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立高等学校吸纳民间资本研究述评

2009-09-28 07:30廖福英��
新西部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民间资本述评

廖福英��

[摘要]本文简述了我国公立高校引进民间资本的理论基础、研究现状,并指出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吸引民间资本相关研究的不足。认为对于学者和政府部门来说,重新思考高校办学目标和价值,研究健全民间投资高等教育法制、信用环境的机制问题是彻底解决公立高校资金短缺瓶颈的根本之道。

[关键词]公立高等学校;民间资本;述评

如何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开拓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经费来源,解决高等学校运行和发展过程的资金短缺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许多学者总结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筹资的相关经验,对我国公立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的渠道以及民间资本投资公立高等学校做出了相关研究和思考,为我国公立高校的融资创新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现就各学者的研究进行简单回顾,期望能进一步探析我国公立高校融资研究的方向,促进高校融资改革创新。

一、关于公立高校吸收民间资本的理论基础

民间资本是我国特有的概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根据《浙江统计年鉴2004》的规定,将民间资本定义为非政府拥有的资本。具体而言,民间资本就是民营企业的流动资产和家庭的金融资产;民间资本是掌握在民营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中属于私人股份和其他形式的所有私人资本的统称,主要是指私营企业和个人的资金。

诸多学者对于我国公立高校引进民间资本的理论依据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探讨。李立国(2005)通过对西方国家民营化研究,归纳出市场竞争理论、政府失灵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消费者主权理论等是支撑我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改革的主要依据。靳晶(2008)也运用公共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解释我国公立高校引进民间资本的行为。相关理论主张公立高等教育民营化的主要思想如下:

1、市场竞争理论。弗里德曼认为教育不应该是政府提供的一项服务,而应该是自由市场体系中的一部分。如果政府仅仅是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令作为独立法人的办学者为争取教育资源进行公开、公平的竞争,就会最有效地发挥其投资效益,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2、政府失灵理论。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效果。由于教育产品自身的性质,使政府处于资源配置主体中的主导地位;同时,由于配置原动力与决策方式的变化以及配置主体的多元化,使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呈现出市场配置的某些特点,由此决定了教育产品的提供方式也是多样的。在公立学校的改革中,政府与市场的选择并非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不同组合的选择。

3、新公共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尽快改变政府垄断公共物品供给的局面,并引入竞争机制,用市场的力量改造政府;强调重塑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注意研究借鉴当代工商管理领域发展起来的管理经验、原则、方法和技术,实现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新公共管理模式的转变。美国部分主张改革公立学校教育的人认为,应改革由国家通过民主的方法对公立学校进行管理的理念,转而由市场进行间接的管理。

4、消费者主权理论。该理论强调顾客至上或顾客导向,它通过把公民变成消费者(顾客),以市场取代政府,提供回应性服务,满足公民(顾客)的不同需求。教育经济学家库斯和苏格曼等主张,教育必须根据学生个人或其家长的需要进行并予以满足。大一统的、僵化的公立学校体系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只有实施公立学校民营化,对公立学校进行变革,才能有效地满足他们的需求。也就是说,消费者有权选择可以满足他们需求的各种形式的教育民营化,政府应当予以支持。

现有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学者基本认可上述理论对我国公立高校引进民间资本的指导作用。上述研究成果对于我国公立高校的治理结构调整、产权改革以及对公立高校在融资中的法律地位的重新认识等都具有很强的价值参考。但已有的研究极少将相关问题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相联系,忽视了体制对公立高校经费来源改革的影响。

二、近年国内学者关于公立高等学校吸纳民间资本的研究成果简述

杨晓霞(2007)对新加坡、日本、韩国和印度四国实施高等教育民营化过程中的公立高校“转制”改革实践进行分析,认为公立高校“转制”实践的关键在于制度安排,政府必须强化对公立高校“转制”改革的管理,以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效率和平等;要明确公立高校“转制”的类型,划分营利性大学和非营利性大学;要明晰、规范“转制”高校的产权,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本进入“转制”学校,以加大经费筹措的力度。

陈萦等(2007)对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分析后得出结论,民营化必然导致公立高校资源配置结构的调整,公立高校将出现企业式大学的特征;如果民营化的公立高校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式调整资金结构,并不会导致质量的下降;民营化有可能正是提高公共资金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罗丹(2007)主张,公立高等教育民营化的实质是使高校成为真正的法人以面向市场办学,解决财政危机。我国公立高校虽然名义上是独立法人,但各项法人权力远没有得到落实。朱其训等(2004)从分析教育经费短缺与教育需求扩张间的矛盾入手,认为股份制办学能够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短缺与国家扩展高等教育的矛盾,提高高校经营管理的效率,进而提出了高校试行股份制办学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成长群、万玲莉(2008)认为,地方公立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的判断依据和标准应该是只要不损害教育本质和教育目的、不改变其公有性质、不使国有资产流失,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改革现有的地方公立高校,三者缺一不可。

继董藩(2000)提出在条件成熟时允许发行高等教育债券、彩票,以缓解政府和社会投入不足的矛盾的观点之后,陈晓红、曹晖(2005)构想了一个发行教育彩票融资的运作模式。随后,李星云(2006)、乔海曙等(2007)也就我国教育彩票的发行管理提出总体宏观管理和具体发行管理建议。

唐忠旺等(2004)认为高等学校要特别注意在建立基金会、吸引民间和外国资本合作办学、提高校办产业层次和经营效益等方面,拓宽高校筹资渠道。在高校内部体制改革中,要注意建立健全基金会机构,完善基金会的规章制度,建立学校与捐款个人、团体之间互惠互利的筹款与发展机制,确保基金会在规模、效益方面上台阶,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甘国华等(2007)认为应该把发展校办企业的精力转移到与企业联手办学上,积极吸收民间资本进入教育产业,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压力。张月等(2007)主张制订《教育投资法》,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公立高校投资,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陈翔宇等(2007)主张将高校的准利息支出、BOT项目的运营收入、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作为对投资者的回报。刘绪刚(2008)指出投资职业教育的收益回报不够明晰、职业教育与资本市场对接不够充分,职业培训机构在国内上市还面临着诸多壁垒;投资方对职业教育机构的运行规律、投入产出及政策知之甚少。而职业教育机构对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动机、投资需求及回报收益同样没有清晰的了解,由此阻碍了投资行为的顺畅进行。

综上所述,学者对公立高校吸收民间资本比较普遍推荐的渠道和模式有发行教育彩票、教育基金、民间募捐、BOT、PPP等。对于高校融资的宏观环境比较统一的建议是放宽高校的融资政策,健全社会捐助机制等。这些主张更多的是开拓公立高校资金渠道的长远思考,但就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公立高校如何合法利用民间资本的问题仍旧没有很好的回答。

三、目前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

关于民间资本投资我国公立高校尚存在很多问题值得商榷。虽然多个学者以不同视角分析了我国公立高校对民间资本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但全面、系统地分析高校融资困境的成果比较少。部分学者仅陈述了公立高等学校吸纳民间资本的方式而回避了我国公立高等学校的法律地位问题,但在实践中由于法律地位模糊严重阻碍了其吸纳社会资金的效率。也有学者在理论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实现多元化必须进行社会筹资,但对于可以操作的具体途径及其相关的管理体制却很少提及,以公立高等学校为视角的吸纳民间资本的具体融资方案和实施路径的研究更难寻觅。尽管实践中不乏民营企业兴办高等教育的成功案例,但这些模式并非以财政资金作为主要经费来源的公立高校所能模仿的。因此,对于学者和政府部门来说,重新思考高校办学目标和价值,研究健全民间投资高等教育法制、信用环境的机制问题是彻底解决公立高校资金短缺瓶颈的根本之道,但这将是涉及多个部门的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而对于面临资金匮乏、亟待“输血”的我国公立高校而言,更为迫切的是研究出一个符合当前法规要求、切实

可操作的融资方案,这将是今后学者与实务界共同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李立国.西方国家公立学校民营化研究[J].中国民办教育研究,2005(Z1):181-188.

[2]靳晶.我国公立高校融资渠道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2008.

[3]杨晓霞.亚洲四国公立高校“转制”实践述评[J].高教探索,2007(6):64-67、96.

[4]陈萦,史秋衡.美国公立高校经费来源结构变化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9(3):73-77.

[5]罗丹.法人化与民营化——公立高等教育改革的策略研究[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4-19.

[6]朱其训,朱春花,缪榕楠.高校试行股份制办学的若干思考[J].江苏高教,2004(2):52-54.

[7]成长群,万玲莉.地方公立高校能否实行股份制改革的标准和依据[J].湖北社会科学,2008(5):161-163.

[8]陈晓红,曹晖.我国发行教育彩票融资的运作模式及相关问题[J].现代大学教育,2005(1):53-55.

[9]李星云.我国发行教育彩票之可行性研究与管理建议?[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J].2006(4):53-56.

[10]乔海曙,陈志强.多渠道实现高校融资规模效益研究[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7(6):61-67.

[11]唐忠旺,何桂华,刘兴旺.对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04(8):109-110.

[12]张月,狄福军.民间资本投资我国公立高校的问题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7(3):69-72.

[13]陈翔宇,张明豪.促进民间资本投资高等教育领域[J].经营与管理,2007(3):39-40.

[14]刘绪刚.简析民间资本投资职业教育的现状及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5):8-9.

[作者简介]

廖福英(1972-)女,壮族,籍贯:广西宾阳,学位:硕士研究生,研究专业和方向:金融学专业,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职称:高校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间资本述评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模式和风险防范研究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剖析中国民间借贷的发展趋势
临汾市民间资本的流向研究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风险与防范
民间资本运行态势研究:以温州为例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