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S: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

2009-09-24 03:43葛立娟
职业教育研究 2009年7期
关键词:导入中职学校管理

杨 勇 葛立娟

摘要:CIS代表一个企业的文化形象和企业精神。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发展需要企业精神,同样,学校发展,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发展,需要学校精神、学校形象设计。文章从CIS的内涵出发,论述中职学校引入CIS的实施前提、实施策略、实施功能,进而形成中职学校办学特色,建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提高学校在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关键词:CIS;中职学校;导入;管理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苏霍姆林斯基从教育着眼,为学生创立了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包括自然风光、校园美化、教学设备、室内陈设、图书保障以及室外文化氛围等。其独到之处在于为学生提供一种精神环境,让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一条走廊、每一个室场、每一块园地都发挥出育人作用,都能熏陶学生。苏霍姆林斯基的“大自然”教育观、环境设计教育理念值得我们思考,尤其对中职学校。

CIS是英文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的缩写,意为企业身份识别系统。CIS最初虽是为企业服务的,但教育作为特殊产业,经营理念同样不可缺少。企业CIS理念有许多值得学校借鉴的内容,现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将其归纳为三个部分:理念识别系统(MI),即学校的办学方针、指导思想等;行为识别系统(BI),即校纪、校训及各种规章制度等;视觉识别系统(VI),即学校的整体视觉形象等。

中等职业学校引入CIS,将为学校提炼出有差异优势的校本特色,并以此对内凝聚人心、激发内力,融合博取;对外聚焦公众视线、强借外力,达到业超同行,最终使学校取得稳定发展的自然软环境。在引入CIS过程中,学校须进一步考虑企业与职业学校在目标、功能、价值追求、品牌内涵、成果特色等方面存在的较大差异,在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其规划和策略更应从不同的层面予以考虑。

CIS实施的前提──学校管理者的认同

学校作为一类社会组织,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竞争越来越剧烈和复杂的社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拥有自己的强势品牌。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中阶段教育大发展,在能不能上学的问题基本解决之后,人们上名牌学校、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就突现出来。因此,打造学校品牌的问题就摆在了学校面前,它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打造学校品牌、导入CIS理念、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是提高学校竞争实力的有效策略。

良好的学校整体形象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学校良好的形象易得到社会的支持、学生家长的信任和师生的认同,可以优化和拓展学校的发展空间,盘活办学资源,为学校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它既是无形的精神财富,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转换为有形的物质财富,从而促进学校在良性循环中不断优化。

良好的学校整体形象可以为学校增强教育能量。一所校风好、校容美、质量高、声誉佳的学校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师生置身其间,在长期的熏陶感染中,行为得到规范、心灵受到陶冶、素质不断提高,相互之间必然不断产生正强化。

良好的学校整体形象给公众一种正确的整体感觉、认知和印象,是学校客观发展状况与公众主观判断的结合。学校形象设计则是通过一整套表达系统,将办学理念、活动信息、教育教学条件与水平等学校办学内容予以整合并传递出去,以凸现学校特色和精神,建立学校与公众双向沟通的关系,使校内外公众产生认同感和共同价值观,从而优化校内外环境,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活动过程。在职业教育日益为社会大众所关注的今天,学校形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社会信度。

CIS实施的策略──学校整体形象的构建

孔子曾将理想的政治状态定义为“近者悦、远者来”。在当今的社会发展背景下,这也是理想的学校状态。CIS理念告诉我们为达到“近悦远来”,在思想意识方面,学校要有天人合一、天下为公的观念,要强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要求师生员工理解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生命系统,应该重视校园环境一切生命的价值,爱护和培植自然万物,养成员工的仁心善性,提高员工的精神境界。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工作者一般都有较强的个性和较独立的价值观念,CIS理念的价值观能有效地将各种不同个性的人才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集体力量,对于维系内部稳定和谐、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增强内聚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学校整体形象构建的内容,一是学校理念识别系统(MI)的建构。它能加强学校的角色定位和校情诊断、明确学校的办学宗旨和发展目标、选定学校的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二是学校行为识别系统(BI)的修炼。首先是其内部系统的建立,要加强教育政策与法律法规教育,增强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和守法、护法的自觉性;要制定好学校的章程,以便师生对校内事务“依章办事”;要科学设置组织机构,以保证学校管理的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要健全人员岗位规范和相应的评估机制;要制定具有本校特色的综合性的规章制度,对师生员工的某些行为加以约束和规范,从而形成群体规范。其次是学校行为识别的外部系统的形成,主要包括人际交往活动和专题传播活动。人际交往面对多种目标公众,要正确处理好与权力制约组织、个人的关系,充分引导和调动上级领导的积极性,争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支持和帮助;要正确处理好与业务往来组织、个人的关系,学校不仅要善于寻求权力的支持,而且还要善于寻求业务支撑,巧借强势外力,以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要正确处理好其他相关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加强与社会各阶层及相关团体和人士的联系、交流和推介。对专题传播活动,包括校内的各类活动、社区的各类公益活动等,要加强策划,主动造势,引导舆论,传播学校品牌形象,盘活办学资源,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三是学校视觉识别系统(VI)的设计。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由基本、应用两要素构成。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标志、标准字、标准色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事务用品、办公用品、通信用品、宣传用品、人员服饰、环境装饰、交通用品序列以及整体布局和空间环境等。通过标准化、序列化、统一化的手法可将办学理念、文化特质、行为规范等抽象概念具体化、凸显学校个性,塑造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因此,设计中应注意承载理念,吃透精神实质,准确深入地表达办学理念;应注意讲求美感,既表达愿景,又给人以美感;应注意个性展现,要与众不同,富有个性色彩、易于辨识,让人过目不忘。

CIS的功能──学校办学资源的优化

随着知识经济大潮澎湃而至,职业教育的日益市场化使职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但市场的空间是有限的,学校赖以生存的生源数量是有限的,那么在硬件设施不分伯仲的情况下,如何才能在激烈的生源大战中取胜呢?企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向科学要技术、向管理要效益。”职业教育要融入市场,就必须进入市场,就有必要把企业的理念引入到职业教育中来。如果远离市场,职业教育就会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壤,就不可能发展壮大,所以必须进入市场,不断塑造、发展、提升学校品牌,进而提高学校的竞争力。CIS的实施是领导者意志的体现,是学校品牌的精神载体,更是名校领航的引擎。

学校整体形象体现高品质的艺术标准、独特新颖的思维模式、完美的创作与设计、诚实可信的作风,必将在无形中把美的琼浆灌注到校园文化中去,创造一种积极向上,宽松和谐、静谧优美的校园审美文化。学校整体形象的思维创新、设计精致,风格独特的艺术性,形成不断推进学校发展和提升的感性氛围,也体现学校的创新能力和办学理念的升华,是集体向心力的一种凝聚,它自然为师生塑造一种舒适的工作、学习环境,调动其思维和情愫,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

学校整体形象的内在关键是要不断更新学校的管理观念,建立与市场经济和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新体制,其主要特征就是将学校管理由传统的计划管理变为瞄准市场需求的目标管理,由把职业学校当作公益事业机构来管理转变为自主经营为主的管理,由封闭型管理转变为面向社会的开放式管理。要完成这些转变,首先学校管理者必须更新观念,高度重视整体形象的塑造,那种办学等、靠、要的做法,必将导致学校发展处于被动适应的境地。

学校整体形象建立是一种学校竞争战略。依市场规律而论,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着调控作用,优胜劣汰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适用于职业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各个学校事实上存在的办学效益、办学质量的差异性,将是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政策倾斜、社会教育资源选择流向的依据。特别是在职校分布较为密集的地区,校际间的竞争尤为突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经费体制的突破、事业编制意识的逐渐淡化,教师和学生的流动性增大,各个学校的发展差异越来越大,各校在聘用教工、招收学生、设置课程、筹措经费等方面各显神通、各谋发展。强校要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普通学校要脱颖而出,跻身强校;弱校要求得生存以免受到被合并或停办的威胁。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学校整体形象的竞争。这就促使职业学校管理者必须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审时度势,准确地对发展的形势做出反应;以经营者的谋略为学校创造最好的办学效益;以设计师的眼光在组织设计上为学校确立良好的组织形象,使学校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李刚.学校品牌形象设计浅析[J].吉林教育,2008,(1).

[2]文丽.学校品牌形象策划的特点、内容和程序[J].教书育人,2008,(8).

[3]王水玉.引入企业文化打造学校品牌[J].当代教育论坛,2008,(1).

[4]李少博.当代品牌视觉形象的表现策略[J].美术大观,2008,(1).

[5]大众工业学校:实施职业学校品牌建设战略[J].当代学生,2008,(5).

作者简介:

杨勇(1957—),男,江苏灌南人,灌南县教育中心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

猜你喜欢
导入中职学校管理
德育工作浅谈
利用微信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