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体态语及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009-09-23 04:55王利娟
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 2009年4期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教学教师

王利娟

摘要:教师的体态语具有真实性、辅助性、直观性、连续性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发挥体态语辅助课堂讲授、情感交流、调控学生行为的诸多功能,教师采用动静交替的、仪态优雅的体态语。有效组织课堂教学,会让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跃,学习氛围更加和谐统一。

关键词:体态语;课堂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105-02

教师在教学中,主要是通过语言与学生交流,除语言交流外,体态语言在教学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认识体态语言的性质和功能,从而更好地将其运用于教学活动中。

一、体态语所具有的性质

(一)具有真实性

体态语言是直接用简捷、生动的动作直接呈现给对方,因此它比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的微妙变化,尤其是当语言和体态语言不一致时,通常是体态语言更能反映人的真实情感。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姿势、动作等体态语言观察出他们“尽在不言中”的情况。

(二)具有辅助性

在师生交往中,双方一般是通过听觉器官和视觉器官这两条渠道获取信息的,并且两者之间是互补的。这两条渠道的畅通是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它们的通畅与否是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神经系统能否保持兴奋为前提的,如教师在语言讲授的同时,恰如其分地运用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发出信息,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由单项刺激变为多项刺激,提高了学生听觉的灵敏度和持久性,从而加大了有用信息的摄入量。

(三)具有直观性

教师在教学中的语言表达主要是刺激学生的听觉,而体态语更多地是刺激学生的视觉,它形象生动、鲜明真实、并富有感染力。学生在回忆尚未完全理解和消化的知识时,总是要连带着授课教师的眼神、手势、表隋、动作等,此时体态语言就成了学生回忆的重要线索。人们往往通过眼睛所获得的信息量大大超过通过耳朵获得的信息量,因此肢体语言表达的直观性是语言表达不具有的优势,它往往更深刻,更容易被记忆。

(四)具有连续性

体态语可以连续不断地伴随着人们的语言活动,即使人们停止了语言行为,体态语还在继续着。比如教师一走进教室,即使未说话,体态语表达就已开始并被学生所感受到,而产生了一种特有的心理感应。教师的体态语言在学生面前呈现了很多用语言无法代替的刺激,这种刺激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呈现在学生的脑海里,学生一但进入状态,师生就会产生心理共鸣,这时学生拥有了教师的感受和体验,从而就会产生同化、顺应乃至达到升华所构建的认知过程。

二、体态语所具有的功能

(一)具有辅助课堂讲授的功能

体态语具有强化言语语义、增加口头语言表达的功能,教师通过加强语气、提高语音或慷慨激昂的讲述,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师在讲述时伴随着体态语,以姿势助说话,以眼神传真情,这样就能把学生带进与教材相应的气氛中,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课文中的内容能形象生动地呈现在脑海中,有利于迅速理解,融会贯通。这两种语言的融合协调,使多种信息同时作用于人的大脑,可以使学生在接受语言信息的同时,看到生动的形象,使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加深理解,牢固记忆。

(二)具有促进情感交流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包括知识和情感的信息沟通,而情感的沟通主要依靠体态语来实现。因为人的动作表情要比语言更能直接表达情感和欲望,教师的体态语能以间接的方式,通过暗示、模仿、感染、认同等途径,对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加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表达用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如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用肢体语言把喜欢、关心、鼓励、爱抚等情感微妙地传递给学生,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接受了这些积极的情感信息,使学生从内心对教师产生积极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迁移,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具有调控学生行为的功能

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活动中,形成了对体态语所表达信息的统一的系列的条件反射。所以,师生交流时双方的肢体语言不需要中介,就可以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接纳或排斥等信息,教师通过自己的体态语来表达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肯定或否定,从而调控学生的课堂行为。

三、如何运用肢体语言

(一)要协调系统

作为教学系统一部分的教师体态语,必须和其他教学行为紧密配合。教师体态语的运用,要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内心情感表达需要而定,只有与语言等教学行为合理搭配,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应把体态语放在语言活动的辅助地位,恰当结合使用,不可本末倒置;教师在运用体态语言时应尽量让学生充分精确理解其表达的含义,促进师生相互理解、默契配合,从而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如在表扬学生时应面带微笑、轻松自如,在批评学生时表情应严肃庄重。

(二)要和谐得体

好的姿态和风度必须是头、眼、身一系列动作和谐的组合表现而成。借助于教师饱满的情绪、恰到好处的手势、期待鼓励的眼神和端正的仪表,才能对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利用体态语来强化语言作用,时刻做到体态端庄、走路稳健、手势得体、表情丰富、眉目传神,这样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结合,能增加讲课的吸引力和知识的可信度,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从容有度、富有感染力的体态语言,可以体现教师高超的教学机智,给人以丰富而不呆板、变化而又和谐的审美感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表情应注意“收”“放”结合,以柔和为原则,庄重中带着微笑,给学生以自然、明朗的感觉,使学生得以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愉快的心情,保证教学信息的畅通传递。

(三)要自然适度

教师的体态语要用得恰到好处,要与课堂气氛、教学情境和谐统一,教师要具备控制自己情绪和行为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对自己言行的有意识的训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自己的站、坐、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榜样。在课堂中学生呈思索状态,被教学内容所吸引,这时教师的体态语要与语言内容、语调、节奏等相协调、相吻合,宜小不宜大。教师的体态语要少而精,富有启发性;要含蓄、耐人寻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不夸张,自然、生活化,如果讲课象演戏,会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心理距离。

(四)要因人而异

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情况采用相适宜的体态语,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体态语来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热情以及速度、节奏,又要注意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善于从学生的眉目的神情中来扑捉有用的信息,及时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在运用体态语时,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讲究表达的方式方法,做到“因材施教”。特别是在遇到某种突法发事件时,如果教师能恰当地使用体态语,可使教师化被动为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莉,肢体语言庆教学中的重要性[J],中国教育,2005,(6)

[2]李哉平,谈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言及运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7,(3)

责任编辑曙光

猜你喜欢
体态语课堂教学教师
课堂教学中教师体态语的作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培养恰当体态 营造高效课堂
巧用体态语提高小学英语教学效果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英语教学中体态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