实现为国家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国际化、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教外综[2006]5号)要求:“中国教育机构应当切实加大外国教育机构资源的引进力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的外方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核心课程的三分之一以上,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1.2 中外合作办学现存的问题
1.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借鉴国外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推动课程和教材建设,改变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改革,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所在。
但由于部分教师对中外合作办学要求理解不到位,对国外课程、教材仅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状态,尚不能在教学中摒弃传统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不能做到积极合理地利用和借鉴国外优质的课程体系、教材、案例,不能围绕中外合作办学的思想对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进行大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其次,由于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和课程考试制度的影响,部分学生不适应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结构与讲课方法,缺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这使得外方优质教育资源的引进和利用的效果大打折扣。
1.2.2 师资能力不适应
深化教学改革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外合作办学的师资能力是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但实际情况是无论中方还是外方教师,均不能很好地适应合作办学的要求。
以中方教师为主。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中方教师即使接受了外方的办学指导思想,其教学方式也很难超越自身的影响,造成与外方教材和大纲不匹配,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同时由于外语水平的限制,中方教师较难深入准确地理解外文原版教材,对教材的理解只是停留在字面上、制作“双语课件”、引入外文名词术语等,难以实际运用外语授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
以外方教师为主。由于外籍教师缺少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不能准确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难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授课方式、方法,外教习惯于启发式和以学生为主的授课方式,而中国学生习惯于接受传统教学模式,很少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表达个人见解。同时由于学生外语水平的限制,师生交流困难,教学难以进行。因此外方教师的授课模式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中国学生。
1.2.3 学生外语运用能力弱
合作办学的外语教育,是在国内原有的传统外语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外语课程,主要表现为聘请“外教”上口语,而外语教学的目的依然是国内的“四、六级考试”。而“四、六级考试”导向的外语教学,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基础,因此,虽然“过级率”明显提高,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难以得到强化和提高,致使在原版教材的选用和“外教”上专业课等教学环节上出现问题。学生难以读懂原版教材,难以听懂“外教”上专业课,不能用外语完成作业,不愿接受并配合“外教”授课。
二 中外合作办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营造校园氛围,提高思想认识
中外合作办学者应掌握国家政策,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意义和作用,要通过构建健康向上、富有中外合作办学特色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环境,营造浓厚的中外合作办学氛围,并围绕当代学生精神文化的需求,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带有异国风情的学术活动、文体活动,发挥学生社团、校园网络的作用,统一师生员工的思想,提高对中外合作办学认识。
2.2 强化师资队伍 构建外语平台 实施双向交流
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是比较国际大学间在综合实力、科研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借鉴美国大学的经验,教师队伍的国际化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一是本国学生从外国获得学位后回美国任教;二是外国留学生在获得美国大学学位后留在美国大学工作。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即引进高水平的外籍教师、专家来华讲学、开设讲座、讲授专业课;还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考察、搞合作研究,加强国际交流,改善教师队伍的结构。
强化外语平台建设。适当增加外语教学时数,安排具有留学经历的外语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引进具有高校资质的外教承担口语课程;选用外语水平较高的专业课教师或归国留学人员实施 “双语教学”,有条件的课程可以采用外教授课;
中外合作办学是中外双方办学意志的具体表现,保证教学质量是双方共同的目标,双方按照各自比例安排教师授课是基本要求。因此,建立国内外师生良性的双向交流机制是中外合作办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教师的交流,互派专业课教师承担授课任务,实现异地任教。针对学生的双向交流,是在国内学习一定时间后,将学生派去国外留学,并吸引外国学生来合作院校留学,真正实现双向交流,
2.3 制定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提高“合作办学”的管理水平
我国的教学体制在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与国外高校存在较大的差异。根据国际型人才需求标准,我们须科学确立人才培养方向,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教育国际化的培养目标,把培养适应经济全球化,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创新能力,融通多种社会文化的国际性人才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培养目标。
要提高合作办学的管理水平,就必须使教学管理人员了解、掌握国外教学管理过程,熟悉国外教学管理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决策水平和管理艺术,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提高自身素质,完成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管理使命。学生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实现中外合作办学培养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大学生除课堂教学以外,学生的课外学术活动、第二课堂、业余文化生活,都是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环节。使学生逐渐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在接触社会过程中,学知识,受锻炼,长才干,作贡献。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是学生管理者的责任。
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是一个长期的探索过程,也是一个包括国家有关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国外优质教育理念与资源的引进、国内外师资的配备与利用、学生外语语言能力的提高、以及中外合作办学教学管理等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只有认真研究这些因素,积极发现问题,确定适当的解决方案,通过扎实细致的工作,才能全面提高中外合作办学的教育质量,成功实现中外合作办学的目标。
基金项目:
我省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课题编号:200901A303 课题来源:秦皇岛市科技局
参考文献:
[1] 加强跨境教育质量监控,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刘敏, 期刊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 第03期
[2] 跨境教育的能力建设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问题研究 董秀华, 期刊-核心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07年 第05期
[3] 浅议中外合作办学中的教学管理 张倩,袁建宁,耿烽, 期刊-核心期刊 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8年 第06期
作者:
杨洪青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
李华闻洒北科技师范学院欧美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