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支架”作用

2009-09-16 06:33陈柳红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09年7期
关键词:例题建构支架

陈柳红 杨 稜

在2008年的高考中,我任教的普通班甲同学数学成绩高居我校单科榜首,在学校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学科成绩的得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好成绩从哪里来?从对该生的回访中了解到,她在高中期间从未去过任何课外补习班,也没有请过家教。那么,肯定与学校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师对她的个性化辅导有很大的相关性。

众所周知,经过中考的筛选,一所普通学校的学生要取得高考高分,除了学生自身因素外,教师在教学中的“支架”作用特别重要。何谓“支架”?即教师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给予的引领、支持和帮助。要使教师的“支架”作用发挥得恰到好处,就应该在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教学情境,建构合理支架,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

一、教师支架在学习指导中的作用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课堂上教师发挥支架作用的前提是:先认真地听,再准确地判断。我在复习解析几何时发现,学生甲的最初想法往往和老师的不同。这时,我先放下自己的想法,听她的想法,跟她的思路走,而她却往往不能完美解决问题。我鼓励她思考,遇到需用特别的方法技巧,我会给她提示,再让她自己做。这样就给了她思考的空间,使她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完成任务。

复习立体几何时,由于她的平面几何思维比较好,较容易接受推理的方法,但推导过程却经常写得繁杂。我帮她分析了实际情况,建议她在解决“二面角”和“点到面的距离”问题时用“向量法”。开始,她不接受,觉得建立坐标系麻烦。等到复习快结束时,她解立体几何题目还是没有太大把握。凭着对同学甲的能力判断,我对她做了强制规定:必须每次都用“向量法”把题目解一遍。

教师认真地“听”,是为了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目的是为了“断”——给学生更贴近她的知识体系的帮助。有时教师自己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但不能强行“塞”给学生。在实际学习中,学生能记住、会应用的往往是“自己”的方法,这种方法的产生是需要教师的支架帮助的。而有的时候我们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对他们提出一些“强行”的要求,使他们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成长得更快、更好,这中间的尺度是需要教师教育智慧的。

二、教师支架在复习中的作用

在高考数学学科的复习中,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设置教学内容,认真研究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教材中定理定义很重要,可是有些学生事先预习了教材的有关内容,致使我精心设计的动画演示、探索猜想、概念形成对他们而言,就成了简单表演。但任何学生都不能脱离教材学数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认真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仔细分析教材,深入挖掘数学内部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编排,设计出既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又不同于教材编排顺序的教学方案。

在复习时,教师对课本上的例题、习题要熟悉,对于有特殊方法的要特别注意;备课时,要认真挖掘例题,并及时归纳总结,加入配套练习,掌握章节重点题型;布置作业是对课上讲授的典型题的巩固;在考试前,综合串讲例题和平时课堂笔记中记载的典型题。这样有意识的行为,能使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师支架对于形成学法的作用

学生甲有一个小本子,记载着许多关于自己的“故事”,记录了她历次考试做错的题目以及她帮助同学做题时的心得。她曾经对我说:“我有一个小册子,把应用公式时出现的错误标在旁边,公式旁边的痕迹越多,就说明这里没学透,需要有意识地去寻找运用此公式的练习。”这段话使我感到一个好学生,在她取得好成绩的背后,肯定有自己独到的做法。她的这种做法对其他同学很有感染力,久而久之,在班级里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

作为一名好教师,除了在教学上要给学生建构合理的支架外,对于班级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形成也应该起到支架作用,在班级里树立一两个有影响力的学生榜样是非常重要的。当学生自己主动建构支架时,支架的作用会更加适合个人特点,这样学生作为学习工程的执行者,在向上攀登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

编辑 王宇华

猜你喜欢
例题建构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由一道简单例题所引发的思考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向量中一道例题的推广及应用
建构游戏玩不够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