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咱们为面子买单的事,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比方说请人去饭店吃饭时对于饭店的选择。这样就凭空多出了许多面子钱。进了饭店,点上一大堆菜摆满餐桌,临到吃完离去,还一定要剩下许多,这才显得阔气。其实呢,花了钱却还要暗暗地心疼,真的是何苦来哉?
这几年房价飞涨,许多人把牙咬碎了连血咽进肚子里却也要去买大房子,去搞精装修,回头再啃馒头吃成菜当“负翁”,当“房奴”,为的就是让别人看着有面子。实在地说,这也是大房子畅销且使得房价飙升不已的一个心理原因和社会原因。
134年前,美国公理会传教士阿瑟·史密斯在京津鲁等地传教、考察、写作近50年。此人对于中国和中国人民有着相当深厚的了解和感情,是最早建议美国总统退还庚子赔款的人。他对于中国社会的研究深为鲁迅、潘光旦等学人称道。其代表作《中国人的特性》中,第一章写的就是《面子》。他写道:“面子是理解有关中国人的一系列复杂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果说中国人的特性中还有许多暗锁未被我们打开,那么,面子就是打开这些暗锁的金钥匙。”“中国人的面子犹如南太平洋海岛上土人的种种禁忌一样,有一种不容否认的巨大力量。”
这位美国老头的话虽不怎么中听,但他近50年的考察和研究,的确是点到了咱们中国人的痛处。不幸的是,咱们自己却常常忘记了这一点,甚至因为习以为常,早就将面子这东西给正常化、合理化,乃至美丽化了。生活中,说某某人办事很讲究面子,很有面子,不是贬义,而是褒义。便是上面说到的种种事情,在生活上,也常常被认为正常,合理,甚至必须。因此,面子这东西便在咱们中国人的生活中,源远流长,以至于今。这种不以为丑反以为美的观念,才是最可怕的。
时下里,官员们都很讲究政绩。这其实并不错,错的在于片面追求政绩、虚报政绩、夸大政绩,乃至为了表现政绩而浪费而破坏而犯罪。当然,这也是一种面子。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讲究面子呢?我的解读是我们缺乏自信,便只好仰仗着虚假来撑起自己,以便至少在表面上得以实现自己所憧憬的价值。而越是自信的人就越是不怎么爱讲面子。比方说真正有钱的人跟朋友聚餐的时候反倒不喜欢讲究排场,比方说真正有学问的人跟同学聚会的时候反倒不喜欢端起架子……这里,最关键的东西就是自信。
有一个现象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先前咱们的人出国,都要特制西装,到了国外就跟个傻小子似的。现在,随着国力提升,也不一定非得穿西装了,反雨显出大国气派。显然,逐渐淡化讲究面子的习性与风气,关键就是要不断地提高个人的自信心和民族的自信心。让我们期待。
得让自己笑起来
不知你注意没有,老年群体中缺少充足的笑声,人越老,笑声越少。老头儿与老太太比,多数如同雕塑一般木然,郁郁寡欢,不如有些老太太们凑到一块乐和,她们常有说有笑、唧唧喳喳像一群喜鹊。
这情况很复杂。整日不笑者,其中不乏心灵老化、老年痴呆的病态所致。还有这样一种人,错误地以为矜持是成熟的标志。无论哪种情况,我都想提醒一下:得让自己笑起来。
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个鲜花盛开的花园。我们应该把心灵装扮得更阳光更绚烂更美丽更芬芳一些。对于这种心态,有专门的形容词叫:心花怒放,笑开了花。按这样的要求,我们笑得往往不够。
人人都享有笑的权利。笑,不受年龄性别身份限制。
活得本真些,自然些,天然些,像婴儿落地时的第一声啼哭那样,做个老顽童。
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古训。实事求是地讲,我们的国民过分强调“不逾矩”、“驯服工具”了,一提“从心所欲”、“老要张狂”就被视为“洪水猛兽”。一举一动,一衣一饭,一谈一笑,都得按部就班,三思而行,恨不得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如此活法,着实有点儿累。
不随风不趋时不逐尚,径自按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方式面对世界,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最标准最经典的诠释了。
从心所欲。笑对夕阳,笑对人生,笑对世风,笑对自然。
影视艺术有个时髦的说法叫“搞笑”,民间有个通俗的说法叫“找乐”。向曲艺、相声、小品、幽默大师学习,“搞乐”、“找乐”、“逗乐”、“哄自己玩”。小品在哪里?在舞台上,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天天都在演活生生的小品。
有些事得想得开。不如意事常八九,失败、挫折常伴身,怎么办?除去“吃一堑,长一智”,汲取教训以外,尽快统统遗忘吧。只留下一些幸事、乐事、趣事、高兴事。
想“老有所为”,好,但不要企盼立竿见影,不要奢求奇效、神效。大器晚成者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为着自娱自乐。
满怀希望,含笑生活,出门高高兴兴,回来喜气洋洋。每一天每一年快快乐乐,直到生命尽头。在脸上永远寻觅不到哀伤与忧愁,含笑长眠是最后的留影与定格。
笑靥是心花斑斓的投影。笑是美好心灵的自然折射。一切总根于爱——爱生活,爱人间,爱家庭,爱自然,则会笑得如苹果般甜美,如灯笼般透明,如太阳般灿烂,如春风般和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