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令军
当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是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这是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对智力开发的要求,也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
在中学生物学教学中,仅仅靠有限的课时,把课本上有限的生物学知识教授给学生,远不能算是完全达到了教学目的.教师应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独立地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观察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才算比较全面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因此,作为生物教师,应该首先在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
例如,在生物教学中,进行有机体活动的研究时,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进行观察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就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如环境中的各种树木、花草,田地里的庄稼、路边和山野中的各种野生动、植物,池塘、小溪中的水生生物(菱、莲、浮萍、鱼、蚌、螺、蛙、水蛭、水螅、涡虫等)以及浅水中的芦苇、菖蒲,山石上的地衣,墙根湿地上的苔藓,井边的蓝藻,污水里的微生物等,无不可以利用.
学校附近的饲养场、园林、果园、公园、花房、鱼池、科学实验田以及防疫站、畜牧站、农作物研究单位和农林、生物院校等,也都是生物教学不可缺少的环境,应与之加强联系,取得支持,有的则可成为生物教学的实验场地.
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另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特殊能力,即生物实验技能以及把实验技能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两种能力互相作用,渗透,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进而促进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
怎样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力?根据个人从事生物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体会,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要解放思想,破除旧的传统教育观念
正确处理好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一方面要强调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师应把学生看做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有血有肉、有思维、有创造性的人;要重视研究他们的生理特点、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彻底抛弃把学生看做是“小罐”不科学的注入式的旧传统教学法.
例如,我们在设计“两栖动物——青蛙”的实验教学中,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对青蛙进行解剖观察、分析、研究,弄清其形态构造、生殖发育规律,并总结出两栖动物的特征,从而获得了正确明晰的概念.
同时,与课外活动相结合,通过人工孵化蛙卵和饲养蝌蚪,进行较长时间的系列的课外观察,据以写出有实践体会又有个人发现和独创见解并能与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互相印证的小论文.
从学生的小论文中可以看出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对提高学生能力的效果是突出的、明显的.
二、要重视知识传授和智力发展并举
教师要着眼于培养能力,把工夫用在“双基”上;而发展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必需,应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以启发思维为引导进行知识传授,力戒“满堂灌”.
例如,我们在实验中设计葫芦藓的生态及其构造时,启发学生认识它的生态环境、形态、构造特点,然后再观察实验,让学生找出它们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以锻炼学生分析、比较、概括和推理的能力.课后布置了课外观察葫芦藓生活史的实验,把葫芦藓的孢子放于吸水石上或花盆中进行培养,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其发育过程并进行记录.
通过为期两个月的观察作业,学生感到很有收获,有不少新的发现,巩固了所学的基础知识,并写出了很有见解的小论文.
三、要在教学中不断了解和发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知识的能力水平,制定规划,提出略高于他们的要求,进行积极的培养、训练.
同时,教师要因材施教,既注意优秀学生的培养,又要照顾到中等生和学习较差学生的提高,以求大面积丰收,使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收获.
四、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个人体会主要有两点,一方面善于激发诱导;另一方面是掌握学生的生理特点、心情特征及思维规律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个人认为主要有如下三点.
(1)要把学生被激发出来的学习兴趣及热情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实验、观察.
(2)在学生观察实验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自己思考、分析、研究,自己得出结论.
(3)通过学生自己的操作、实验、观察、思考、分析,促进学生探索具有自己特点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及规律,提高自学能力.
因此,我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要总结为三句话.
(1)临境入兴,即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情晓理,就是在充分激发起学生对生物现象的认识兴趣并产生探索心理要求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将他们的感性认识引导到理性认识上来.
(3)深入钻研,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亲自参加观察、实验,对客观生物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在理论和实践上做进一步探索,从而较为全面地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