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斯阳春
这是延续13年的一段民族亲情故事,这是东部地区支持西部教育的一个创新之举。 一方是位于黄海之滨的江苏省海安县,一方是地处小凉山的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两地相距数千里,却交往日深。牵起这段“姻缘”的,是一批接一批的普普通通的海安教师。
文章编号:1107-0745(2009)08-0008-02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改变西部广大贫困地区落后的现状,才能顺利完成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云南省宁蒗县,存在一种著名的办学新模式——“宁海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对宁蒗县乃至整个西部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携手共载民族教育之花
宁蒗县俗称小凉山。解放后,教育才开始起步发展。但由于起点低,交通不便,生产方式落后,温饱问题长期难以解决,民族教育困难重重,教育质量低。
在改革开放之初,云南省宁蒗县和江苏省海安县就开始有了经济上的来往。从1988年开始,宁蒗便从海安县群体引进教师,携手共载了民族教育之花——“宁海中学”,学校老师、管理人员全部由海安的老师承当。从1993年开始,合作项目的重点转移到宁蒗民中的高中部,高中教师主要由海安的老师承担。至今,已引进了六轮198名海安教师。
宁蒗群体引进海安教师,开创了智力扶贫的先河,而江苏海安赴宁蒗支教教师群体,是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优秀群体,是宁蒗县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范。2004年3月,在宁蒗民中召开的两省两县教育合作经验交流会上,提出了“宁海模式”的概念,并把宁蒗民族中学更名为“宁蒗宁海民族中学”。会上提炼了江苏海安老师在宁蒗县支教的精神,即“爱岗敬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海安老师精神”。指出“宁海模式”是江苏省海安县派遣优秀教师,带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到宁蒗县创办示范性新型学校的教育扶贫模式,是东西部政府间合作办学的典型,开创了东、西部地区携手发展西部民族地区教育的成功之路。
“宁海模式”的精髓是人才的引进,其核心是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就其特点来看,主要有:一是援助方党委、政府的真诚支援和受援方党委、政府的精心呵护;二是用优惠的待遇群体引进,定期轮换;三是两县共管,寄以极高的期望值,激励竞争机制,形成巨大的压力和动力;四是支教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拼搏奉献精神,具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和科学的教学方法;五是选派了优秀的校长,能制定严格而又科学和管理制度,具有高超的领导艺术。
耕耘创业20年,“宁海效应”促开百花艳
云南省宁蒗彝族自治县大胆实践了群体引进海安教师到宁蒗创办示范性新型学校的构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打造了发展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民族教育的典范——“宁海模式”,逐步形成了“宁海效应”,使宁蒗教育之花越开越艳。
(一)铸就了“敢为人先、知难而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争创一流”的宁海精神。这也是“宁海模式”的内部效应。 “宁海中学”的创办是大胆创新,创教育扶贫的先河;海安老师克服了地域、文化、习俗、语言等等障碍,无论在“宁海初级中学”还是在宁蒗宁海民族高中,都创出了一流教育质量;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感人至深,以至于中央电视台“综艺大观”节目都播出海安援宁教的动人事迹;两地党、政和教师的团结协作,共同带动了宁蒗教育腾飞,也是“宁海模式”的一条金线。
引入了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创造了辉煌的教育业绩。宁蒗引进海安教师后,激活了宁蒗教育内部竞争机制,使宁蒗县教育质量迅速提升,并跻身全市先进行列,宁蒗民中高考升学率1994~2002年九年蝉联全市第一名。现在,宁蒗民中已是集众多荣誉于一身的窗口示范学校。
(三)“宁海模式”促进了全县教育的发展。在其精神的指引下,宁蒗县委、政府先后出台加快民族教育发展的特殊政策措施,教育行政部门用宁海中学这个典型引路,大力推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很快在全县引起了激励竞争。全县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中考、高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市前茅,全县中小学的管理水平、办学效益、教育教学质量等都已经接近和部分超过市内先进县水平,为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
宁海模式,小凉山教育发展之最佳模式
宁海教育合作至今,“宁海模式”名播四海,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一)宁海模式是东部发达地区支援西部民族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的最佳模式。群体引进先进地区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到贫困地区办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二)援助方的真诚援助,受援方的精心呵护和高度重视,是宁海模式获得成功的关键。两县领导换人不换思路,换届不改初衷,20年的宁海联合办学过程,两地县委、政府作出了最最大的努力和贡献。正是这种对教育扶贫工程高度重视、真诚支持的搏大胸怀,使两县的友谊越来越深,使宁海联合办学越办越好。
(三)引进人才,实行科学管理是宁海模式的成功的保证。从制度管理到情感管理,从过程管理到目标管理,提出的一套一套的管理模式和办法,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正是这些懂管理、善管理的大批人才,带出了一个特别能战斗的领导集体和教师队伍,成就了宁海联合办学的辉煌。
(四)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和敬业奉献精神,是宁海模式的灵魂。在海安教师的带动下,宁蒗本地教师也逐步成长起来,两地教师精诚合作,肩负着一种使命感,付出了更多的心血和精力。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心,高度的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他们在基础差、底子薄的宁蒗的教育现状中创造了突出的成果。
(五)扩大合作领域,爱心更添薪火。2008年江苏省海安地税在宁蒗宁海民族中学设立了首批10万元的“海安地税教助学基金奖”。?这一举措,犹如阳光雨露滋润着小凉山各族儿女的心田,为宁蒗12个民族优秀儿女创造了新的条件,必将鼓舞和鞭策宁蒗民中学着又好又快的方向发展。
振兴小凉山,责任重于泰山
宁海合作20年来,江苏海安人民给予了人力和财力方面的大力支持,宁蒗县委政府措施得力有方,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每年要评选出30名高中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每月享受800元津贴,使宁蒗的教育有了空前的发展。然而,要振兴小凉山,责任重于泰山,因此,宁海合作今后的路将怎么走,这关系到宁蒗教育发展的前景。
(一)宁海模式在高中领域的教育合作还需将继续进行下去。宁蒗的民族教育虽然有了很大发展变化,但与先进地区相比,差距仍然很大。随着大学扩招和“普九”工作的推进,高中教育已经成为宁蒗教育发展的“瓶径”,而随着高中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资紧缺、经验不足的矛盾在很长一段时期里仍然是最突出的问题。
(二)增添宁海模式内涵,由宁蒗方派出教师或校领导到海安县对应学校学习或挂职锻炼,以促进海安支援宁蒗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以及两省两县合作的友谊之花常开不谢作出更大的贡献,增添新的光彩。
(三)立足教育合作,开展文化交流。宁蒗有丰富的民族文化,海安有广阔的文化市场,只要两地领导予以重视,双方的合作领域将会越来越扩大。
(四)成绩和困难并存,机遇和挑战同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继续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另一方面也积极寻求和呼吁上级政府、各新闻媒体以及全社会的关注与支持。
(五)宁海合作要从人才的引进拓展到经济领域的合作。宁蒗县是国家级贫困县,财力弱,对教育的投入不可能太多。虽然人才问题是像宁蒗这样的贫困地区发展教育要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但是,资金缺乏却是所有贫困地区必须长期面对的最主要问题。单纯人才的引进,可以解决学校发展中一时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但如果缺乏相应的经费投入,要在贫困地区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会成为空中楼阁。
我们坚信,宁蒗的民族教育事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宁海模式成功经验的鼓舞下,在海安县委、政府的鼎力扶持下,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小凉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原载《丽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