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2009-09-15 09:08刘耀明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深刻性逻辑性小数

刘耀明

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仅仅注重学生成绩的提高是不够的,要想教给学生学习数学和学会数学的能力,还必须重视对学生学习思维品质的培养.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品质呢?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一、抓住本质,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是指善于透过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去发现问题的本质.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首先要求教师在概念、运算规律等环节的教学中,紧紧抓住其本质特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把其深刻的意义揭示的淋漓尽致.在运用概念、规律解题的训练方面,教师应该多设计一些容易造成学生错觉的题,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引导学生深入钻研问题,逐步培养其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我在教学“小数性质”时,为了让学生很快地在头脑中建立起小数性质这一概念,先让学生比较0.2米、0.20米、0.200米的大小,再让学生比较0.30和0.3的大小.学生通过比较自己得出:0.2米=0.20米=0.200米,0.30=0.3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再观察、再思考,抓住其本质特征,让学生自己总结.先是个别学生总结出小数末尾没有0,有一个0,有多个0,并没有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也就是说,小数的大小没有变化.接着,增加学生的发言面,看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因为这一问题并不是太难,所以大多数学生思维极其活跃,发言也积极踊跃,概括出了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二、训练推理,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根据已有的概念及其规律,对未知事物作出合乎科学的判断和推理.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首先要求教师设计教学程序应该坚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思路清晰,严谨有序.在训练这一环节中,注重选编典型题目,让学生通过文字说明,或者通过口语表达等方式,去服从思维的逻辑性.

我在有关应用题的教学中就注重指导学生关键抓数量关系的分析,教给学生一般的分析法、综合法和画线段图等方法,在引导学生分析的过程中让他们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例如,在两步应用题教学中,借助线段图理解题意的基础,可抓住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要求什么问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未知?哪个条件是明显的?哪个条件是隐藏的?所以现在要求什么才能再求什么?这样分析很快就能找出中间问题,从而顺利解决要求的问题.学生掌握了解解应用题的思路,就可以在千变万化的应用题海洋里畅游.

三、多变多想,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在数学教学中,启发学生根据问题的已知条件和特点进行联想,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想象,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指能依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及时调整思维方向.数学思维的灵活性表现在不受思维定势和固定模式的束缚,善于发现新的条件和因素,在思维受阻时及时改变思维路线,提出新的设想和解题方案.在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多思、善于多变等多方面思维训练.我们可以采取变式教学,例题的设计可以一题多问,一题多解,问题和条件来回变换等,以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6+6+6+6+4 .学生通过思考,总结出如下计算方法:(1)按顺序计算;

(2)6+6+6+6+6-2;

(3)6×5-2;

(4)6×4+4;

(5)(6+1)×4;

(6)7×4.

如此,就可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四、探索创新,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即分析问题时思路开阔,敏捷新颖,不受别人的暗示和各种表象活动的制约.

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就要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独立的思考和分析,不依常规,不循规蹈矩,用新颖的求异思想和方法解答问题,获得他未曾有过的结论.教师通过典型题目、最佳解法的展示,增强学生的求新求异意识,激发他们勇于创新的激情.

例如,学完一步应用题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看图编一步应用题,编得越多越好(在整数范围内).

▲▲▲▲▲

△△△△△

△△△△△

△△△△△

学生编的题综合起来有如下11种:

(1)求和;

(2)求一个加数;

(3)求两数差;

(4)求较大数;

(5)求较小数;

(6)求几份数;

(7)求几份;

(8)求一份数;

(9)求几倍;

(10)求几倍数;

(11)求一倍数.

学生编题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出四种类型:一是部分与整体关系(1、2种);二是相差关系(3、4、5种);三是总分关系(6、7、8种);四是倍总关系(9、10、11种).

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对一步应用题的种类、结构以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有了一个完整而系统的认识,这种认识的过程就是一种创造思维的过程.

总之,我们只有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与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走课改的创新之路.

猜你喜欢
深刻性逻辑性小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小数的认识
科技书稿的逻辑性审查方法归纳
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利用问题导学,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深刻性
例说物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