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树锁
当前,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已日见端倪,我们将面临人类文明史上的又一次飞跃,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一场新的革命正在悄然兴起。此时此刻,教育教学活动越来越受到信息技术的影响,越来越多的现代信息技术涌入到教育教学领域。化学教学也不例外,这种引入,为传统教学注入了一种活性催化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谈谈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多媒体展示感性材料,缩短时空距离
如在阐述水的重要性时:展示最新的天文观测资料,联系学生熟知的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事实,说明水在宇宙中的广泛分布;运用地理等学科资料以及其他相关的资料描述人类对水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水土资源流失、水污染严重的资料,说明要保护水资源。大量直观的信息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二、利用多媒体VCD资源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组织者、指导者。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万能公式,事实上教师并不是事事都通。现代信息技术给教师教学视野的开阔提供了无限的空间,满足学生求知的欲望。如在“稀有气体的用途”教学中,我自己并不是很了解,于是通过查看了多媒体VCD初中化学教学资源“灯管中的稀有气体”、“氦灯”、“氖灯”、“氙灯”等后,让我大开眼界,在教学过程中,我及时地把这一教学资源运用到了课堂上,让学生渴求知识的欲望得到了满足。又如在“钢铁锈蚀危害”的教学中,从教师和学生的现有经验,只知道日常生活用品:刀具、铁锅、铁桶、钢筋等生锈后的危害,然而,钢铁生锈危害远远不止这些。我通过浏览多媒体VCD初中化学教学资源中的“钢铁锈蚀的危害”片段,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地把让一资源进入课堂,学生通过观看后,使他们在现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得到升华和拓展,明白了钢铁锈蚀危害的严重性,此时我又及时地点击资源中“钢铁防锈的方法”片段,让学生顺理成章地学习到钢铁防锈方法。
三、利用多媒体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
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渲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四、利用多媒体化微观为宏观,微量放大化
在有的实验中微观粒子流动是不可视的,为了促使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需要建构一个使学生认知过渡的思维平台,如原电池中微观的电子流流向,阴、阳离子流向,电子互换,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过程展示都需要通过多媒体模拟实验课件用上述观点来完成。还有反应速度慢,浓度极低,生成量太少,而影响定性实验分析,也需通过课件实验将微量聚合造型夸大,如碳酸氢钠加入氯水,分析反应速度变化的实验,如盐酸与锌反应中加入大量醋酸钠观看反应中汽泡产生,实体很难观察到,通过课件实验会历历在目。
五、利用多媒体教具,模拟微观世界粒子运动
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宏观物质的三种微观粒子,大到宇宙、高山,小到尘土、细胞。无不是由肉眼看不到的三种微观粒子构成的。很多学生对其概念和性质的理解感到非常困难,教材上是利用实验和“活动与探究”来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知识的,如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测得的苯分子图像和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中国”,让学生感受分子、原子的真实存在;通过水的蒸发、品红的扩散等演示实验感受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通过家庭小实验体验分子间是有间隔的;通过活动与探究,让学生亲自实践,探索分子的性质。还有教材中布置的家庭小实验,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如1体积黄豆和1体积绿豆混合的小实验,通过观察混合后的现象,从而借助宏观颗粒来理解微观粒子,逐步由直观形象形成抽象的概念。
六、利用多媒体巩固练习,增强训练密度
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人机互动优势,做到“讲、练、议”三者完美结合,通过课堂练习,及时进行教学反馈。一方面能巩固学生知识,另一方面又减轻了学生的课后负担,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在练习巩固中,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的习题,做到高密度的知识训练,也可以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巩固重难点,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学习效率。既巩固了新知识,又发展了思维,还反馈了信息,并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学生在不知不觉的练习与表扬、鼓励中不断进步,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做到每类学生都达到各自的教学目标。利用计算机因材施教,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让各类学生都能“吃得饱”、“吃得好”。
综上所述,应用多媒体技术辅助化学教学,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功能。只要善于将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互相渗透、互相补充和完善,必将大大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与此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科学素质的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