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永贤
【摘 要】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旨在培育受教育者获得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养。鉴于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身心不太成熟,知识面比较窄狭等问题,学校应该多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职业道德、理想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及人生的成功。
【关键词】 中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目标;职业素养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专业和职业发展与需求,培养就业创业能力与自我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教育。根据职业教育“以能力为本位,以应用知识技能教育”为主线,“以实践技能培养为中心”的培养方向,为了更好地发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成长与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教育活动,职业学校要树立“以就业创业和生存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需求与个人价值实现的关系,提高职业素质,最终获得终身受益的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实现顺利就业。
一、加强职业理想教育,帮助确立职业目标
职业理想是一个人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动力因素。一个人有了职业理想,才有明确的人生奋斗目标。加强职业理想教育,有助于帮助中职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促进其成长成才。
制定职业生涯目标要根据个人的专业、性格、兴趣和价值观以及社会的发展趋势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一般地,要根据个人素质与社会大环境条件确定人生目标和长期目标,然后通过目标分解,分解为符合组织需要的短期和中期目标。短期目标一般为1~2年内的目标:主要是中职生充分利用校园环境及条件优势,认真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学习、工作、生活能力,全面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并做好企业顶岗实习前的各项准备;中期目标一般是 2~5 年内的目标:主要是中职生利用企业顶岗实习和就业的前几年,经过不断尝试努力,初步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务实的目标和具体的措施,为职业理想的实现创造了条件。
二、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所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将会为职业生涯减少障碍和阻力。
中职生在意志力、忍耐力、吃苦耐劳等方面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没有勤俭节约、艰苦创业的精神,或只盯着待遇高、工作条件好的单位,不讲实干和奉献,不讲诚信而随意毁约。因此,要培养中职生的竞争意识及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精神,有意识、有计划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明确与将来所从事职业相关的职业纪律、岗位规范和法律、法规等。学校要把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教育、培养融于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养成教育之中;结合行业、岗位的不同工作特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纪律和岗位规范教育,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首先,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分层次、分阶段、实施重点教育的措施,按照“一年学做人,二年学专业技能,三年适应社会”的基本思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系统地进行阶段性的教育引导活动。如通过开展大范围的符合新生特点的“才华展示”活动,使一年级的学生很快融入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中,展示自我,认识自我,增强自信;对二年级学生则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思想教育,强化专业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素质的教育,多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技能比赛,如“网页设计大赛”、“电工技能大赛”、“礼仪大赛”等;对于三年级学生,则通过校外企业顶岗实习和大量的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高度的职业责任感,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人生阅历交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专业知识和文化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加了学生的学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升了学生的品位,又使学生在活动中能展示自己的才能,增强其学习和就业的自信心,明确职业目标。
其次,要依托教育部开展的“文明风采”活动,利用《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程,教师要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知识,指导学生如何写一份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利用校园网、黑板报、校园刊物宣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在全校进行“我爱我的专业”、“梦开始的地方——我的职业生涯设计”的征文比赛和“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技能”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就业观和创业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成功者”的心态,形成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让学生用笔描绘自己未来的职业蓝图,展望人生,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和人生观。
四、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专业化水平
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与能力。因此,学校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加强对班主任和教师的培训,让班主任和教师要熟悉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职业能力要求、实施方法等,提高全体教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意识,把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主题班会和各学科的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能讲解、引导,帮助、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断探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中职学校德育中的特殊内涵,以最大限度地增强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社会职业流动加快、就业竞争加剧的今天,以培养学生获得职业素养、促进生涯发展及人生成功为主要目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但能贴近学生实际需要和就业需要,而且是一条促进德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王培俊.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探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 倪 锋.大学生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