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运莲
在少年儿童期,阅读能力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学生应当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一个长旬的完整的意思。不掌握这种能力,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迟钝,思考力好像在许多的死胡同面前停顿下来。如果不能够一眼看下去就把握住完整的意思,不能在把一个句子没有读到底的时候就猜出其余部分的含义,这样不仅导致目前的学业成绩跟不上去,而且会影响到对学习的兴趣。在小学里,就应当使阅读达到这样的完善程度,否则,就谈不上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
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常会出现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了的情况。对此,有些教师会把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范围压缩到最低限度,甚至会说:你只要读教科书就行了,不要去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我认为这种方法不恰当。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他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这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一样,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的头脑也需要科学知识之光给以更鲜明、更长久的照耀。想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不能靠补课,也不能靠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越活跃。周密地、有预见地、有组织地让学习较差的学生阅读一些科普读物,是教师应关心的一件大事。
怎样才能使学生学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使他能够既用视力又用思想快速地感知一组在意思上连贯起来的词呢?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一系列练习。我在教学生的时候,是用下面的办法来检验学生会不会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的。我让学生朗读一篇童话或故事(新课文),譬如说一篇关于夏令营生活的文章,我在他们面前黑板上画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上面画着学生的生活情景:火堆旁,有的孩子们在准备食物,有的孩子们在嬉戏,还有的在打球。如果学生在朗读这篇课文时,眼睛离不开书本,在朗读结束时还来不及仔细地看看这幅图画,并且记住课文里根本没有写到的那些细节,这就说明他还不会阅读。眼睛一刻都离不开书本的阅读,这还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能感知任何其他东西,那么他实质上就是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正因为如此,这种阅读才不能称为有理解的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流利地、有理解地阅读,就是一下子能用眼睛和思想把握住句子的一部分或整个的较短句子,然后使眼光离开书本,念出所记住的东西,并且同时进行思考——不仅思考眼前所读的东西,而且思考到与所读材料有联系的某些画面、形象、表象、事实和现象。”学生如果没有学会迅速地、有理解地、有表情地阅读和感知所读的东西,没有学会流利而正确无误地书写,那么,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也就是说,教师就不得不没完没了地给学业落后的学生做“拔高”的工作。在教学中,你要教会所有的学生这样阅读: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必须使阅读能达到这样一种自动化的程度,即用视觉和意识来感知所读材料的能力要大大地超过“出声地读”的能力。前一种能力超过后一种能力的程度越大,学生在阅读时进行思考的能力就越精细,而这一点正是顺利地学习和整个智力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条件。我坚定不移地相信,学生能不能顺利地学习,首先就取决于他会不会有理解地阅读即在阅读的同时能够思考,在思考的同时能够阅读。因此,语文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每一个学生的这种能力是怎样发展的。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一个能够在阅读的同时进行思考的学生,比起不掌握这种阅读能力的学生来,就能够更迅速、更顺利地应付任何作业。在他的脑力劳动中就没有死记硬背。他阅读教科书或别的书籍时,比起那种不会同时阅读和思考的学生来,情形就完全不同。他在读过后,能够清晰地领会对象的整体和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性和相互制约性。
教学一些难懂章节时,让学生就这些章节阅读一些扩充知识的书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应设法在学习这些章节之前、后或者同时,让学生阅读一些科普书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懂的东西,这一点是没有什么可怕的。学生头脑中产生的疑问越多,他对课堂上和学习新教材过程中所讲的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有一位语文教师,他教的学生就没有不及格的。这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有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他善于合理地组织阅读,通过阅读来发展学生的智力才能。他教的每一个年级都有一个绝妙的小图书馆,里面有不止一百种书籍,这些书都是以鲜明的、引人入胜的形式使学生觉得语文是世界上最有趣的学科。如果没有这些图书,那么他的某些学生是永远也不会达到及格的。问题不仅在于阅读能挽救某些学生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于借助阅读发展了学生的智力。
如果一个人渴望读书,阅读的时刻给他带来欢乐,那么,所读的东西就会深印在他的意识里。精神高涨的状态、研读书籍时的喜悦——这些是一个强大的杠杆,能够把大块的知识高举起来。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使学生在求学时代就酷爱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