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心灵之桥”,构建和谐家园

2009-09-21 09:48刘筱青沈小雯
中国德育 2009年7期
关键词:汉阳架设家校

刘筱青 沈小雯

我校原是铁道部大桥局的一所子弟小学,伴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落成而诞生。五十多年来,她依偎在长江大桥边,培养着一代又一代桥工子弟,和“桥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06年,正式移交地方政府管理,更名汉阳弘桥小学,这是“桥情结”使然。近年我校德育工作秉承“学习与快乐同在,成长与快乐同行”的理念,以“桥文化”为契机,以丰富的德育活动为平台,努力架设师生的“心桥”,为构建和谐家园奠定了基础。“人类最难到达的彼岸就是对方的心灵。”社会的进步、城市“森林”的发展让熟悉的我们变得文明而冷漠;家庭人口的减少,使孩子们缺少沟通的欢乐。而我们积极在心灵之间铺设坦途、架设心桥,让师生在沟通与交流中体会感动、幸福,心怀感恩,懂得回报。

架设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之桥

我校以“四个联系”为突破口,建立了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师师联系。教师之间心距的靠近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起着重要作用。如何走进老师的心灵?校长对全体教师提出八字要求:“赞美、宽容、祝福、尊重”,并带头践行。具体做法是:每天说一句真诚赞美同事的话,温暖对方的心灵;用宽容代替责怪,以心换心;用祝福使对方获得心理支持、解除压力;用尊重使对方感到被重视的幸福。有时,同事之间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件小礼品,就可使彼此感到被尊重、被关注、被理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这些沟通、关心和祝福,能缓解教师的心理压力,使教师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师生联系。教师和学生是亲人,是朋友。教师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必须把更多的心思放在学生的心灵成长上,用自己的宽容和爱心庇荫孩子们脆弱的心灵。2005年至今,我校一直开设“心语悄悄室”;低年级教师总是蹲下来与学生说话,让孩子们感到平等和亲近;阳光一小时、大课间时,师生一起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师生同读一本书、同写读书笔记……数不胜数的情感交流使教师成为学生最信任的朋友。

生生联系。不知如何与同学交往是独生子女常见的困惑。学校通过实践活动、班队会活动、谈心交流等形式,告诉学生与同学相处的技巧和原则,要求学生学会“理解、宽容、付出、回报、感恩”,懂得:集体生活需要理解、忍耐和宽容;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别人为你付出,你要懂得回报;学会感谢、感恩,多为别人着想。例如:对于自负的学生,常常利用“你来为他找优点”的班队会活动,让他认识到,原来“他”也很棒!对于自卑的学生,常常利用“我来为你找优点”的班队会活动,让他感受到,原来“我”也很棒!学生一人有困难,大家献计献策来帮忙;学生一人有成绩,大家共同来分享……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让学生逐渐养成以集体为重的意识,感受到同学友好相处的无限快乐。

家校联系。家校联系形式很多,“家长委员会”“家长会”“家长学校”是我校和家长联系的有效途径。从2007年至今,我校德育课题“家长会创新策略的研究”深入开展,创新拓展了“家长会”这个家校联系的平台;“武汉市家长示范学校”的创建过程,使我校家长受到系统家庭育子知识教育,是增进家校联系的有利契机;《给弘小家长的一封信》《告家长书》《家校联系本》等等,是学校伸向家庭的一根根橄榄枝。其中,最让家长感动和喜欢的联系方式,当属家访。我校上至校长、主任,下至班主任、任课教师,都会利用一切机会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家访。坦诚的态度、真诚的交流常常使家长感动,学校也常常在家访过程中了解更多办学的良策,家校联系畅通和谐。

架设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之桥

学校教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受教育者走出学校,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我校德育工作一直依托社会力量,并创造机会使学生与社会接触,从小养成服务社会的责任意识。我们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式,让学生在社会这所大课堂中得到锻炼。汉阳科技站、省博物馆、汉阳交通大队、武汉铁路公安处、建桥派出所、大桥局桥梁研究所等社会团体的嘉宾都相继被请进我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科学等方面的教育,为学生连通了解社会的一座座桥,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补充。

学生“走出去”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很多。利用节假日、夏令营等机会,我校开展了走进福利院慰问孤寡老人活动;师生走进收容站,和流浪儿童同上一节课;孩子们每年的11月9日都要走进汉阳武警消防中队,了解消防知识,参与消防实践;在去年的“四城同创”活动中,我校“文明天使”走进社区,对城市文明“我知晓、我参与、我奉献”进行宣传活动;到汉阳江滩、琴台广场进行歌舞表演,为“环保节约”“生命安全”等主题活动积极宣传……

“引进来、走出去”,在增添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让社会更了解学校教育,更支持学校发展。

架设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之桥

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生态环境是全人类的共同义务。要实现人与自然的理解与融合,关键在人的努力!保护自然环境,顺应自然规律,才能“乘物以游心”,与自然共存。我校将“万物有情、悲怜仁爱”作为架设人与自然生态之桥的主旋律,将教育学生维护地球家园的生态和谐作为重任,立足学校、延伸校外,分层次开展系列德育活动。

校园里。我校树木葱茏,绿草如茵,四季花开,美不胜收。学校德育工作也充分利用优质校内资源,做到人与环境的交融。每棵树上,都有详细的介绍说明,让学生了解树木朋友的年龄、家族、爱好,以便精心护理。很多弱小的树木上都挂了认养牌。几年时间,孩子们在精心呵护小树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不知不觉长大,和大自然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另外,在校园的绿地上,常有“小草青青,足下留情”的提示,在校园的花坛边,常有“红领巾环保社团”“志愿者小队”在行动,在大家的关爱下,校园焕发着绿色生机。

校园外。在大队部的组织安排下,我校学生一直坚持参加校外环保护绿行动,以“环保天使”荣誉称号为荣。每年植树节,我们都会到学校附近的“汉阳树”下开展义务环保教育活动。我们利用我校所特有的地理优势,分年级组织学生开展“亲近自然、回报自然”的活动。如:春暖花开时节,到莲花湖畔寻找春的足迹;到汉阳江滩放风筝、捡废品、宣传环保知识;琴台知音故里、东湖樱花园、郊外油菜花地,每年都会留下我校学生拥抱自然的身影。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弘桥小学,湖北武汉,430050】

责任编辑/孙 陆

猜你喜欢
汉阳架设家校
谈如何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家校共育工作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校携手,共促发展
大力发展高端现代服务业 促进汉阳现代服务业竞争力
高山流水遇知音
互动+沟通——基于信息技术的家校沟通新模式
洞庭龙女:妖艳的罂粟花
架设“生活”与“习作”的桥梁
如何在高校架设学生洗衣服务系统
汉阳不在汉水北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