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冰
在素质教育向纵深方向发展以及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学力的培养和发展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力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具有时代意义的课题,对推进新课程改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学力主要是指学习者借助一定的教育环境、资源和各种学习活动所形成的自我获取、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知识和能力的总和.学力是教育情境下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体现,是继续学习和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动力.学力发展型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第一要务的教学情境,是一种珍视“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教学氛围.它变教师单一的灌输为积极的引导,变学生被动、封闭的学习为主动、开放的吸取.它是和谐的、自主的、互动的、开放的、高效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多元意义.
下面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学力.
一、创设生活情境,增强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数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我们了解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的基本工具.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喜爱数学,学好数学的情感,并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2.4节中的三个探究问题:(1)销售中的盈亏;(2)用哪种灯省钱?(3)球赛积分表问题.这些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听过、见过的问题,学生感到亲切、有趣.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问题情境”资源,让数学走进生活.
培养并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学力发展型的数学课堂所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为此,新教材安排了“数学活动”、“课题学习”.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学生经历教材所编排的“数学活动”内容,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阅读与思考”以及习题的素材,还应组织有价值的专题活动、实践作业等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努力转变教学行为,让学生富有个性地、独立自主地、自由开放地、合作交流地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让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教学的每个环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和不同思维特点的学生都有机会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见解,并且能触类旁通的提出一个个富有创意的问题和一个个意想不到的回答.
例如,在正方形ABCD中,如果点E是CD的中点,点F是BC边上的一点,且∠FAE=∠EAD,求证EF⊥AE.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
①先由学生自己证明.
②同学之间进行交流,从而发现有多种证法.
③由学生自己归纳总结证明方法.
④老师提问:假如四边形ABCD不是正方形呢?各小组讨论,把探究结果全班分享.
同学们会发现:把正方形改为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AD平行BC)中的任何一个,命题仍成立.
⑤老师进一步提问:除了上述“变式”外,你们还能进行其它“变式吗?若能,请把”变式”后的题目与同学们交流.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你会惊奇地发现学生巨大的创造潜能.
三、倡导自我导向学习,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教育的终极目标.因此,课堂教学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倡导学生自我导向学习,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会学生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努力提高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他们可持续性发展.
1.指导学生预习
让学生先有目的的预习要学的内容,并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然后,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交流等手段来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自学
在自学之前,教师对于每一节的内容,可设计系列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自觉地阅读教材.
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可设计如下问题:
①什么叫做有序数对?如何理解“有序”?
②什么叫做数轴上点的坐标?
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构成?
④x轴和y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几部分?它们分别叫什么?
⑤什么叫做点的横、纵坐标?什么叫做点的坐标?
⑥已知点位置,如何求坐标?已知点的坐标,如何描点?
⑦坐标平面内的点与有序数对的关系?
经过充分的自学、合作讨论,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了初步地认识和理解,但还不能达到本节的学习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对本节知识点的内涵、外延用精练的语言进行进一步的阐述和强调,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清晰的脉络,并能熟练的应用本节知识解决有关问题.
3.引导学生小结反思
学力发展型的数学课堂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上.因此,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不仅要学会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要学会反思解决问题的过程,更要学会反思解决问题过程中所用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培养自己的概括能力.
总之,构建学力发展型的数学课堂,要体现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思路,改革与之不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加强知识发生过程的教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师生之间的情意互动作用,使学生的学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