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秀菊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性和技能性于一体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其操作性和实践性强,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上机练习之后,学生才能掌握信息技术,同时信息技术教学必须建立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但在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学生对上机课比较感兴趣,往往觉得理论课比较枯燥。那么如何在教学中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在几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无论是哪方面的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关键的,所以在教学中首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有了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如何安排知识讲解的顺序也是很重要的。由于有些学生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课堂所讲授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兴趣小组的开展也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上面的想法,笔者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以下体会:
一、激发学生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兴趣的时候,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异常活跃,求知欲望异常强烈,能够发挥出潜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课堂效果的好坏来源于一个重要的因素——兴趣。
1.最新知识的传授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件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上要及时把最新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讲计算机的存储器时,不但讲内存储器、外存储器,还要使学生了解CD—ROM盘片的规格、结构、容量以及由于U盘的出现,软盘会被淘汰等知识。讲到输入输出设备时,讲授数码相机等最新流行的输入输出设备,这不仅没有给学生增加额外的课业负担,反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多讲一些信息技术界闻名的轶事
在教学中补充讲解对现代计算机发展有特殊贡献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奋斗故事,从几百美元起家,到目前全球的首富的经历,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从中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3.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已成果的机会,让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说出自己的创意,展示自己的作品,共同交流,给学生以自信。
二、理论课教学
1.理论课教学课时应远小于上机课
因为信息技术课的操作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所以理论课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适合完成基础知识、语言算法、小结讨论等内容的教学。上机课才是学生通过动手来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所以在教学中不要安排太多课时来上理论课。
2.上好每一节理论课
在课前,教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要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另一方面,还需要学生的密切配合,让学生有一个必要的心理准备,为今后的学习开个好头。结合典型事例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发展、应用有系统、全面的了解,让学生发现理论指导的重要性,让学生对学习理论知识感兴趣,激发出学习的欲望,明确学习任务。
3.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认知环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要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让自己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亲身感受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全新变化。
三、上机课教学
在具体上机课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在上机课之前向学生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解决好学什么的问题。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教材,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索求知过程当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可增强学生的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此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提出每一个学习阶段的学习任务,可以将学习任务明确化、通俗化、具体化。同时注意将任务简化,将学生任务简化为基础与技巧两部分,便于让学生抓住重点,保持良好的学习情绪。比如:在文字处理的教学过程中,当学生已掌握基本编辑方法时,对一些修饰性操作可让学生自己去学习体会。又如在Word中,当学生已会绘制规范表格时,就可让学生自己去绘制一些简单的不规范表格,这样做会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并逐渐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
2.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应用
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跨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教师应让学生在巩固性练习中,多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画图”进行美术创作,用Wps或Word设计贺卡、办小报。这种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任务,又有利于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学生发展。
3.对键盘指法的操作训练常抓不懈
键盘指法作为一项“一朝学会,终身受益”的基本技能,要求作为常规训练常抓不懈。但并不是把上机课变成打字课。笔者具体做法是:①学生在Word或Wps中输入文字时注意随时纠正不规范的打字习惯;②每月对学生键盘指法训练的效果进行检测:开始的3分钟用于完成开机和指法热身练习,其后的5分钟进行录入比赛(测试);最后的2分钟用于小结,总结并纠正不规范操作。
四、组建课外兴趣小组
在信息技术课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课堂所学,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尤其是电子游戏、聊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教师应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课外活动对这些学生的爱好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避免这些学生深陷于电子游戏、聊天中而荒废学业。在课外小组中可以让学生在整合各科所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进行丰富多彩的创作和信息交流活动。如用Dreamweaver自制网页,展示自我风采;用Word设计贺卡、电子板报;用Photoshop创作美术作品、电子相册;用Flash制作动画等。这些活动打破了学科界限,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到、巩固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和规划的能力,深受学生喜爱。由于指导这些活动对教师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所以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信息技术本身就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探索新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是每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只有我们自己在教学中不断总结、不断创新,才会使这门课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