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组成原理》是高职院校计算机、电子信息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讲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是研究教学内容并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高职院校;教学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通过理论课程的学习,系统地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逻辑组成和工作原理,通过实验课程的操作训练,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结构分析、应用、设计的能力,在整个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单片机、计算机控制技术、工控机等后续课程的基础。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内部更加趋于高度集成化,很难直观地了解其内部结构。因此,学生普遍感到这门课程概念抽象,感性认知差,难学难懂。要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良好的动手实践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课程的教学进行改进。
教学内容的改进
《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是讲解计算机内部各功能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给学生理清知识脉络,讲清基本原理,同时将新的知识融会进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是这门课程教学内容改进的关键。
教学内容的取舍由于本课程教学内容很多,但课时有限,这就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和再加工。要以计算机五大部件作为主体,以各部件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为重点,将计算机系统结构讲清楚。对于可讲可不讲的内容要坚决舍弃。例如,在“运算器”的教学中,对于“机器数的乘法、除法及其实现”,学生掌握比较困难,而且这样的内容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没有太大的用途,这部分内容可以舍去。
补充新知识、新技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密切关注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提供的信息资源,将新知识、新技术随时增加到教学中去。这就要求教师平时注意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搜集、补充和积累。例如,在讲“中央处理器”的时候,书中仍然讲8086/8088系列CPU的相关内容,而在实际中涉及更多的是INTEL公司生产的新架构的微处理器,在讲课时加进这样的新内容,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还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不要只讲INTEL等目前接触较多的产品,对于IBM、SUN等公司生产的小型机架构也应该让学生有所了解,这对于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与其他相关专业课程相结合将《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实训》与本课程相结合。在教学中,让学生先掌握当前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世界著名计算机及计算机配件生产厂家的历史、现状及其主要产品的性能,然后再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技能。通过计算机组装实训,学生先从直观上对计算机的组成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可为学好本课程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教学方法的改进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知识面广,更新速度快,并且教学内容不是针对某种具体的计算机,而是介绍当代计算机组成与实现的基本技术和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本课程的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可采取以下方法。
采用直观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技能在进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学习之前,可先组织学生进行完整的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实训。在实训中,先将目前主流的微型计算机各部件的制造厂商、产品型号、产品特性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产生兴趣。随即对学生进行微型计算机的组装训练。训练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组装技能,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计算机中各部件是如何连接在一起并协调工作的。通过计算机组装与调试实训,学生从感性上清楚了计算机中的各部件,然后再开始本课程的理论学习,从具体到抽象,学习的过程不再枯燥乏味。
合理组织教学,使知识结构更加完整本课程的教材将计算机的各部件分成独立的章节进行编写,学生很容易把每一章内容独立起来理解和学习,结果不能很好地从整体上认识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因此,在第一次理论课中,教师就要讲明计算机是由软、硬件组成的系统。在对“计算机系统概述”的讲解中,要将整个计算机系统结构讲清楚,注意各部件之间的关系,最终要让学生建立起整机的概念。在授课内容上,可适当更改教材中的章节顺序,尽可能让当前所讲内容和前面的内容有一种承上启下的关系。在讲授每一章节前,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过渡内容,使前后课程建立联系,从而避免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同时,要注意把教学重点放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具体的实现方法上,对重点和难点多作分析和讲解,相对次要或在后续课程中有详细讲解的内容,在授课时可简要介绍。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配套实验的作用发挥出来实验教学是本课程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实验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工作原理,从而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实验教学应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原则,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系统,合理安排学生进行实践,重点要落实到引导学生自主操作。这样,既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又能使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对于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解决的过程中,也要启发学生,让他们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问题的出现,指导学生分析问题,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
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可以提高学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析与操作能力。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立足于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张钧良.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陈斌斌.关于高职学校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0).
作者简介:
张绍鹍(1981—),男,天津市人,硕士,天津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网络技术。(本文责任编辑:洪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