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对策

2009-09-10 04:43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论坛 2009年8期
关键词:逆反心理对策

李 东

关键词:逆反心理、原因、对策

逆反心理是人们对待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是初中生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稳定,对客观事物表现与一般人对立和相反的情绪体验和行为倾向,具体表现为:要我这样,我偏要那样,你说这个好,我非说那个好,让我相信这个,我非相信那个,其往往导致他们形成对人对事物多疑,偏执、冷漠,不合群等性格,会让他们信念动摇、理想泯灭,意志衰退,学习被动,进一步可能发展成犯罪心理和病态心理。

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

1、好奇心及心理上的需要。

初中学生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这边摸摸,那碰碰,其行为常被教育者限制、处罚,这种简单的处理方式,让学生产生反感。另外,初中生发展的一般规律是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人知道的,越想知道,但由于初中生理智程度较差,欲望却更加强烈,再加之好奇心的驱使,久而久之并产生了逆向思维,成为初中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基础。

2、独立意识发展。

进入青春期,初中生由于各方面的发育并逐渐成绩,个性意识,独立意识,成人意识的逐渐形成,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开始独立行事,渴望从家长那里拿到解放证,渴望父母向对待大人那样对待他们,甚至挑战父母和老师的权威,但由于没有丰富的阅历和生活经验,导致他们看待问题和认识事物有过大的差距,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偏激,遇事不假思索,也不征求老师和家长的意见,采用极端的办法来处理,对家长和老师的教育不从正面去思考,误认为是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限制,是故意和自己过意不去,此时,自己的独立意识受到阻碍,自主性初忽视,个性伸展受到了妨碍,他们就有意无意的回避、反感,甚至背离。

3、家庭中的不良教育方式

家庭中的不良教育方式是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的一个主要原因,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手段违反了儿童的天性,不顾孩子的差异和意愿,强行“定向”。如: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人格,采用居高临下,命令、辱骂、殴打等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来迫使孩子屈服,其做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限制了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还有的父母给予子女心理上和物质照顾太多,对孩子的期望值也就过高要求过严,常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认为孩子这也不行,那也不对注意,这注意那,时间一长,这种做法超过了子女的容忍程度,形成了一种被强道、不正常的压力,再加之父母的唠叨、叮嘱,让孩子感觉心顺意乱,进而产生抵触反叛等心理。

4、学校中的不良因素是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学校中的不良因素也成为初中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学校的不良因素中,教师教法,错误的指导思想,取到非常重要的负面的作用,一些教师在错误指导思想的影响下,存在着应付差生,得过且过不思进取,从而导致教法上的陈旧、呆板,这种灌输,填鸭式的教法,再加部分教学内容的老化,让受教育者觉得乏味。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是从全面发展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而是简单的处理方式,如叫家长赶回家、体罚和变相体罚,久而久之,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拉远,对教师产生排斥心理,再加之农村教育评价制度的不健全,一味以分数来评价教师的工作,未能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得无赖的强加于学生身上,只注重学生的分数。用分数来决定学生的好坏,分数低的学生无形之中就产生自卑,与老师产生对立,背道而驰的情绪,于是逆反心理自然而然的方法。

此外,青少年心理的不稳定和模仿性也会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产生。部分青少年的不良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如:唱反调、装酷、盲目崇拜等互相影响,再加之一些警示,内容负面接受,具有反判精神的电视、电影、口袋书等不良的社会文化内容的影响,被初中学生潜移默化,形成了初中生的反叛意识。

为此,教育者应根据初中生逆反心理形成的原因,结合其心理特点,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调适。

1、教育者要理解尊重受教育。

教育者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他们,看到这是他成长的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与他们建立起一种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让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及班级管,相信他们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发现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有机会来展示自我,在失败、有困难时应及时给予安慰,鼓励他们面对困难和失败树立信心。另外,教育者应经常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活动内容,当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时,应循循善诱,用商量的口吻摆出事实,讲出道理,来证明自己的选择和做法是对他们的关爱。如自己有过失,应放下长辈的架子,勇于承认,并积极向孩子请教,让两者相互理解,多些相容,多些亲近,就能淡化或消除他们厌恶、背离、反叛等心理,从而达到以调适的目的。

2、正确引导孩子的好奇心和逆向思维。

俗话说:“没有好奇心的孩子就没有未来”。可见,好奇心在每个初中生成长中的重要性,但好奇心和逆向思维具有两面性,我们教育者应正视其积极的一面,认识到好奇心和逆向思维是一咱渴求知识,认知事物的欲望,是一种求知的动力,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是一种求创新,求进取的表现,教育者庆留心注意,在肯定和鼓励他们的好奇心和逆向思维的同时,又要对其片面性耐心说服,善于引导,让他们学会好奇,不会用逆向思维来思考问题,勇于创新。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奇、好问,爱动脑筋等良好品质和个性,使他们的这种思维品质得到健康发展,促其成材,避免的消极发展。

3、家长应改变教育方式,让孩子健康成长。

家庭是教育的另一区间,家庭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和孩子建立朋友式的友谊关系,融入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自主权,遇事多与他们商量,倾听他们的意见,应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加强自身学习,提高文化素质,不会用辩证,全面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改变过去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积极引导,转化他们不成熟与片面片的认识。如:孩子有错误时,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尽量克制自己的冲动情绪,应把着眼点放在如何促进孩子改正缺点上,不能揪着不改,就事论事;如孩子情绪反应强烈,言语冲动时,应冷静处理,更不能拿出家长制的作用,对孩子的某些行为,要将心比心,过分的行为应直截了当的过问、干涉,给予正确的指导,而对一些细事,则轻描谈写的处理,如果用暗示或例举等方法来引导,不能婆婆妈妈、嗦嗦叨叨的没完没了。这样孩子就不会产生抵触情绪。

4、改变学校教育的不良因素。

作为学校的教育者,应改变错误的指导思维,树立热爱教育事业的工作意识,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爱岗敬业,勇于实践,积极探索新的教法,充分尊重学生,注重学生的心理疏导,与他们建立新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缩短双方的心理距离,消除他们的戒备心理,努力改变分数决定一切的分数观,深度全面,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来说,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种赞美,就能夸出好孩子来,所以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细致观察,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进行赞美,鼓励他们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减少对对立情绪的产生。相反,批评虽然让学生认识其错误,但心理始终不高兴,批评不当会知得其反,把学生推向自己的对应面,此外,教育者还应根据初中生的模仿性和不稳定性,对不良的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和价值倾向及不良的社会文化内容进行正确引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模仿,潜移默化,反叛意识的形成,注意培养学生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使他们学地自我调整,自我解脱,善于自我振奋,展现自我,完善自我,才能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达到教育的目的。

总之,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家庭、学校应密切配合,善于发现初中生逆反心理的积极因素,合理引导,善加利用,使他们顺利渡过青春,走好人生的关键几步,培养高尚的品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得到全面发展,成为具有创造性思维,开拓进取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沈贵鹏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心理学原理与应用》李辉主编,云南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3月第一版。

3、《教育学》(修订二版)邵宗杰 裴文敏卢真金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月第一版

猜你喜欢
逆反心理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试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浅析中学生逆反心理
例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减轻与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