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珂
情境是指激发学生认知发展和参与行为的情景、场景、问题的背景、条件等。创设一定的情境,提供富于情节的、丰富的、现实的案例,除了能够吸引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外,还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学生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活用所学知识或技能处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时,有必要根据学生、知识内容的特点和教学目的,多方面创设形象、生动、感人、直观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或如临其境,做到以境导情、情境交融。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重视情境的创设,《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为此。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以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数学情境,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让学生在经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数学,在情境中自我辨析、纠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下面谈谈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常用策略。
1、设置实物型情境
实物型情景具有直观、明了的特点,它不但可以从具体的事物引出数学问题,而且使学生懂得数学源于实际,应用于实际。设置实物型情境,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直观性教学原则。
例如在新教材“走进数学世界”中有关正方体的性质教学时,在每个学生的课桌上分发好两个正方体薯块,请同学们在薯块上切一刀,看哪位同学切出的面的边数最多。在短短的几分钟时间里,同学们很快切出了不同边数的多边形切面,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迅速达成了共识。同学们不但掌握了知识。同时也增强了动手能力。
2、设置探究型情境
如在《几何体的视图》一节教学时,教师一开始就展示了下面一组图形,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图形,而后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
学生的反应非常强烈,七嘴八舌地说开了“这几个图形之间也没多大关系吧”、“怎么会没关系呢,后面两个图形是左边那幢房子的某一部分”、“依我看,后面的图形只不过是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幢房子所得的图形。”设计了这个情境,学生好奇心立刻就引发了,而且思维也活跃起来。此时,教师在这些学生问答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和拓宽,顺水推舟地引出主题——视图。接着通过画正方体、圆柱、棱锥的“三视图”,从所画的图形中再进行对比,由学生来发现和归纳。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视图”的了解可以说真正经历了一个从“未知”“模糊”,再到“清晰”的过程,而且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断设问,又不断释疑,兴趣盎然、印象颇深。
3、设置问题型情境
设置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引起悬念,从而激发起学生求知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时,可设计这样的问题作为引入:有一张厚度为0.1毫米的纸,如果将它对折20次,会有多厚?请估算一下,如果将它对折30次,会有多厚?它与珠穆朗玛峰比,谁更高?通过猜想,激起学生们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出课题一有理数的乘方,并指出,只要学了有理数的乘方,就能顺利地解决这个问题。
4、设置模型情境
数学模型是揭示数学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很多数学知识,如果只是抽象地提出问题,学生就难于找出解题的方法,运用模型就能迎刃而解。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可建立这样的模型:
搭1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搭2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搭3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搭10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
搭100个正方形需根火柴棒,你是怎样得出的?
搭n个正方形需几根火柴棒呢?
学生在观察模型的特征中,探求出解题的规律,并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加深了理解。
5、设置故事型情境
爱听故事是每位同学的天性。用数学故事作为新课的开头,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乘方时,可以讲述这样的故事:古时候的印度有一个聪明的青年发明了国际象棋,献给了国王。国王特别喜欢这样的娱乐,为了对聪明的青年表示感谢,准备嘉奖,请青年提出要求。青年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第二格方2粒,第三格放4粒,第四格放8粒,然后依次是16粒、32粒……一直放到第64格。”“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青年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这么多米!”
你认为国王的国库里有这么多的米吗?想一想,若能满足青年的要求,国王的国库里应有多少粒米?答案是264-1粒米,若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国王的国库里哪有这么多米!
6、设置信息型情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表”时,由于学生在小学时掌握了基础的统计知识和电脑操作技能,可进行以下设计:
根据以上材料,让学生到学校信息中心,利用计算机画出几种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这样做不但使同学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投身到生动活泼的现实世界中去学数学,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7、设置活动型情境
在建立“代数式”概念时,可设计这样的学习情境:利用班队活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分组去银行调查,并要求同学们:(1)了解不同存期的人民币利率;(2)填写好下表:
(3)知识拓展:如果某同学将a元钱存入银行,期数是n,设银行的这种存款每期利率为p,则到期后该同学将得到本利和
元。
同学们在通过自己的调查后,对银行存款的计算公式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同时对“代数式”、“用字母表示数”等概念的理解也更加深了一步。
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和教学背景合理使用,并努力使创设的情境具有新意,引题贴切自然。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教学的手段,它的目的在于唤起学生的兴趣,并懂得数学源于实际而又能应用于实际,从而让学生更好地学好数学,凡能实现这一目的的做法都是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