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建军
摘 要:开展生物课程探究性学习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转变,即: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思维过程;由重“传授”向重“培养能力”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探究性学习;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09)06-0056-02
科学探究是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探究性学习也就成了生物学课程改革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在主动参与过程中进行学习,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活动中获取知识,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和思维方法,学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各种技能,领悟科学观念,培养科学精神。河北版课标初中生物教材中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探究活动,其目的是通过探究活动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
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呢?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开展探究性学习在生物教学中应做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重教轻学,不利于学生的潜能发展和身心发展。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和学生是民主、平等、合作的关系,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材料。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作为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只参与组织辅导,不干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动手过程,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 “练习测量”一节,探究怎样测量不规则生物体的体积时,由教师为学生准备月季花果、量筒、烧杯、水、干燥的细沙、细线和细木棍,活动前教师拿出两颗大小差不多的月季花果,问:“老师这儿有两颗月季花果,同学们能告诉老师哪颗更大一些吗?”各小组开始讨论,意见不一,教师再接着发问:“哪位同学能想出一个办法来验证一下你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听后,认真思考、讨论后,有的小组开始发言:“通过测量体积可以确定两颗月季花果的大小。”学生们都认同这种想法,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这个办法可真不错,可怎么测量月季花果的体积呢?”学生又进入热烈讨论,并开始动手操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们经探究后,都得出用量筒和水来测量月季花果体积的方法,个别小组的学生提出也可用量筒和细沙来测量月季花果的体积。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教师只起了引导作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涨,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氛围中进行探究,通过探究活动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取了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和思维过程
传统的课堂教学重结果轻过程,只重视知识的结论,忽略知识的发生过程和思维过程。探究性学习的中心是探究活动,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和假设,并进行推理、分析,找出问题的解决方向,然后通过实验收集事实,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最后通过讨论与交流,得出正确结论,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思维过程。
例如,“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一节中,“哪些非生物因素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这一问题,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完成。通过观察教材中的插图,阅读分析教材中的资料,以及学生平时的生活经验,各组学生针对这一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认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有的认为温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还有的认为土壤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教师提出:“同学们做出了不同的假设,那么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怎样来进行验证呢?”学生再次进入认真思考,各组讨论研究验证本组假设的方法,开始设计相关实验。然后各组汇报本组实验的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再由教师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各组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细致分工。同时,教师拿出为学生准备的各种实验材料:鼠妇,废物盘,硬纸板,干燥的土,潮湿的土,温水,冰水,小喷壶……,然后各组按照各自的需要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实验状况,引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实验后,各小组根据本组的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相互交流。最后再经全班学生共同讨论,达成共识,形成结论:光、温度、土壤湿度对鼠妇的生活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不是由教师告诉学生“光、温度、土壤湿度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而是由学生通过假设、实验并在实验中观察、记录,最后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在探究活动中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由重“传授知识”向重“培养能力”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学生的思维固守于教师的桎梏中,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探究性学习要求教师以人为本,为学生创建宽松的学习环境,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例如,在“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一节教学中,教师先提出问题:“在我们的地球上生活着200多万种生物,那么大家所熟悉的生物有哪些呢?”并提出具体要求:每组同学写出十种常见生物的名称,看哪组同学写得又快又好;写完的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发言。这一环节用分组比赛的形式组织学生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同组学生密切配合,各小组很快完成了任务并积极发言,掀起了一个小高潮。教师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各小组发言做出简短评价后,又提出研究问题:“为便于研究,需要对生物进行分类,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对本组写出的十种生物进行分类吗?如果能,请说出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听后积极思考,集思广益,探寻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在教师的引导下,各组学生按自己的分类依据对本组写出的生物名称进行分类,并就分类方法和其他组的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教师组织学生共同总结出对生物进行分类的基本方法。
在生物课程的所有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生都是探究活动的主体,而教师只起引导和协助的作用。学生在宽松的课堂氛围中开放性地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识,体验学习的快乐;每个学生都参与探究过程,同组学生团结协作,不同组学生互相取长补短,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和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