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实战与管理类高职生职业心理素质训练

2009-09-24 03:43丁茂芬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训练模式高职生

摘要:设计以商业实战为主体的管理类高职学生职业心理训练模式,并通过实践进行总结,对该模式的过程、效果加以探讨,可以有效地促进职业心理训练课程的改革。

关键词:商业实战;高职生;职业心理;训练模式

职业心理素质是职业指导和职业培训的重要内容,一般是指人与所从事的职业匹配的心理素质的总和,包括个体从事该职业所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包括特定职业对从业者所提出的心理素质要求。职业心理素质包括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两部分内容。高职学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要看是否掌握了某一职业或岗位的专业技能,而且还要看其职业成熟度和职业适应能力。职业心理素质训练就是通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施加影响,以培养从事某项职业所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商业实战其模式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欧洲的“商业模拟”。“商业模拟”即通过系统标准的企业管理仿真模型,让学员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技能。我国从2001年开始举办的“北京商业挑战赛”作为全球商业挑战赛的一部分,使很多中国学生通过比赛参加了商业实战。这种以实战为主的赛事受到社会和职业院校的广泛关注。同时,“赢在中国”和“创智赢家”等栏目也开始通过商业实战选拔创业人才。商业实战注重成员在实践中锻炼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我国的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战技能,特别是公安院校、体育院校、商业院校等一些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非常注重实战训练,强化学生的实战能力。

以商业实战为主体的职业心理训练,就是设计某一主题的商业活动,让学生参与并独立运作,运用角色扮演、拓展训练、分享演说等心理训练技术,使学生在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上获得提高,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

从2003开始,我院对营销专业的《消费心理学》课程进行拓展,引入团队辅导方式,同时结合“营销策划实务”的模拟实训,开始对职业心理训练课程进行开发。经过3年的教学实践,以商业实战为主体的职业心理训练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程特点

实践性我院管理类专业包括营销管理、物流管理等,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近年来,人才市场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客观上要求在校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多元化的实践练习。职业心理训练课程是一门综合实训课,商业实战突出实战,要求动手、动嘴、动脚、动脑,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协作、组织管理能力。

实效性心理变化具有内隐性、模糊性等特点,所以心理辅导的效果一般较难测量。如果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性不强、积极性不高,就难以取得效果。所以在课程的模块设置上,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应以团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结成民主友好的关系,强调生动、活泼、自由的氛围。在活动中学生要主动参与,融入群体,接纳自我和他人,强化从意识到行为的调适。

实用性职业心理素质具有鉴别功能,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不同,同时职业心理素质制约着职业活动的各个层面,对职业活动具有调节和导向的功能。所以,职业心理训练应强调实用性。根据管理类专业的特点,以商业实战为主体的训练,重点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精神、自信心、与人沟通技巧等,而且活动的操作性强,对专业学习与职业交往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

课程设计

训练前提——职业心理素质提炼职业选择匹配理论认为:“合适的人选择合适的职业,合适的职业选择合适的人。”人与职业相匹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特质因素论”的代表帕森斯的职业指导理论强调:在做出职业选择之前,要评估个人的特质与特定职业的要求是否匹配;同时进行职业调查,强调对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工作情形、参观工作场所、与工作人员交谈,得出该工作对从业者的要求。职业心理训练的第一步,就是对该专业进行调查,与专业教师、专家、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分析该专业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如管理类专业特别强调高效沟通技巧、自信心、创造性思维,财会专业则特别强调职业道德、实事求是态度、诚实严谨等。在此基础上设计商业实战的主题,可通过不同的模块突出职业心理素质的特点。

训练实施——职业心理素质锻炼本阶段是训练的核心部分,训练时间5天,共30个学时,每个环节循序渐进,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强调训练的操作性与实践性(如表1所示)。整个过程围绕实战进行,分为实战准备阶段、初级实战、实战实施、实战强化四个环节。实战准备环节要分别对实战进行理论准备、团队准备、市场准备、技能技巧准备,通过活动,让学生形成有效团队,认识职业特点,掌握管理沟通的技巧。初级实战环节让学生走向市场,拜访三家企业或商店,在此过程中训练自信心、压力管理、受挫管理等能力,为独立实战打下良好基础。实战实施环节通过某一主题的商业实战,使学生解除设限思维,培养自信心、责任心,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往技巧。实战强化环节主要通过过程与成就展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理解公平与不公平,增强自信心,并锻炼学生的演说能力、表达技巧、沟通技巧。本环节有效利用了传统心理训练方法的优点,如拓展训练、角色模拟等,同时根据对管理类学生职业心理素质的要求设计了实战环节,拓展了传统心理学的训练模式,可更加有效地达到心理训练的效果,是本课程的核心。

训练提升——职业心理素质内化心理实训强调了学生的感悟和心理体会,注重个人成长,但是效果评价所采用的观察法和心理测试法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如观察法受情绪、氛围等“传播噪音”干扰较大,心理测试则标准化程度高,使用过程的严格控制等因素可使被试者产生一定的心理准备从而影响真实性。学生的个体进步各有特点,比较难加以标准化统计。因此,这个环节可设计为团队分享、团队成果展示和每天的“个人日志”,把对效果评价的主体从“第三方”转向学生本人,强调学生主动探索,参与对个人进步的认识与体验。本环节是训练的有效补充和延续,可以通过“冷思考”加强“热训练”的效果。

课程创新点

训练内容“两重”即职业意识与职业能力并重,行动与思考并重。职业意识包括职业需要、职业道德、职业气质等,职业能力包括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本课程很好地兼顾了这两部分内容,同时切合健康心理的前提,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同时,考虑到学生重行动、轻思考的特点,为课程设计了“积极而谦虚,切问而近思”的主题,要求对训练的每个环节、每天都进行日志记录,以求在思考中获得提高。

针对性实训教材现阶段,我国与就业相关或与“两课”通用的心理健康辅导教材较多,而职业心理训练的教材几乎是空白。本课程结合心理辅导教材与管理类企业培训教材,针对不同的训练模块,编制了针对性强的实训手册。经调查,学生对教材的满意率达90%以上,同时教材的有些模块还成为企业培训的指导资料。

突破课堂教学空间传统心理训练课程一般集中在室内。本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课程的实践性,运用校内实训室、多媒体教室、运动场、校外市场等多种形式与市场相融合,一是可丰富教学内容,二是可有效利用社会资源。

多维评价手段训练成绩评定由5个部分构成。一是实训手册记录,包括每个项目学生的完成情况与心理体会(占15%);二是团队总分,即各项目的团队成绩(占20%);三是组长评分,包括考勤与努力程度、团队贡献等(占15%);四是企业评分,分为分项与总评(占30%);五是教师评分(占20%)。评分主体涉及学生个体、同伴、教师、社会与团队绩效,可以反映每个人的综合素质。

训练效果

本实训课程在强调高职学生的智能素质、思想素质与身体素质的同时,突显心理素质,主要对学生的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施加影响,以发展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工作中必需的心理品质,其效果可能延续到终身。

通过教学效果调查,成绩显著。本课程进行了四次调查:一是课程结束时的即时效果调查,二是一周后的跟踪调查,三是班主任调查,四是企业主回访。四部分调查都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根据即时调查结果的统计,营销专业2006级的学生100%认为自己在实训中获得了进步,有99%的学生认为团队获得了进步,有98%的学生认为个人获得了进步。根据一周后跟踪调查结果的统计,管理专业2007级有93%的学生认为自己获得了进步,有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自信心增强了,有60%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了,有66%的学生认为自己对职业能力的认识更加清楚了,有73%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了。

同时,对实训项目的受欢迎度进行了调查。营销专业2006级有65%的学生喜欢实战项目;2007级有76%的学生喜欢“新客户拜访”(初级实战),有73%的学生喜欢商业实战。

在实训过程中的“拜访新客户”模块,要求学生直面企业负责人进行沟通训练。这个环节收集并建立了企业资料库。现资料库成员有五百多家企业,其中近百家企业为学生的课外实践提供了机会。

注意事项

课程设计要兼顾职业与心理两方面的内容,专业教师和心理辅导教师应共同参与教材编写和模块设计,突出职业能力与健康心理的要求。

商业实战的主题选择应难易适中。太简单会削弱学生的心理感受,太难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情绪从而达不到效果。同时应考虑季节性、活动空间等因素。

教师在训练全程要对学生适时点拨、及时引导。心理感悟受环境、同伴等影响较大,有时学生的内心变化不易察觉,所以要适当进行点评,以积极引导为主。

参考文献:

[1]大均,余林.职业心理素质及培训[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3,(4).

[2]彭移风.大学生营销职业心理素质训练与效果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2).

[3]陈社育.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丁茂芬(1976—),女,浙江缙云人,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心理、消费心理。

猜你喜欢
训练模式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训练模式分析
高校篮球队短期训练方法探讨
高中数学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教学
激活与文学文本对话提升高职生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