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悦
【摘 要】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的德育课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探讨如何以新课程教学改革增强学生自觉内化的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德育课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和成功感受,使德育课真正发挥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导向的功能。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 德育课 教学改革
“教育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环节”[1]。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开展,新课程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作为素质教育重要阵地的德育课改革势在必行。下面笔者谈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深入开展德育课教学改革,使其真正发挥对学生的行为和价值观念导向作用的问题。
一、新课程理念下德育课教学改革的核心和措施
德育课以改变学生的认知观念为出发点,通过学生的自觉内化来改变其行为,最终达到改造其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作用。那么,如何进行德育课教学改革呢?
1.确立探究合作的自主学习方式
“新课程明确提出了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开发者的新理念。”[2]按照新课程的要求,教学设计应当引导学生习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材处理中要‘为学习设计教学。这是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提出来的,也是有效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以交往互动为特征的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能有更多的沟通。在沟通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会凭借自己的经验,用各自独特的表现方式,产生思想的碰撞、心灵的沟通、意见的交流,通过师生合作、探讨共同完成教学过程”[3],从而“拓宽学生接受教育学习知识的空间,增加学生自主选择和探究的余地和空间”[4],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思想的进步和个性的发展。新课程的理念给我们指明了德育课改革的方向和途径。
2.创设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情境
德育课教学必须从单一的书本中走出来,主要的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知识,更要有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勇气。教学中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给学生真切的感受和强烈的价值观冲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曾经做了一些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这门课的教学中,结合商品和价值规律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做市场调查,了解自己熟悉的商品的销售情况,其价格在不同时间的变化,探讨价值规律在实践中的表现,分析价格变化的原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取得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对教材中比较抽象的理论知识理解更深刻,对价值规律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认识更清晰。
在教学“生活消费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部分内容时,结合家庭消费让学生尝试设计一份家庭计划开支表,笔者让学生了解一般家庭的消费项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生活消费三个层次的关系,体验父母生活的不易。教材中出现的各类票证学生没有经历过,对它们产生的背景和作用不了解,笔者通过网络查找到过去常用的布票、粮票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探究布票、粮票的用途和用法,帮助学生了解票证时代生产和消费的矛盾。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中,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正确认识“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的基本原则,并且结合当前的金融危机给美国民众带来的生活困境,让学生明白把握适度消费原则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理解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不协调的危害,结合教材中的漫画,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编写讽喻小品,让学生明白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注重精神消费的道理。
在《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关于职业兴趣、职业性格等内容的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生的自我测试,把同学的自评、互评和教师的点评相结合,使学生对自己有更准确的评价。在就业面试指导方面,以个人形象设计、模拟面试等方式增强学生的情景模拟能力。同时,根据中职学生的特点,笔者还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题研究,寻找积极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存在的困惑,开发《中职新生职业生涯规划之行动导向》校本讲义,利用选修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二、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成功感受
通过教学改革尝试,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德育课改革应围绕学生的实际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自身的成功心理体验,充分挖掘学生的自我教育潜力。
1.在教材处理过程中给学生参与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可以自学的教材内容留给学生,开发与学生生活、学习、未来密切联系的教学资源,把学生感到困惑的问题作为德育课的重点内容来突破。
2.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给学生创造平台。教学设计就是要处理好课程与教学的关系。对课程与教学的关系,美国学者塞勒等人做了很好的比喻:“课程是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教学则是具体的施工。作为设计图纸,会对如何施工做出非常具体的计划和详细的说明。这样,教师便成了工匠,教学的好坏是根据实际施工设计图纸之间的吻合程度,即达到设计图纸的要求来测量的。”[5]
只有先解放学生的口和手,才能更好地解放学生的思想,也才能给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在德育课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来体验、内化所学知识。凡是学生可以参与的环节就要交给学生,教师不能越俎代庖,给学生自我体验、展示的机会。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发挥学生的潜力,激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导演的作用,在学生需要帮手的时候给学生及时的、适度的帮助。这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
3.在教学评价过程中给学生话语权。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让学生做接受知识的容器,更不是做教师的忠实听众或观众。在一些问题的认识上,教师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不能让学生接受的观点可以保留,给学生一个成长的过程。教学评价要给学生自评、互评的机会,给学生自我判断、自我教育的机会。这样的教学效果要优于教师单方面评价的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活动是由师生双方默契地配合完成的,是师生、生生多方面的互动、共享过程,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中职德育课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新理念、新方法,运用科学而艺术的教学方式、手段来进行,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开展更加有效的行为导向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8〕8号
[2][3][5]张高耀.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4]贡和法.从问题走向研究——中小学教师教研文章写作指要.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责编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