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浙江民营企业需求的创新型机械类毕业生培养研究

2009-09-28 07:30施祺方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创新素质需求浙江

施祺方 许 萌

[摘要]本文在对浙江民营企业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机械类毕业生的培养现状和缺乏“创新因素”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培养适合浙江民营企业需求的创新型机械类毕业生的建议:加快教学改革,及时适应需求变化;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创新型教师;加强校企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推行实习制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关键词]浙江;民营企业;需求;毕业生;创新素质;培养

民营企业在浙江经济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自从浙江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以来,机械类民营企业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吸收大量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如何为广大浙江民营企业培养合适的创新型专业人才,为企业的科学、健康和长远发展带来不竭动力,高校责无旁贷,它承担着为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培养大量的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任务。

一、浙江民营企业反馈的机械类毕业生培养现状

课题组于2008年7月至10月组织了80余名师生分赴浙江省内杭州、宁波、温州、绍兴、台州等地市的196家有机械类民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与企业的技术人才、管理干部进行了交流座谈。

通过调研数据我们发现:机械类毕业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养、团队合作意思、诚信度等指标基本上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均占样本总数的85.11%以上,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外语水平、心理素质、计算机水平和吃苦精神等指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足,评价为“一般”和“较差”的均占样本总数的21.65%以上,尤其是创新能力和外语水平,只有29.59%和30.61%。从这些数据看来,机械类毕业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是可靠的,这是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最需要的元素,为日后的专业能力提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而他们的创新精神不够、创新所需要的“资本”相对缺乏,这就给关心当下创新型机械类毕业生培养的民营企业家、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疑问:如何提高民营企业“期望值”与机械类毕业生“含金量”之间的匹配度?如何培养让浙江民营企业满意的创新型机械类毕业生?

二、机械类毕业生缺乏“创新元素”的原因探析

1、高校教学内容跟不上浙江民营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

高校学生培养计划等教学相关规范的制定,一般是在学生入学前已经定型,在具体实施时最多有些微幅调整,而学生本科毕业是四年、五年之后的事情,两个时间点之间存在着起码四年的时间间隔。我们知道,当今社会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民营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要素急速地发生着变化,不要说四五年,一两年之间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的要求都会有所不同。高校对此是比较无奈的,全校层面不可能大规模、高频率地修改教学计划、学生培养计划,它必须保持一定时间段内的稳定性。浙江民营企业追求的是知识、技术的快速更新换代,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高校教学内容“节奏变化”相对滞后,所培养的毕业生缺乏一定的“创新元素”也就不足为奇。

2、大学生学习状况存在个体差异

机械类专业的学习过程是比较磨练大学生意志的,它需要具备踏实的专业学习心态、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扎实的工程设计能力。在实际的机械类人才培养过程中,我们很容易发现:一个班级、一个专业的学生总是有高有低,有些学生自我要求高,会钻研,肯吃苦,学习成绩好,实践能力强,而有些同学得过且过,专业学习马马虎虎,专业知识学得不理想,实践能力弱。同样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差别:有些学生已使出“浑身解数”,而有些学生只是“小试牛刀”。显而易见,这两类学生学习上可提升的空间大为不同:前者类型的学生固然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但从事创新活动的原动力不强;后者类型的学生比例太小,受关注、培养的比例更小,这对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

3、民营企业“期望值”与机械类毕业生“含金量”之间存在不匹配

浙江机械类民营企业较为普遍地存在着规模偏小、人才紧缺、知识创新和技术研发能力薄弱等现象,但面对严峻的经济竞争环境,具有急需提高创新能力的内在动力。民营企业期望招聘到的机械类毕业生完完全全地发挥其“含金量”,能够很快地“上手”。但事实上,大部分毕业生不能十全十美地达到用人单位的期望。民营企业不仅要求毕业生具有相对丰富的专业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机械类毕业生没有百分之百地让所在用人单位满意,他们固然水平有高低,但用人单位更需要用理性、科学发展的观念来看待每一位毕业生的成长,为每一位毕业生制定合理的上岗培训计划,关注其每个阶段的成长。

三、培养创新型机械类毕业生的路径探索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衡量一所高校办学水平高低和服务社会能力大小的十分重要的指标。对于浙江省内的高校来讲,基本定位是服务于浙江经济,为浙江经济发展培养人才。随着浙江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进程的步步推进,满足浙江民营企业对创新型机械类人才的迫切需求,是机械类院校面临的主要任务。

1、加快教学改革,及时适应需求变化

高校教学计划的制定需要紧跟浙江经济发展的脉搏,以期培养的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能为浙江制造业的长足发展贡献力量。高校教学部门、学工部门需要紧密配合,根据浙江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未来、人才需求的类型与层次等等,加强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将反馈的调研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明确先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环节,具有前瞻性地调整学生培养计划。譬如,部分民营企业最渴求的是动手能力强的毕业生,相关高校就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在一线机械类岗位的工作能力,调整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时间的比例,加强实践教学、现场教学,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

2、加强师资建设,培养创新型教师

教师对学生的成材可谓举足轻重。培养创新型毕业生,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创新体验和创新能力。高校需要着重对机械类教师进行创新意识教育,使教师熟练掌握创新教育的原则和策略。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应注重基本理论与创新实践相结合、与工程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应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的能力,鼓励学生查阅最新的外文文献资料,提高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应多组织学生讨论新学科的产生背景、技术支持、实现方法及存在问题,启发学生不断地思考新问题,学习新技术,解决新问题。

3、激发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

教与学,两者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教学成果的优与劣。高校要时刻重视学生个体主动学习状态的形成,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发挥其学习上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顺其自然地营造优良的学风。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要通过多种途径,如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术竞赛、充当导师科研助手、参与课外科技立项等等,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机械专业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要根据学生培养计划引领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树立不同的学习目标,继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学习目标,学好专业知识。

4、加强校企合作,以需求为导向培养人才

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合不合格,最终要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而等到毕业生毕业后到了用人单位后接受检验,已为时晚矣。笔者以为,加强校企合作,以企业为导向培养人才,是目前适合浙江高校和民营企业实情的培养模式。高校在广泛深入听取用人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和专业素质的前瞻性需求,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双方共同商讨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全面调研,深入论证,合理规划,科学决策。这样的一份学生培养计划将为校企合作背景下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指导性的参考意见。

5、推行实习制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贴近实践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根据浙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浙江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让机械类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培养其适应工作的能力,是当前化解大学生就业难、企业又招聘不到合适大学生问题的一味良药。除了明确考研的学生,在不影响正常教学计划的前提下,机械类学生从大三暑假开始参加实习,在设计、研发、生产、销售等一线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锻炼,明确自身不足,及时查漏补缺。参加实习后,学生既完善了自身知识结构,又积累了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李培根.培养大批创新型工程师时不我待[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刘吉臻.从行业需求看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3).

[3]赵浩兴.浙江民营企业人才供需矛盾及解决对策[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7).

猜你喜欢
创新素质需求浙江
Mother
Task 2
2020年浙江经信定下了这些目标
数字经济 浙江这么干
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功效研究
创新教育在大学成功素质教育中的实施
生物活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实践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
“以学习为中心”的Checkouttime板块教学实践
从不同需求层面分析欠发达地区的发展与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