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 聪
摘要:文章通过对目前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分别从宏观层面的调整和企业自救层面两个角度探讨应对经济危机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金融危机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波及全球,全球经济进入了寒冬季节。目前,在中国的很多经济领域中,相信大多数的企业都已经感觉到了经济严冬的滋味,尤其是“体质”与“抵抗力”更弱的中小企业。据国家统计数据,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中小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超过了半壁江山。目前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4200万户,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工业企业总产值的67.7%,上缴税收占国家税收总额的58.7%,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没有中小企业的发展,就没有中国经济与社会的今天。
一、经济危机下中小企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现状分析
中国的中小企业以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最为密集,且大多是外向型的出口企业,其多年来依靠低成本的出口发展战略及面向海外市场的订单型发展模式,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近1年多来,在国内外经济形势趋紧的大环境下,我国中小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出现出口下滑、经营亏损和困难加重等现象。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倒闭的中小企业大都是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的外向型中小企业。依目前的情况看,中小企业倒闭风潮似乎还有蔓延之势。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超过2000万名的工人遭解聘。2009年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2009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自2008年以来,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二)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1、企业自身质素不高。从内在原因分析,是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质素不高。我国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和外延扩张为特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都比较落后。中小企业整体素质不高,自身实力有限,固定资产数额较少等。中小企业的自身缺陷导致其社会信任度低,融资十分困难。
2、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缺乏。大部分中小企业在技术、设备、人才、信息等方面不具备优势,严重制约企业的技术创新。据有关调查,目前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设备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的不到1%,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为41%,处于国内中等水平的为47%,处于国内落后水平的为11%;大部分企业对现有员工的素质和工作状态的评价一般,只有1/3的企业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最缺乏较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和专业人才。中小企业在技术、人才方面的缺乏往往同时意味着在信息方面的缺乏,特别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的地区,信息方面的劣势表现得更为明显。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环境和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其技术创新对外部环境和服务体系的依赖性较大。
3、融资难。融资难成为中小企业心头之痛。由于长期受传统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融资和获取资金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长期困扰制约中小企业发展与生存的瓶颈问题。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内因主要有:产权制度不明晰;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账目透明度不高;财务数据失真,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
4、缺乏比较有效的法律保护。中小企业在法律不甚完善的条件下。在经营与发展、贷款与担保、股票债券的发行与上市等融资方面处于十分不利的被动地位,在与大企业的竞争中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
二、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一)从政策与体制上寻求继续稳定发展的新出路
2009年1月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关于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中小企业管理部门要做好缓解当前生产经营困难,保持中小企业平稳较快发展。
1、继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今后几个月,要稳定完善财政、金融、出口等政策,加快推进企业发展、转型、升级,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加大企业重组和改造力度,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优化信贷结构,增加对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领域的贷款,加大对有定单、有信誉的企业的信贷支持。对纺织、服装、轻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的部分产品出口给予必要支持。要积极实施对企业的各种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帮助中小企业减轻要素成本上涨压力。要给企业宽松的税收环境,强化市场竞争,提高经济竞争力。要适当提高中小企业纳税规模标准,增加出口退税。
2、帮助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实施产业转移。政府要加大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的投入,帮助减轻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转移成本。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指导和信息咨询。注重改善中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加强配套设施建设,降低迁入地的配套成本,吸引企业转移。
3、积极拓展中小企业产品的国内市场。中小企业要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应对出口受阻的新形势,抓住消费升级的契机,不断开辟新的国内市场,积极引导中小企业进入农村市场,为内需提供新的产品和服务。改革优化税收制度,提高所得税起征点,放宽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范围,降低边际税率,刺激消费需求。强化政府对中小企业的采购,以财政手段扩大中小企业内需市场。
4、引导民间资本发展中小银行,让中小银行支持中小企业融资。在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应放松金融管制,引入民营机制,使民间资金通过市场的配置彻底走向阳光化;从制度上缓解中小企业创业融资难问题。
5、大力拓展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一是积极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中国证监会2009年3月31日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自5月1日起实施,创业板(IPO)的推出将会成为2009年应对金融危机的新举措,有助于中小企业融资。二是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债券融资方式,改变我国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比例过高的局面,让有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券。三是壮大风险投资事业,拓宽风险投资基金的来源。让保险资金、银行资金、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风险投资基金的设立,使其拥有一个新的资金汇聚渠道。
(二)中小企业进行自救的关键因素
国家的支持更多的是在政策、机制的引导上,多是宏观层面的调整。寒冬来临,中小企业生存主要还是靠自救。面对目前的困局,中小企业要持续成长应该抓住以下关键因素:
1、保证现金流。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势必影响现金流动。目前,企业已经普遍感受到现金流对运营的压力。现金流是企业的血液,企业倒闭的根
本原因就是现金流断裂。反过来说,即使是资不抵债,只要有现金流量,企业一样可以生存。首先,中小企业要抓好产供销各个环节的紧密衔接,密切监视产品和原材料的价格走势,严格控制企业回款情况;还要积极进行库存盘查,适度提高资产流动性以提高抗击风险能力。其次,要保证现金流(一般处于成熟期的产品多为现金流产品)业务的正常运营。最后,通过多种方式降低成本,减少现金支出。一方面要保证现金流,另一方面,企业也不能只盯住现金流,还要考虑从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上控制成本。企业可以从两个层面考虑。一是压缩成本,如提高生产与工作效率(生产材料定额发放、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边角废料、加强库存管理等措施)、裁员减薪、压缩采购成本、开发价格较低的替代原材料。二是搬到成本较低的地区,当然这是在配套产业尽量完善的前提下。
2、压缩或者砍掉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经济危机时企业的首要任务是生存。因此企业需要调整业务结构,压缩或者砍掉盈利能力较低的业务,以将资源集中在现金流业务上。尤其是瘦狗业务(一般处于导入期的产品为瘦狗产品),未来发展还不明朗,同时又需要不断地投入资源。有的行业可能处于危机的重灾区或者本身具有缺陷,即使能够渡过危机,也不会有大的发展,不如趁早撤离,企业应将眼光放长远。对受经济危机影响较大的行业的业务应收缩甚至关闭。在经济危机时期应仔细审计业务架构,通过进行业务重组,以提高其优质资产的比例,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但是如果企业业务单一。既不能实现差异化,降低成本的空间也不大。而且又处在重灾区,就只能转型或关门了。
3、强化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一般都生存在次主流和非主流市场,在大企业的缝隙中生存。随着经济形势恶化,市场萎缩,机会减少,如果再受到大企业的挤压,生存希望就会更加渺茫。所以,在经济危机中最先倒下的往往是大批的中小企业。这和行业发展进入成熟期时的行业洗牌是一个道理。要想不被淘汰,中小企业必须有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即企业应分析在自身所处的产业链中是否能在一个到两个环节具有竞争优势。
4、建立战略联盟。对中小企业而言,因为自身缺乏规模、能力及资源,所以构建企业战略联盟对获得规模经济至关重要。这个联盟可以是采购联盟、销售联盟,也可以是产品线互补或者能力互补的业务和资源联盟。如果大家能成为一个默契的整体,资源共享、风险均摊、相互配合,就更容易形成合力。以共同应对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