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辉
思维本身具有双向性,由此及彼与由彼及此就是思维的两个相反方向。如果把其中一个方向叫做顺向思维,那么另一个方向就是逆向思维。由于教学的原因及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往往形成思维的单向状态,并形成为一种思维定势。一般地,人们把习惯思维的方向叫做顺向思维,而把与此相反的方向称为逆向思维。因为逆向思维突破了习惯思维的框架,克服了思维定势的束缚,所以带有创造性,常常使人顿开茅塞,甚至绝处逢生。
例如,某次乒乓球比赛共有101名运动员参加,如果采用淘汰制,那么决出冠军共需要安排多少场比赛?对于这个问题,习惯思维方向是从胜利者的角度考虑:第一轮比赛,100名运动员安排50场,1人轮空,比赛后有51人进入下一轮;第二轮比赛,50名运动员安排25场比赛,1人轮空,比赛后有26人进入第三轮……这就是顺向思维,但思考繁琐。如果改为逆向思维,即从失败者的角度考察:每场比赛要淘汰1名失败者,决出冠军的过程共有100个失败者,故应安排100场比赛。由这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看到逆向思维常常具有创造性,属于创造性思维的范畴。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数学教学中应当加强对逆向思维的训练。
1.运用知识的意识数学中所有的概念、原理、法则以及思想方法都具有双向性。概念的定义和分类一般具有对称性,这种对称性就是一种双向性的表现,例如“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与“实数就是有理数和无理数”就是明显对称的。数学命题都有其逆命题,数学中还存在大量的可逆定理。就数学方法而言,特殊化与一般化,具体化与抽象化,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其思维方向也都是可逆的,存在着两个相反的方向。充分运用知识的双向性,培养学生双向运用知识的意识,是培养逆向思维能力的重要措施。
2.用逆向思维作为解题策略解题策略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逆向思维就是常见的解题策略之一。在顺推遇到困难时可以考虑逆推,直接证法受阻时考虑间接证法,探讨可能性失败时转向考虑不可能性等等,都是使思维走向相反的方向。这种逆向思维常常可以导致全新的思想和方法,因而应当成为数学解题的策略。
例如,已知(1+a)×4+×3-(3a+2)×2-4a=0,求证:
⑴对任意的a∈R,方程总有实根;
⑵存在某一个x∈R,使得无论a为任何实数,x都不是方程的解。
分析:已知方程为x的四次方程,因为没有求根公式,所以直接研究十分困难。用逆向思维考虑间接证法,即把原方程看作关于a的一元一次方程来研究。
证明:已知方程化为
解得:x=-2
故对任意的a∈R,方程总有实根x=-2。
再令
解得:x=2
故对任意的a∈R,x=2都不是原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